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你是受益者,也应该是建设者

——浙江省探索大国防教育之路

本报记者 李雪红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3月28日   09 版)

    2013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民政、财政和宣传部门对吴正泉、刘尚林、陈雷进、夏益信、张永清、叶尚成等六位烈士合葬墓进行了修缮加固、立碑绿化,以便更好地让后人缅怀纪念。程超萍摄

    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初级中学初一5班在组织防生化演练。

    浙江省江山市贺村镇初级中学初一7班在组织穿戴防毒服训练。

    这是2012年12月29日竣工通车的象山港跨海大桥。鲜为人知的是,大桥从2003年7月立项到2009年6月动工,近6年曾4改设计方案。每当大桥设计方案完成,象山县有关负责人就拿着设计图,挨个到驻军单位征求意见。当海军某部提出大桥设计的40米净空高不够,会影响部队舰艇通行训练后,大桥施工方进行反复论证,比预算资金多增加了4个多亿,最终将大桥通航净高增至53米,通航等级达5万吨级,不仅大大方便了民用出行,又充分满足了军事需求。

    3月25日,点开浙江省人民政府网,去年浙江省军区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在省市县三级主流媒体开辟的“八一光荣榜”专栏至今还能访问浏览。只要点击杜峰峰的名字,他荣立一等功的简要事迹和戎装照片都会展现在网页上。

    这是一位将军的亲身经历。当将军还是一位士兵时,他回家探亲,去电影院看电影,排队买票时,他的一身军装引起其他排队人的注意,对他说:解放军同志,军人优先,你不用排队的。将军告诉记者,当时他并未去享受“优先”的权利,但“有一种被尊重的自豪感”,几十年过去,一想起那一幕,心里仍然“很温暖”。

    这位将军同时又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一位上海小伙子参军去了西藏,成为一名戍边军人,他回上海探亲,乘坐公共汽车时,他那一身军装并未赢得人们的礼让,他那黝黑的脸庞反而屡屡被旁人奚落、嫌弃。这位士兵想不通,归队后,他问指导员,您常跟我们说,我们在这里吃苦奉献为国戍边,祖国和人民会尊重我们、感谢我们的,为什么我没有感受到您说的尊重和感谢呢?

    “我认为,这位士兵不仅是在对他的指导员提问,更是在对我们全社会提问。这位士兵之问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反思。”将军说。

    而浙江省正在探索的大国防教育,“就是力求让这一反思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研讨或思想认识层面上,而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浙江省军区一位主要领导告诉记者。

    一

    1月25日,浙江省军区政治部收到二炮部队某导弹旅旅长、政委联名写来的感谢信。这不是一封单位与单位之间例行公事的新年问候公函,而是该旅旅长、政委代表全旅83名浙江籍军人向省军区表示感谢。因为,这支“奉命执行东海维权执法行动任务,长期密闭待机,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有效发挥了‘先锋’和‘拳头’作用”的部队官兵无法回家陪父老过年,他们使命在身,歉疚在心。然而,新年前夕,83名浙江籍军人陆续接到老家亲人的来电,说“所在家乡驻地的军分区、人武部给家里送去了‘光荣之家’牌匾和慰问信、慰问金”,来信说浙江省军区“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的实际行动,让我们全旅官兵备感亲切、深受鼓舞”。

    这封情感真挚的来信缘于浙江省军区实施的“让保卫国家的人有荣誉感,让保卫国家的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系列活动。

    杭州市西湖区人武部政委张荣贵告诉记者,过去逢“八一”或春节,人武部只对义务兵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义务兵改选士官或提干当军官后,慰问就没有了,立功受奖也不再敲锣打鼓送喜报进家门了,“更别说了解军人家庭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帮助了”。“有的人当兵时间长了,左邻右舍都忘了这家有个军人了。”张政委说。

    去年,张政委接到通知,要求人武部摸清辖区内所有军人家庭情况,马年春节前夕,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三级组织要对全省军人家庭登门慰问。

