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2013年11月下旬乌克兰在全国范围爆发抗议活动算起,乌克兰之乱已经持续了5个多月;如果从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离开基辅算起,乌克兰反对派实际控制政权已有两个多月;如果从2014年3月21日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总统法令算起,乌克兰没有克里米亚的日子已经一个多月了。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去关心乌克兰危机是如何开始的了,更多的人在追问乌克兰危机将如何结束。但是,作为交锋的双方,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谁也说不清乌克兰危机会何时、如何结束。作为当事国和“角斗场”的乌克兰,也只能“因无能为力而顺其自然,因心无所恃而随遇而安”了。
乌东部局势“剑拔弩张”
这两天,乌克兰东部局势持续“吃紧”,基辅当局和俄罗斯又摆出了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大有“擦枪走火”的势头。
4月27日,俄新社获得的一组卫星照片清晰显示,在乌克兰临近俄罗斯边境的地区和顿涅茨克州斯拉维扬斯克附近都有大量的乌克兰军事装备和军队集结。而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26日则表示,俄军已向前开进到乌克兰边防兵的目视距离内。俄军队目前的演习地点距离边界仅一公里,俄罗斯可随时发动入侵。而北约军事总部危机管理中心主任迪肯近日公布消息说,俄罗斯的4万名士兵集结在乌克兰边境,超过100个地方部署了坦克、直升机、炮兵、特种部队、作战飞机和后勤部队。这些配有现代化坦克、战斗机和短程导弹的俄军已在那里待命数周,有些部队距离乌克兰边境仅40公里。而对面的20万乌克兰军队则装备极其糟糕、士气低落。
据俄新网报道,乌克兰总统办公厅代理主任帕申斯基25日表示,乌强力部门的人员拘留了数十名“俄特工部门人员”。帕申斯基4月25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拘留了数十名俄特工部门人员,其中几人已招供”。而4月27日,乌克兰顿涅茨克民兵抓获了3名乌克兰安全局特种部队军官,并将其在媒体前蒙眼脱裤。
当欧美都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乌克兰东部动荡和5月25日乌克兰总统大选时,他们似乎已无暇“纠缠”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一事了。这算围魏救赵吗?把乌克兰东部炒热,让克里米亚冷却。从这个角度看,对普京而言,乌克兰东部更像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正如美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一样。
美欧对俄玩“灵活制裁”
4月25日,还在东亚转悠的奥巴马专门从首尔分别给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4国领导人打电话,与4国领导人就乌克兰问题“对表”。白宫随后发表声明说,他们一致认为,俄不仅没有采取措施支持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四方本月17日在日内瓦达成的文件,而且“实际上继续通过日益让人担心的言论和在乌克兰边境上举行恐吓性军事演习使紧张局势逐步升级”。奥巴马进而表示,鉴于俄未能采取措施帮助缓和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美准备对俄采取新的制裁措施。
随后,七国集团于26日达成一致,准备就乌克兰危机对俄施加新制裁。七国集团的联合声明说,将“快速行动,对俄制裁”,制裁将强化“有目标的制裁”。声明说,施加新制裁是为了确保乌克兰下月总统选举安全进行,同时增加俄为自身行动所付出的代价。奥巴马政府一名高级官员说,七国将各自设定制裁对象和条款,而后这些制裁内容将被汇总。据悉,如俄进一步破坏乌克兰稳定,美国和欧盟将对其能源、银行和矿产等重要行业实施制裁。但联合声明仍不忘重申,“外交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大门依然敞开”。
显然,在早已排除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乌克兰危机之后,对于俄罗斯频频做出的“危险动作”,美国除了不厌其烦的警告,就只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制裁了。但细心者发现,美欧对俄的经济制裁仍停留在“灵活制裁”,而非“全面制裁”,这种“点式制裁”比“面式制裁”更有回旋余地。至于收效,美说好得很,俄说没感觉。
俄罗斯担心“隐性制裁”
俄罗斯说没感觉,但翻看俄最近公布的许多官方经济统计数据,那些数字却没有俄官方表态的那么“硬气”了。据俄中央银行消息,俄国际储备至4月18日为4820亿美元。而截至2013年年底,俄外债规模为7320.46亿美元。普京坦言,俄2014年通胀率将突破央行3月份6%的预测值,达到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受俄乌紧张局势影响,俄中期经济发展前景恶化,该组织已将2014年俄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1.9%下调至1.3%,将2015年的预期由2.5%降至2.3%。
其实,相比这些“显性制裁”,美欧对俄实施的“隐性制裁”更有杀伤力,即各自和联合冻结俄投资。俄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近日承认,针对俄的隐性制裁可能比公开宣布的制裁更可怕。而世行认为,美欧国家限制对俄投资和冻结联合投资项目等措施会让俄国内生产总值下滑1.8%。为此,俄已准备对一些重要的企业予以国家扶持,并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政治学教授金伯莉·马腾认为,由于欧美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及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制裁恐怕不能对俄经济造成直接重大伤害。但制裁威胁可以打击国际投资者的对俄信心,并给俄国内政局带来不稳,借此对普京造成间接的负面影响。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经济制裁的效果到底如何,俄绝对不会因经济制裁而屈服于美欧。甚至,俄罗斯有一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气势。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发表的评论文章甚至认为,“俄罗斯与西方的对峙对普京而言是恰逢其时”。俄政治研究所主任谢尔盖·马尔科夫认为,一旦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政治冷战爆发,普京将进一步依靠本国保守派力量,同时试图在国外寻求支持,或将成为反对华盛顿支配全球和反对后现代主义新价值观斗争的领导者。
乌克兰:且行且珍惜
那么,乌克兰危机又将如何收场呢?没有人能回答得出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不仅关系着乌克兰一国的命运,也关系着国际格局的未来发展方向。因为,自从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后,国际学者就开始讨论所谓的俄与美欧的“新冷战”和“冷和平”问题了。虽然美俄之间已不是两大意识形态、两大阵营的对抗了,但两国在乌克兰的角力总让人对欧洲局势甚至世界格局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得不多费一些脑细胞。
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看,在乌克兰之乱中,俄罗斯更像在争子,美国则有点像布局;俄罗斯在谋事,美国在谋势;俄罗斯被兵临城下,美国要长驱缓入;俄罗斯心急火燎,美国慢条斯理。俄罗斯是“战略守势中的战术主动”,而美国是“战略攻势中的战术被动”。
在这场危机中,俄罗斯更像是“强硬的守势”,而美国则给人一种“软弱的攻势”。套用现在时髦的说法: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虽易,“收回”乌克兰不易,且收且珍惜。美欧,制裁俄罗斯虽易,制服俄罗斯不易,且制且珍惜。乌克兰,制造混乱虽易,平息混乱不易,且乱且珍惜。独联体国家,害怕俄罗斯虽易,信赖俄罗斯不易,且怕且珍惜。世界上的人们,旁观虽易,表态不易,且看且珍惜。
那么,乌克兰之乱到底如何结束呢?按基辛格的说法,要让想乌克兰乱局平息下来,应该考虑的不是“绝对的满意”,而应该是“不满意的平衡”。其实,一种平衡被打破,要建立新的平衡,需要的是各方的智慧和妥协,似乎只能通过“相对的平衡”来实现了。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关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