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唐家三少:

从没想过要成名成家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袁蔚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28日   06 版)

    每月要写30万字的网络人气作家唐家三少结束了他写作的第一个十年。从2004年到2014年,他以平均一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创作13部作品,达到3000万字,作品总点击量也高达创纪录的5亿次,并以得到版税2650万元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状元的宝座。

    “坚持每天更新8000字,我觉得自己像一部写作机器。”唐家三少曾对记者这样感慨。不久前,唐家三少在北京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身高1米9的他,当天穿着蓝色毛衣,带着黑框眼镜,给人一种儒雅的感觉。2013年年末,唐家三少出任国内首家网络文学本科专业的教授,可是他自己却并非文学专业出身。他的童年和多数人并无二致,也有着平凡的初高中和大学生涯。

    上课看武侠小说是“最正常的小孩”

    从小喜欢写作的唐家三少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把它当做自己的职业,更没有想过会因此让他取得现在的成功与财富。“说实话,我属于没多大追求的人,没想过长大后要成名成家,只要长大能养活自己就成,我就想做个普通人。”

    唐家三少自述里说自己是个很喜欢思考的人,也是个热爱文学的人。他读的第一套小说是萧逸的《甘十九妹》,从此之后他就爱上了小说。“小说可以把我带离现实,引入另一个世界中。在那个世界里,甚至可以找到另一个无拘无束的自我。”作为一个80后,他属于“最正常的那种孩子”,上课偷偷看小说,“我们这代人,差不多都这样,都被没收过小说。当时,男生武侠,女生言情,一般还是租来的。”

    初高中时他虽没有开始写作,但却因为喜欢梁羽生、金庸、古龙和黄易等作家的作品,为现在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多读些书,好好学习对未来肯定是有所积累的。”他最喜欢的是开创中国玄幻先河的作家黄易,“我不是很喜欢严肃的创作,以后也不会转型成为严肃型作家。”迄今为止,他觉得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创作是在小学二年级,他的作文曾在全校朗读过。

    上大学时唐家三少并没有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专业,而是选择读法律专业。他说:“我那时选了好多专业,都不是特别喜欢,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选择专业的时候你自己有多少选择权?父母的决定权永远比我们更大。我年轻的时候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火爆,学个会计、法律之类的专业也让家长踏实,最起码有个一技之长。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的。”

    唐家三少对于自己即将执教于“网络文学本科”专业一事,表示会把它当做一件很认真的事情。“本科的意义就是让一些热爱写作、喜欢写作的人少走弯路。我只能把我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包括创作和运作的经验。”

    现在热爱文学的青年一开始不要专职写作

    唐家三少2004年开始写作时已经23岁,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算是较晚的年龄。

    开始写网络小说的前几年,唐家三少一直都在按部就班正经工作,直到一天,发现写作也能做个工作了,索性全职在家写作。他建议现在热爱文学的青年一开始不要专职写作,“很多人说写作这个行业是最没有成本的,有个电脑、有网络就可以写网络小说,事实上也是这样,我没有任何金钱成本。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其实写作有一个成本非常非常高——时间成本。一部作品从开始设计设想然后开始写作,逐渐发布,到取得一定成绩,这个过程最短要半年到一年,如果一个作品失败了,半年到一年就没有了,人生的1%就没有了。如果你两三部作品失败了,就耽误了你青春最美好的两三年。”

    回顾10年的写作经历,他说:“大家一开始用业余时间来,当完全是因为爱好写作的时候,可能会投入得更多写得更好。然后当获得一定的成绩,并完全可以满足生活的时候,你可以再全职来写。”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唐家三少也遇到过出版商中途跑路,遇到骗子,少赚了钱,走了弯路,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他半途而废。“对我来说创作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读者”,他说:“现在有一种说法叫粉丝经济,但是对我来说粉丝不只是经济,粉丝是我的一切。我不可能和每个读者交流,但是我愿意用我每天的创作让他们每天看到我写的东西,他们就会感觉到我一直在陪伴着他们,一直在他们身边。”唐家三少和其读者之间的强大粘性是靠他10年来慢慢积累起来的,“对我来说读者是啥?我的读者是大海,如果我是一艘渔船的话,他们会帮助我乘风破浪,还会让我年年有余,所以我要对他们好。”

    谈到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唐家三少很乐观,他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和我们国家现在这种规模相比,第一我们有庞大的人口基数。网络文学的销售模式是什么?我们叫微利模式。千字两到三分钱,然后作家和网站进行分成,这种模式在国外是做不了的,因为太低廉了,他们没有那么多人去支撑。”未来十年,他的目标是“做出世界影响力的作品,也帮助中国通俗文学稍微有一些发展,希望更多的通俗文学作家得到社会的认可。”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袁蔚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4月28日 06 版

魔术师朱亚男:大学生里的“刘谦”
从没想过要成名成家
一个理科男的阅读史
哈工大今年拿2%比例
降分专招“农村娃”
国内首套原创儿童哲学绘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