    张政委说,在作战部队,师团营连排干部是中坚力量,逢年过节,他们大多不能回家,我们关心他们的家人,就是在稳定军心、激发斗志。记者在该人武部采访时,正值春节前夕,张政委也在忙着登门慰问军属。每到一家,那场面都令他“非常感动”。

    “将心比心”,这位有着31年军龄的军人说,我是福建人,老母亲在老家,过年过节,我因工作需要常常无法回老家看母亲。我是考军校参军的,没当过义务兵,所以这么多年,从没有任何人去慰问我母亲。如果过年时有组织派人去看望我的老母亲,我也会很激动、很安慰。

    张政委的愿望在马年春节实现了。浙江省军区把慰问的范围扩大了,所有在浙江省军区工作而老家在外省的军人,由省军区专门委托当地人武部代为走访慰问。

    马年春节前夕,浙江省军区军师团三级会同地方民政部门,对8400多名浙江籍现役军官和1900余名省军区非浙江籍现役军官家庭进行了慰问军属大走访活动。“千万不要把这仅仅当作一个形式,即使是形式,这也是一种向全社会释放正能量的形式。这不是一个临时举措,省军区已经把这项工作列入制度。”浙江省军区几位参与了这次大走访的干部在向记者描述他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进入那些军属家门的亲身经历时,都会特别强调这一点。“谢谢你们!你们的到来,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家有军人的自豪,重新找回了被社会认可、尊重的感觉。”“我觉得,受访军属的这句话既是感谢,更是一种拷问。”一位自始至终参与走访的干部对记者说。

    找到自豪感的还有杜峰峰。这位家住常山县东岸乡呈东村的90后2009年入伍,成为武警四川总队广元市支队的一名武警战士。2012年10月14日,在处置一起劫持人质事件中,他一枪击毙歹徒,人质成功获救,杜峰峰荣立一等功。采访中,杜峰峰的爸爸妈妈和姐姐把他的一等功奖状一遍遍向记者展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杜峰峰“立了大功”的消息名扬全村后就“慢慢平静了”,可去年8月1日,杜峰峰一下子名扬全省“甚至全国了”。这一天的《浙江日报》刊登了他的照片和事迹,这一天杭州地铁车厢里的视频系统和矗立在杭州市区主干道的大型LED电子屏上,都在滚动播放杜峰峰的照片和事迹,这一天,点开浙江省政府网站的“八一光荣榜”专题网页,也能看到杜峰峰。

    和杜峰峰一样自豪的还有另两名荣立一等功、23名荣立二等功、614名荣立三等功和25名受到军级单位以上表彰的共计665名浙江籍军人。201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浙江省军区作出决定,自2013年起,每年“八一”都要对在当年立功受奖的浙江籍军人在省市县三级主要媒体、政府网站、重要公共场所,张榜公布,“让他们在家乡光荣起来”。

    于是,这665名军人就成为第一批“光荣起来”的浙江兵。

    浙江省军区这一举措作战部队“特别欢迎”。在去年的全省双拥工作会上,一位集团军领导对此表示说,过去战士立功受奖,地方人武部都是敲锣打鼓送喜报进家门,军人和军属都备觉光荣。现在有的地方喜报不送了,取消退役士兵安置卡后,立功对退役安置不起作用,一些战士对立不立功也无所谓了,这种情况对军队建设是非常有害的。浙江省军区设立“八一光荣榜”,激发和强化了军人的荣誉感,而荣誉感是可以直接转化为战斗力的。

    浙江历来是富庶之地,浙商走遍天下,在长期的和平环境里,重商轻武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价值取向。一份来自省军区的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宁波市对7000名适龄青年进行调查,表示愿意参军的不足2%。

    这份调研报告对浙江省军区领导层的震撼“非常大”,拿破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还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么,这个国家离亡国就不远了。“强大的国防离不开勇于牺牲的军人。对军人的敬重、关爱的社会氛围,能激发起军人更大的报国激情。建设强大的国防,需要这种良性循环的精神力量。”这成为省军区领导层的共识。

