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迁址上海嘉定区的决定,软件测试服务供应商林绿洲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嘉定有汽车电子产业方面的各种对接服务,更适合我。”林绿洲曾在世界知名的甲骨文软件公司工作6年,自己创业近4年,各地政府推出的招商手段他见过不少,“‘保姆式’的一站服务早就不新鲜了,我们现在都朝产业看齐,我服务的产业聚集在哪里,我就去哪里”。
产业之外,林绿洲考虑的第二要素就是“生活”。有没有好医院、有没有好学校、有没有便宜的大户型房子……经他考察,如今的嘉定算是“比较宜居”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林绿洲一样的青年选择在嘉定创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宜业又宜居”。
创业导师传授“生意经”
刚到嘉定没多久,团组织就找到林绿洲,为他配备了一名创业导师。据工作人员介绍,凡是落户在嘉定几个较大创业孵化基地的年轻人,都能得到团组织为其量身定制的创业服务。
团组织为林绿洲推荐的创业导师叫郑磊,是上海聚宗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与他年龄相仿,从海外回国创业。
开始,林绿洲只是打算为嘉定的汽车电子制造企业配备生产管理系统软件的解决方案。在郑磊指导下,他的生意正慢慢盘活、做大。
林绿洲利用自身在软件方面的优势,着手打造一个嘉定汽车电子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嘉定的汽车电子生产企业可以找到其上下游生产、销售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信息,高效便捷。
这个主意,是创业导师郑磊给出的。郑磊手头有一个“独家”消息——嘉定政府方面希望为区内的汽车企业提供更周到快捷的产业服务,政府乐见这样一个平台的出现,且愿意为此支付合理的项目补贴。
林绿洲手头有设备、有技术,只要能解决基本的运营成本费用,他有能力做成这一平台。“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企业都希望有这么一个产业集群的平台,能轻松联系到上下游产业链上的朋友。”看好这一平台未来的发展前景,林决定在政府补贴正式下拨之前,先把事办起来。
“总有办法找到你要的东西”
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嘉定未来的转型方向之一,就是以汽车为特强产业的高端制造业,但“嘉定的制造业不能吊在汽车一棵树上”。
除汽车之外,这里还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以及“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这其中包括近来在上海颇为热门的上海物联网中心、大型医疗设备集成化基地等,电子商务、广告、私募股权基金等都是嘉定正在积极布局的新行业。
这些布局,离不开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年轻人。
26岁的古成龙,是一名“天才青年”。他曾在一天半时间内一次编译成功2.5万个程序代码,并在微软全球编程竞赛中获得名次,得到比尔·盖茨的“接见”。
如今,古成龙落户嘉定。在嘉定菊园经济开发区内,他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体征监测系统”正在试运行中。
一根铁杆,头顶一块监测板,外套一块防护板,这个造价仅两三万元的监测设备正代替过去动辄耗资30万元的“监测屋”,实时传输城区内的水质、空气、排污等数据。
古成龙认为嘉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他的主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这里年轻人多”。他曾参加过团嘉定区委举办的针对创业青年的研修班和辅导讲座,并入围嘉定区青年领军人才,“小伙伴们大都二三十岁,创业导师也就30多岁,在一起很舒服”。
郑磊就是一名年轻的80后创业导师。最近,他一边忙着把自己的公司搬进上海股权交易中心OTC(场外交易)市场,一边指导自己结对的几名创业青年到OTC市场融资。
“我们初创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他能告诉我们能通过哪些快捷途径募到钱。”作为郑的结对对象之一,林绿洲喜欢嘉定现有的创业氛围,“总有办法找到你要的东西”。
多方力量帮助青年创业者
一些更有资源的部门,也在与团嘉定区委合作,将一些扶持政策向青年创业者倾斜。
嘉定科委的工作人员翟丽霞最近两天一直在与创业青年对接,提供为一名创业者量身定制的政策服务,“团委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创业青年,我们也愿意为青年创业者服务,青年是未来嘛”。
4月18日,翟丽霞与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创业团队“对接”到傍晚6点左右。这个团队的年轻人研究出一种气溶胶涂料,可以有效吸收空气中的PM2.5颗粒。
翟丽霞要做的,一是从政策层面告诉他们可以享受科委的哪些扶持,二是从产品成本、市场前景角度请专家指导他们“如何继续往前走”。她说,如今通过团区委推荐来的青年创业团队,都能享受到这样一对一、点对点的项目跟进服务。
记者在团嘉定区委设计的青年创业孵化平台上看到,其中包含一个位于上海文化信息产业园内的创业基地,一支约200人的创业导师团队,一些来自区发改委、经委、科委的倾斜扶持政策,一支创投基金,一个依托银行的融资平台以及一个包含“青年创业通”、创业微电影在内的宣传载体。
嘉定创投的副总经理曹晓晨是这支创投基金的参与者之一。尽管对大学生初创企业并不看好,但他依然愿意支持团嘉定区委发起创立的这支创投基金,“青年创业项目团区委会过一道,我们自己也会参与考察,问题不大”。
曹晓晨说,嘉定创投原本也要自己出去找好的项目,与团区委合作,等于增加了一条新的“找项目的渠道”。
本报记者 王烨捷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