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2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本报一则报道缔结“爱的约定”

浪万鹏 本报记者 孙海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23日   02 版)

    一张报纸,让一个面临失学的小女孩重返校园。一则新闻,让两个素不相识、相距千里人结下善缘。

    2012年4月1日,兰州军区某防空旅六连四级军士长李蒲峰从《中国青年报》看到一则消息:12岁的黄浦丽,母亲3年前离家出走,父亲因脑出血瘫痪在床,为了照顾父亲,小浦丽被迫辍学。她一边在医院照顾生病的父亲,一边坚持学习,用瘦弱的身躯支撑起了一个家。

    黄浦丽的故事被报道后,各方的帮助使她重返课堂。李蒲峰也被小浦丽的坚强和孝顺深深打动,决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小浦丽。李蒲峰按照报纸上的地址给浦丽寄了一封信,三周后,他收到了小浦丽的回信。从那时起,李蒲峰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元寄给小浦丽。随着联系的逐渐频繁,黄浦丽的生活冷暖让李蒲峰愈加惦念。

    2013年1月23日,小浦丽的爸爸丢下她撒手而去。以后的生活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摆在了小浦丽面前,也摆在了李蒲峰面前。事实上,每个月100元的资助虽不算多,但对家境困难的李蒲峰而言,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2009年,李蒲峰的父亲患脑膜瘤,昂贵的医药费令他发愁,夜夜难眠。他四处借钱,却杯水车薪。后来,连队将李蒲峰家里的情况向旅里作了汇报,旅里为他预支4万元用于父亲的手术费用,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手术后,父亲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从此不能再干重活。2011年因为长期重体力劳作,李蒲峰的母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得知小浦丽爸爸过世的消息后,李蒲峰心里也掀起了波澜:继续坚持资助小浦丽,就不仅仅是每月给她寄点钱了。身为人父的李蒲峰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最好的学校,小浦丽需要一个家、需要父爱和母爱。

    第二天,他给小浦丽寄出了200元,并下定决心:无论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资助小浦丽读完大学。

    去年8月,小浦丽顺利地从小学升入初中,进入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读书。考虑到寄宿花销增大,夫妻俩商量后,每月寄给浦丽的费用从100元增加到200元。

    几年过去了,李蒲峰的生活还和以前一样,但每周和小浦丽的电话交流,成了他的一项“制度”。

    马年春节,李蒲峰一家又一次收到了小浦丽的祝福,她寄来了照片和自己腌制的腊肠、腊肉。照片上,原来那个趴在病床前,边照顾父亲边写作业的小女孩个子长高了不少。看着穿着自己为她买的新衣服,李蒲峰的妻子开心极了。“生活不易,但我们会努力将这份‘爱的约定’进行到底。”她说。

    本报西安3月22日电

    相关文章:

    12岁女孩撑起一个家

雷洋洲:118本笔记“铺就”盈田致富路
国土资源部:6月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
房地产“因城因地”调控释放什么信号
本报一则报道缔结“爱的约定”
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北大演讲
南京青奥火炬亮相
四川发现我国最大单体整装气藏
上海启动大学生青春酷跑挑战赛
厦门抓获一聚众赌博团伙
让失足孩子重拾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