    精神的力量有时候“需要相当的时间积淀才能显现”,有时候也会“立竿见影”。浙江省“让保卫国家的人有荣誉感,让保卫国家的人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系列活动在2013年的征兵工作中就“见了成效”。备受困扰的“当兵冷、征兵难”现象发生变化了,全省报名应征青年近23万人,同比提高了30%,参军入伍的大学生8207人,占新兵总数的37.8%。这一比例,除4个直辖市外,浙江省排了第一。一位长期从事征兵工作的人士认为“这在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是非常不容易”。

    二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大四学生赵弘毅分别在初中、高中和大学参加过3次军训,“初中训了一周,就在校园内训,只走队列。高中军训在一个训练基地,也是一周,还是队列,加了些内务、会操的内容。大学军训了21天,内容有动员大会、军事技能、军事理论课、国防辩论赛、射击训练、合唱比赛等”。

    赵弘毅是2011年参加大学军训的,事过近3年了,他对记者讲起军训的情景来,不用回忆,脱口而出。他听说学校2013年的军训加入了“心肺复苏”等实用技能,还有海军指挥学院的教授来给参加军训的新生开设国家海权、钓鱼岛、防空识别区等讲座,很是感叹,“内容丰富多了,学生更长见识了”。

    浙江省有87所高校、995所高中段教育学校,计有93.23万名在校大学生和160.05万名高中段学校学生,按照有关规定,他们都应接受军训。可是怎么训、谁来训、在哪训,其中的“弹性很大”。于是就出现了一份调研报告所描述的现象:军训成了例行公事,一成不变的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替代了丰富生动的国防教育和军事实践。地方高校虽有军事理论教师,但大多由未经军事培训的体育老师兼任。国防教育在高校也记入学分,但从国家到省市都没有成系列的基本教材,在军训中应占重要地位的国防教育基本处于有什么教师讲什么课、知道啥讲啥的状态。更有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有的学校有资源,就能找个驻军单位帮助指导军训,没资源的学校就自己组织,“凑合着训”。

    青少年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对象,学生军训是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让军训成为青少年成长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的基础工程”,浙江省军区对这一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力求让“例行公事”变为“见到实效”。

    他们协调成立了全省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将驻军单位和教育、财政、卫生等部门均纳入该小组,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组织相关专家着手编写军训教材,并对在高校担任国防教育教学的教师进行专门的集中培训。

    由于学生军训的时间相对集中,遇到部队有任务,帮训官兵就不够派了。对此,省军区规定,各大中学校将本年度本校学生军训计划报省军区,由省军区统一协调安排驻军单位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照1∶50的比例,选派帮训官兵,做好枪弹等保障工作。“这样既不会影响部队工作,又能保证训练质量”。同时,省军区还出面与武警、消防等部队联系,请这些部队派人协助学校在军训中开设灾难逃生、自我防护等新内容。

    方富城是江山市贺村初级中学初二学生,他告诉记者,在军训时的地震逃生训练中,老师讲的要领是“镇定,不要慌,疏散时不要挤成一团,在室内钻桌子,室外远离建筑物,等房子不动了,立即跑到操场上去”。他说他军训时还训练过“着火了怎么逃生”。

    方富城所在的贺村初级中学1000多名学生都接受过他所经历的军训。这所中学设有国防教育办公室,学校每周一、三、五的课间操是打军体拳。地震、消防、空袭、防化等逃生训练除了在军训中要进行外,学校还定期开展这些逃生演习。负责这些训练的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体育老师要“经常去有关单位参观学习”,“先训练自己,再回来教学生”。该校副校长徐达告诉记者,不少高中老师对他说,你们的学生一进我们的校门,就能看出这是贺村中学考来的。他认为这些教育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在学生军训中加强国防教育对树立和强化青少年国防观念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省军区一位从事这一工作的干部介绍说,现在宁波有一所中学活跃着一个自发成立的研究钓鱼岛战法的学生军事社团。宁波大学尝试开设军事地理选修课,原来担心学生不感兴趣,结果消息一出,32个名额“瞬间”被一抢而空。而且,浙江省去年下达文件,在全省实行在校大学生参军即可在学校所在地落户政策,“这对一个经济发达的省来说实属不易”。

