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国土面积仅4.2万平方公里,但却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农产品出口量可与美国、法国相媲美。
荷兰GreenQ园艺有限公司中国区经理、毕业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温室园艺专业的钱田告诉记者,荷兰农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政府、科研教育、企业形成的“农业金三角”。
中国青年报:荷兰农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钱田:荷兰是农业大国,但因为他们国家小,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农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荷兰农业的第一个特点是农业工业化。他们整个园艺产业链,从育种、育苗、栽培、包装加工、物流,到进入超市,都有非常标准化的管理。而且整个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因为荷兰的人工很贵。
第二是分工明确。荷兰农业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机构分工非常明确,育种公司专门负责选育好的品种,育苗公司就负责把种子培育成健壮标准的幼苗卖给栽培者,栽培者买了苗后负责生产,然后根据产品大小、质量等标准进入市场。
第三是家族产业。荷兰很多农业公司都是家族产业,比如说,一个番茄种植户会自己投资建温室,负责生产管理,然后一代传一代。在咱们国家,一般是投资者投资建温室,然后雇人去种植、销售。
中国青年报:荷兰农业发达体现在哪里?
钱田:具体表现在单位面积能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业产品。举个例子,通过温室加热、无土栽培、计算机环控、选育新品种等技术,荷兰番茄能保证全年生产,产量大约在60~65公斤/平方米/年。如果有额外人工补光,产量可以达到80公斤/平方米/年。而据我了解,我国塑料大棚番茄的产量大约是10公斤/平方米/年,现代玻璃温室番茄的产量大约不到30公斤/平方米/年。
中国青年报:荷兰农业为什么这么发达?
钱田: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政府、科研教育、企业形成的“农业金三角”。这一模式中,政府出政策和资金,鼓励科研部门研发新的技术,鼓励企业开发新的园艺产品,再将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中去。
比如说飞利浦研发出专门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LED灯,他们会把灯给科研机构进行实验,然后把科研结果放在公司做推广测试,测试出来一整套栽培管理模式,就能顺利推广了。
中国青年报:中荷在农业方面有什么样的交流?
钱田:在中国,说起发展现代农业,一般人都会想到荷兰,很多政府、企业的管理者都会到荷兰参观、学习。15年前,荷兰的玻璃温室被引进到中国。但当时我们过分重视硬件的引进,忽略了培养懂得使用的人,导致很多玻璃温室运营不力甚至最终废弃。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简单照搬是行不通的,必须因地制宜,把他们的园艺知识和技术消化为适合我们自己的东西,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国青年报:荷兰的农业教育与国内有什么不同?
钱田:在国内学园艺,理论课程很多,考试都是填空题、选择题,要靠死记硬背,激发不出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很多国内学农的同学毕业后根本不愿从事农业,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荷兰农业教育更注重应用。我读硕士两年,上课时间大概一年,还包括了很多实践课程、公司参观课程。考试时,基本都是案例分析。硕士第二年就是让我们到科研机构或企业实习,去找自己喜欢的领域。我对农业的兴趣正是在荷兰留学期间被慢慢激发出来的。
(受访者照片由Erik Jansen Fotografie工作室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