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益创业?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概念。没有成熟的概念,并不代表没有实践。比如来自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熊兵,他和同学一起开办毛线编织吧的时候就做好了规划,所获的利润除了维持正常运营以及支付员工酬劳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
像熊兵这样投身公益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今年,他们将有机会获得表彰并参与国际交流。
3月19日,由“青年恒好”项目工作委员会主办,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青年报社、瀛公益基金会协办的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在北京启动。有关部门领导,与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京高校的大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
公益创业力量在不断积聚
佳木斯大学的创业者华衷寒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在创业中通过3种形式来发展公益,“首先是与学校的学生处合作,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公益岗位,帮助他们勤工俭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第二项是通过推出产品赠送给中学或者贫困灾区的学生;第三项是在学校建立一个公益俱乐部,将公益传承下去。”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汪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随之也带来社会问题频发,“既有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需求,又有充足的社会资金和创业市场,因此目前中国处在公益创业的黄金期。”
在YBC总干事杜葵看来,公益创业重点解决的是那些自由市场体系和政府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没有满足的需要。正如创业者肖亮所做。
在2009年以前,肖亮还是一名广告业的白领,收入不错,但他做了一件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他在这一年辞职,创办了“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笼”和“聋”在中文中是谐音字,肖亮用它来形容不爱说话内向腼腆的人,说他面子很薄,就像小笼包一样,皮很薄,但是一口咬下却汁水四溢、唇齿留香,好似聋人的内心,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
“小笼包”目前主营两项业务:设计事务所和puki1+1。前者自我造血的功能,是盈利的主要来源,75%的聋人团队,提供品牌管理传播、平面设计制作、企业形象设计、展览展示活动、活动策划执行、网页及多媒体等服务。后者则是纯公益性质,通过一位在校健听学生与一位在校听障学生结成对子,对健听学生进行短期手语培训,使其能够辅助听障学生顺利进入由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环境,帮助听障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最大程度弥补听障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聋健沟通问题。
肖亮说:“帮助聋人的企业很少很少,但我并不希望公司发展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也不想做一个很大的公益组织。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中小型企业。摸索出一套好的流程,靠流程实现这个项目,而不是只靠个人素质和魅力。”
公益创业的力量不断积聚,与一些社会组织的积极号召和推进是分不开的,就像创业者熊兵和华衷寒,正是在“青年恒好”活动的支持下,才投身到公益创业中。
公益创业平台需要开放和专业
在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的启动仪式上,KAB创业教育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坤表示,举办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是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益理想和全球视野的公益创业青年,营造鼓励社会创新与支持公益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导当代青年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据介绍,与往年青年恒好活动不同的是,今年不仅有像瀛公益基金会这样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加入到行动中来,还有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为“青年恒好”项目提供智力支持,使得“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的开放性和专业性不断增强。
公益创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创业培训,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中国公益创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伟表示,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恒源祥也一直在考虑企业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原因,“最后总结,能够通过公益性积累良好的口碑,这是我们活下来的原因”。在陈忠伟看来,支持青年参与公益创业,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目前社会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启发他们对社会人才需求及自身职业规划的深刻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在目前的中国,公益创业的标准还需要不断完善。3月17日,“青年恒好”公益创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瀛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高永等专家和学者参与研讨,力图完善公益创业的中国标准。
在“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启动仪式上,“青年恒好”项目专家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张坤介绍,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中国公益创业标准,参加“青年恒好”相关活动,评审选拔公益创业项目及公益创业青年典型,撰写《青年恒好·中国公益创业报告(2014)》。
作为创业教育领域的专家,李家华已经多次参与“青年恒好”活动。他表示,公益创业不是个人的,也不是某个组织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目标,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开始时就树立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他们将更容易成功。在中国提倡公益创业,一定程度上也给当代青年思考历史责任和时代定位的时候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责任自觉,把视野投向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创业就会突破商业范畴,进入社会更好发展和互帮互助的体系中。
为了推动中国公益创业生态系统建设,“青年恒好”项目还成立了理事会,负责制定“青年恒好”项目发展中长期规划、公益创业事业筹集资金并提供咨询建议。“青年恒好”项目将以开放的形态,邀请有关公益组织、企业、机构先后进入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动中国公益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瀛公益基金会成为此次行动的协办单位,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是瀛公益基金会旗下的扶持创业的教育性公益项目,截至2013年11月底,YBC已经扶持超过7000名青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YBC总干事杜葵表示,公益创业是一种精神,可以“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参与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公益创业项目获得扶持,为青年人注入公益创业理念。
在杜葵看来,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有明显的区别,“在商业领域,同行之间尽量不交流,因为每家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商业秘密;但在公益创业领域,同行之间是最强、最好的伙伴,公益创业是越合作机会越多”。公益创业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要传递爱心,它通过商业运作完成价值创造,把这些获得的资源和价值再转化成公益性质的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对青年来说,公益创业让他们有了更大的视角,不仅仅关注商业的点,而且关注到一些社会问题,帮助青年更多深入地了解社会,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益创业行动内容丰富多样
“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2014)主要由青年(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征集活动和公益创业青年榜活动、青年恒好·中国公益创业论坛、《青年恒好·中国公益创业报告(2014)》等组成,以及围绕上述活动举办的媒体发布会、专家评审会、项目孵化落地、年度成果展示等。
本次公益创业项目征集主要以邀请、自荐或KAB创业俱乐部推荐形式参加,项目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各高校可由KAB俱乐部统一组队参赛,也可由项目团队自行组合参赛,并接受个人自荐参赛。所有团队或个人必须在“青年恒好”官方网站报名注册、提交方案及相关资料。活动主办方还将邀请2013年度在公益创业、社会创新、社会企业、公益创投领域,中国赛区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团队参赛或参与公益创业青年榜评选。公益创业项目(含绒线类公益创业项目)方案征集最后截止日为2014年5月25日。最终,主办方将评选出20佳公益创业项目奖,每个项目奖励1万元(包括5000元现金加5000元绒线产品)。同时,获得20佳公益创业项目奖的绒线类项目,只要达到织梦编织吧资助要求,就可以向活动主办方申请4万元二期项目资助(包括两万元现金和两万元绒线产品)。
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益理想和全球视野的青年企业家,提高青年创业层次,推动建立有公益内涵的创业文化,营造鼓励社会创新与支持公益的社会氛围,此次公益创业行动还要征集公益创业青年榜样。本次征集,将由高校KAB创业俱乐部及社会公益创业组织机构推荐优秀公益创业青年,同时欢迎公益创业青年自荐。报名者只要登录青年恒好官网,注册账号,在线填写并下载“青年恒好·公益创业青年榜”活动报名表。据介绍,主办方将遴选50名优秀公益创业青年,组建“中美青年公益创业交流网络”,并选派优秀公益创业青年参加世界经济论坛、G20青年峰会,约10名优秀公益创业青年及专家将赴美参加公益创业交流培训。
张坤认为,通过寻找、发现、展示和传播“公益创业青年榜”的榜样力量,引导当代青年对自身职业规划和创业实践进行思考,引导当代青年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扩大公益创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公益创业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在随后发布的《青年恒好·中国公益创业报告(2014)》中,将总结中国青年公益创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公益创业的问题,并研究相关解决方案。
陈忠伟表示,恒源祥深切地感受到全社会对于公益创业的热切诉求,希望以“青年恒好”公益创业行动为契机,构建一个服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公益性开放平台,并借此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公益创业、社会创业中。他建议,大学生在创业中要注意整合社会资源、判断未来趋势、学会传播、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出公益慈善的本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捐款捐物,它倡导的是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用智慧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