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筑业农民工以及其他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来说,洗澡绝对是件奢侈的事情。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章林富不止一次听到他们对洗澡的渴望,在他看来,洗澡是基本的生活问题,不能被忽视。
为此,他和另外两位同学共同设计了一款名为“流动浴池”的作品,结果“一不小心”摘得了去年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一个神奇的浴池,可以直接放进河流小溪中,水分子可以渗透进来,但寄生虫、砂石等污染物却被过滤在外,人们能在里面沐浴,还能漂浮在水上观景。”章林富介绍说,即使在水质不好的地区,人们也可以把浴池搬至湖里享受舒适。
“用智慧的眼睛观察生活,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用工程的创新改变生活”——已经成为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新风尚。作为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合肥工业大学近段时间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2010年以来,该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1973项,其中国家级1446项。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项目来源于大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既体现出较高的工程水平,又贴近生活实际,洋溢着青春的创意和想象力。
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
“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大部分本科生入校时缺乏对生活的理解,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在该校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刚教授看来,科技创新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人才培养中,首先要注重引导本科生学会对生活的体验。”
“不过,这种体验并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以智慧的眼光和科学的手段去观察生活,在观察、采集中累积生活的数据和经验,在积累中提升批判思维的能力,最终形成创新型的成果。”陈刚总结道。
纪若婷是该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一名本科生,细心的她乘车时经常发现,“在雨雾天气,如果周边光线比较暗,远处时很难识别交警的指挥手势。”
正是这一现象,激发了她的灵感。
为此,她和另外4名同学一起发明制作出了“智能交通指挥手套”。2013年,这项发明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在手套里有一个电路板,当手套在变换姿势时,重力方向的变化导致开关的自动切换,从而实现红绿灯的替换。”该发明团队教导老师董满生点评道,“原理一点都不复杂,但这项发明贴近生活,想法独特,而且作品简单实用,可操纵性强。”
与纪若婷一样,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聂霜也是一名“格外细心”的女生。很多人都知道,马齿苋可以食用,也可以治疗腹泻,但是这个爱美的女孩却开发出它的另一用途——祛痘美容。
“阅读文献时发现,腹泻是肠道受到细菌感染,而长痘痘也是皮肤受到细菌感染,两者之间是否有相通之处?”聂霜脑海中灵光一现,在生物化学课的课堂上,她请教了老师汪惠丽。
在汪惠丽教授的指导下,聂霜整个大二的暑假都泡在了实验室里。经过反复试验,聂霜终于发现了马齿苋中提取的生物碱可以有效抑制面部皮肤的细菌,起到祛痘美容的效果。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在申请专利,并将进一步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如何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兴趣中发掘科技创新成果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汪惠丽教授介绍说,学生每两周就要和导师进行一次一对一的学习汇报,每月底还要进行正式的工作汇报。“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创新点,自己会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予以支持,引导学生开展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
创新发自对生活的关爱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提起“瘦肉精”,该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研究生梅占龙气就不打一处来。
不过,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检测成本昂贵,耗时长。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发出增敏型试纸条,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既能检测食品中的安全危害因子,又能检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还能对临床上一些疾病的标志性分子进行检测。
“只要将我们研制的试纸条浸入生猪尿液,十分钟内,试纸条的显示结果就能告诉你,饲料中有没有含有瘦肉精。”梅占龙介绍说。这种检测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对双酚A、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成本很低。
在读期间,梅占龙围绕食品安全方向发表了3篇SCI论文,获批3项发明专利。2013年8月,他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和梅占龙一样,秦海春也是一名充满了责任感的年轻人。在校期间,他经常参加助残志愿活动,这让他一直在琢磨,能否开发出一款智能轮椅?
下雨天想关窗户,只需要轻松动手按个键;张嘴“使唤”,它就能带你随处散步并躲过障碍物;简单触摸手机屏,座椅可立刻变成一张床……作为2008年第一批本科就进入合工大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和队友从大二起就进入学校创新实践基地,不断对智能轮椅进行改进。历经5年,由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团队研发的“卧居智能轮椅”,将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功能全部聚集在一起。
在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上,这一成果在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竞赛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成功闯入全国大赛。随后,不少公司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希望投放市场。
“工程师是科学家,是艺术家,也是思想家。”该校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总经理、研三学生刘凯向记者感慨道,科技创新不是关在实验室里就能实现的,从某种意义说,只有生活才能培养出一名卓越的工程师。“并不是工科男就不懂生活,学会热爱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也是所有年轻人都应当做到的。”
通讯员 周慧 本报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