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原春琳)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招生引入了第三方监督机制。今天,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等10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员正式上岗。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工作委员会于今日组建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据介绍,社会监督员拥有以下权利:听取本科招生工作汇报、抽查招生工作执行情况、旁听会议、巡视考场及录取现场、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求答复、监督调查情况、直接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反映意见等;也承担相应的基本义务:参加监督员工作会议、转达社会各界意见、撰写监督工作报告等。
这10位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员的遴选有两种途径:一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面向社会公开征选,二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委员会推荐产生,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初步拟定,向社会公示后正式聘任。中国人民大学监察部门负责人介绍,社会监督员主要从基础教育、教育研究、新闻媒体、法律界等行业或领域,具有相当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关心本科招生工作的学生家长或其他普通群众中聘任。
据介绍,去年12月,经中国人民大学招生、监察部门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决定以学校名义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本科生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今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面向社会公开征选本科生招生社会监督员的公告。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招生决策层级已从二级结构提升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本科生招生委员会—招生就业处”三级结构。据介绍,学校出台《本科生招生工作规则》,并针对特殊类型招生、网上录取、信息公开、档案管理等重要事项制定、细化、完善一系列管理办法。学校还拟于今年7月组织“网上录取开放日”,增强录取工作透明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雨露表示,推行社会监督员制度是规范和改进本科生招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欢迎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招生工作,通过做好“开放”和“聆听”两方面工作,把社会监督落到实处。学校将通过修订、完善招生制度及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本科生招生工作,推进阳光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