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到车怎么办?用手机软件叫车啊!”如今,在一些城市,手机叫车软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出发前打开软件,说出等待的位置和要去的地点,很快就有的士司机来“接头”。下车时通过软件支付车款,乘客和司机还能各自获得数元钱的返现补贴。手机叫车软件因为方便实惠,被网友称为“打车神器”。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爱调研和手机腾讯网进行的调查显示,86.4%的人表示用过手机软件叫车。73.1%的人对手机软件叫车体验较好,仅3.0%的人体验较差。47.9%的受访者表示,返现结束后还会使用打车软件。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个城市的2211人参与了本次调查。
2月7日晚,北京下起了大雪。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杨女士打车回家,“经验告诉我,这时去路边等车,肯定悲剧。”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第一次用了手机里的叫车软件,加价20元。没想到才过了一分钟,就有附近的出租车抢应了。“一路上司机对这个软件赞不绝口,说今晚靠它多挣了100元!”
在某杂志社工作的李洪涛前几天出差,早上5点就要打车去机场,就试了一下叫车软件的预约功能。“刚发出信息就有司机接单。第二天一早司机就在楼下等着了,一路顺利,也不用加费用。真心觉得很好用。”
手机软件叫车有哪些优势?调查中,68.2%的人表示“方便,不需路边等待”,66.2%的人说“实惠,能获得返现补贴”,38.7%的人表示“安全性高,能提供车牌号”,24.0%的人觉得,手机软件叫车增加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北京银建出租车公司的陈师傅今年48岁,已经开了十多年的出租车。他告诉记者,公司绝大多数司机都安装了叫车软件。每天的生意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叫车软件。“使用手机软件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空驶率。”他说,以前总是空跑没有客人,每天都要“扫街”,很辛苦还赚不多。“现在靠着软件,可以快速找到要打车的人。这样司机更有针对性,乘客也不用在路边等得心焦还打不着车。”
打车难一直被称为一些大城市的“痼疾”。调查中,84.4%的表示遇到过打车难的情况,仅11.5%的人没遇到过。
手机叫车能不能解决打车难的问题?60.0%的人对此持肯定态度,也有12.3%的人感觉不能,27.7%的人表示不好说。
某打车软件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打车难是由两个因素造成:道路资源和出租车数量的矛盾,以及乘客需求和出租车供给的矛盾。现在打车软件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缓解第二对矛盾。通过软件平台,把需求和供给对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对称和透明,提高了出租车的利用率。
17.8%的人认为,手机软件叫车化解了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出租车的利用率。
最近,嘀嘀和快的两大打车软件相继降低了补贴额度,一度火热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开始熄火。返现补贴结束后,人们还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吗?调查中,47.9%的人表示还会使用,32.3%的人感觉不好说,19.9%的人明确表示不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表示,以中国互联网历史来看,“烧钱”都是为了赚钱,将来没准会出现两种有趣的现象:消费者每打一次车,出租车司机就得给打车软件交一次份子钱;路边招手打车成为一种奢侈型消费。
手机叫车大热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浮出了水面。60.0%的人认为会让路边招手打车的人更不容易打到车。52.9%的人感觉,这对不会使用软件的乘客不公平。
“有一次在路边拦车。空车倒是很多,可就是不停。好容易等到一辆空车停在旁边,刚想上去,司机却说,他被人预约了,不能拉我!”李洪涛说。
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小艾认为,出租车算公共交通的一类,本不应该拒载,可如今拒载成了家常便饭,让一些老弱病残乘客打车更加困难。“打车软件简直变成了‘插队软件’,不再是‘先到先得’,而是‘会用软件的先得’,或‘价高者得’。”
调查还发现,不少人对安全问题存在担忧。49.7%的人指出,司机边看手机边开车,会增加驾驶风险。
陈师傅也承认,开车时如果同时使用几个打车软件,的确会影响驾驶。因为不断响起乘客叫车的提示音,会让自己分心。所以在载客时,他一般都会关掉软件,到乘客下车后才开启。
“打车软件分散司机注意力,存在安全问题,也对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中老年乘客造成不公。”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张佩东在3月9日表示,一些地方的交通管理部门已经开始出台监管措施,发挥打车软件长处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上海市交港局合作交流处副处长黄晓勇说,叫车软件的存在是一种现有出租车预约市场的方式创新,但是创新不能颠覆行业秩序。据了解,上海将完善电话预约、马路扬招、候客站点、手机订制等共存互补的出租汽车叫车模式,方便广大乘客出行。
本报记者 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