    军训中的国防教育与政策利好一叠加,直接效果就是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入伍人数跟过去比,“是爆发性增长”。

    这些“看得见的效果”以及浙江工业大学和贺村初级中学在学生军训中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坚定了省军区对这项工作的改革信心,“统筹挖掘省内85个国防教育基地、81个民兵训练基地的潜在功能,协调省政府投入一个多亿新建省国防综合训练基地,让其分层次承担学生军训、国防师资培训等任务。”这些写入文件的目标显示,浙江省大国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针对青少年的的国防教育正在扎实推进中。

    三

    浙江省象山县地处海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三军的训练场——每年夏秋,陆海空三军陆续到达此地,驻训演习,甚是壮观。每当此季节,该县各学校放暑假空出的教室就派上了大用场。如果还不够,纯朴热情的乡亲们就会把官兵往自己家里拉,甚至还有人把准备结婚的新房让出来给官兵们住。在象山县采访,正在此驻训的军人对记者说起老百姓的深明大义、理解支持都“非常感动”。

    那么,当这些军人脱下军装之后,他们还能得到这样的“理解支持”吗?“要让军人在沙场上心无旁骛地为国拼杀,就必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然而,“解除后顾之忧”既需要感情上的“理解支持”,更需要政策、制度上的“理解支持”。

    从2010年开始,浙江省从492所中高等职业学院和68所技工学校中,筛选出156所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学校作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定点学校,开设了软件开发、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生态农业等30多个专业。该省每年投入两亿元,全额负担这些退役士兵的学杂费、住宿费和职业技能鉴定费,并按实际在校学习期间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费补助。迄今而知,已有约2.6万名浙江籍退役士兵接受了这样免费+补助的培训。

    2011年,浙江省更进一步,推出“士兵高考”,通过“单列计划、单招考试、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办法,在全省进行高职院校定向招收退役士兵试点。当年就有195名退役士兵通过“士兵高考”,被4所指定高职院校录取,接受学历教育。目前,参加试点的高职院校已增加到6所,每年录取的退役士兵名额增加到400名。

    在浙江省,“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让军人脱下军装也能得到理解支持不是展示在统计数据上,而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

    65岁的丁朝利是1969年入伍的老军人,转业时得到安置,后来安置单位破产,他下岗了,只好外出打工。1999年,他回家乡办了一个养猪场,收益不错,之后又办起两家酒厂。2011年,他的酿酒厂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瓶颈。正挠头之际,他获得无息使用10万元资金两年的资助。“这10万元帮我渡过了难关。”丁朝利对记者说。

    丁朝利是仙居县人,帮助他渡过难关的是仙居县“老兵之家”。仙居县人武部朱政委介绍说,仙居县现有退役军人1.3万余名,每年还有250名左右的军人退役。“老兵之家”的办公地点在人武部,账号在县慈善总会。“老兵之家”帮助困难退役军人的资金来源于县慈善总会、社会捐赠和“老兵慈善基金”理事会成员单位的定期捐赠。人武部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设立“老兵之家”联络站,由乡镇(街道)武装部部长担任站长,在全县723个政府设“老兵之家”联络员,由村民兵连长兼任。站长和联络员的主要任务都是收集本辖区内退伍军人的基本情况,把需要资助的困难退役军人情况上报“老兵基金理事会”,由理事会进行核实审议,并通过理事会成员表决的方式来决定该退役军人是否有资格获得资助。

    记者在仙居县采访时,正好遇到“老兵之家”对2014年需要帮扶的退役军人进行审核。记者看到,一份6页纸的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对72位困难退役军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困难原因、家庭成员做了清楚详细的描述,有特别原因的在“备注”再加说明,如一位84岁的困难退役军人就在备注中注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外打工,但收入不好。另一个儿子因媳妇有精神病,也很少顾及老人”。

    “我们的情况摸得准、 摸得细,帮扶起来才有针对性。”朱政委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只是“老兵之家”的职能之一。针对退役士兵就业难的问题,“老兵之家”连续3年在12月21日这一天举办复退军人专场招聘会,由“老兵之家”出面协调,邀请各单位“带着岗位来参加招聘会”,让招聘会“开出实效来”。对想自己创业的退役军人,“老兵之家”不但给他们提供部分无利息资金贷款帮助,还组织他们到退伍军人创业示范点、技能培训基地学习。更妙的是,每年征兵期间,“老兵之家”都会邀请企业到县体检站去与应征入伍的青年双向选择,然后签订退伍返乡就业意向协议,这样,签了协议的青年一退役就能到企业上班,“不会一脱下军装就成待业青年”。

    仙居县“老兵之家”的良好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台州市下辖的9个区县都成立了“老兵之家”,其服务功能还在拓展,运行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四

    “国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个老话题,曾经也是个“热门话题”,浙江省军区领导层认为,如今变冷的原因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也必须以综合措施来解决”。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浙江省军区实施的“大国防教育”中的“大”,其实就是“综合或全面”的意思。他们首次在省委领导干部网络学院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每学完一本教材记1学分,每参与1次讨论记0.5学分,每年每名干部需完成60学分,并将这些学分纳入教育培训量化考核体系中;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实习每年都要安排不少于1次的国防理论专题学习和国防安全形势报告会,还明确落实了国防知识在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占有一定分值。从2014年起,考浙江省的公务员要复习国防知识了。

    在手段上,他们更是注重“立体辐射效应”。除在全省各级主要媒体上开设有关国防的专栏、专版外,又将目光瞄准了新兴媒体。浙江网民在2012年就突破了3000万,活跃度居全国第三。省军区相关部门即与移动运营商建立了协作关系,定期向6500余万手机用户群发国防宣传短信。杭州地铁月均客流量约20万人,于是,有关国防教育的宣传片就在地铁站台上的电子显示屏和车厢内的移动电视上流动播放了。宁波市于2012年12月开通了全国首条国防教育公交专线,15辆全新公交车在车体内外喷写国防教育网、国防风云、军事观察、国防视窗、兵器大观等栏目丰富多彩。在省一级的带动下,目前,舟山、温州、台州、嘉兴等地开通了国防教育网,为青少年“解除国防”提供了最大便利。浙江省图书馆每月举办一次免费面向社会的国防和军事讲座,在全省中小学校试行开设本校毕业的最骄傲校友、最可爱军人“荣誉墙”,在车站码头、公交地铁,市民村民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移动电视和大型电子屏上,常态化播放国防教育公益广告……

    浙江省军区政委王新海认为,搞国防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他表示,期待通过坚持不懈的大国防教育,引导公众走出“国防是国家的事,是军人的事,与老百姓无关”的认识误区,“营造一种社会氛围,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植入一种社会理念,即我们每个人都是强大国防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强大国防的建设者。”

    记者在浙江采访时了解到,2013年,浙江省新投入4627万元,用于全省4003个(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的抢修和保护。

    想起一位边防军人。这位军人驻守在中俄边境,俄方境内有一座烈士墓。他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他都能看到一位幼儿园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去烈士墓献花,他遥遥看到那位女老师在对孩子们讲述着。他说他不知道女老师讲的是什么,但他愿意相信她在讲长眠在烈士墓里的人的故事。他说他敬重长眠的烈士,更敬重这位女老师。

    至今记得那位边防军人讲述时眼中的泪花。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浙江省军区政治部提供

你是受益者,也应该是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