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信息化应该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拓展。对于主动学习者,可以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为终身教育提供平台;对被动学习者,可以通过可视、形象的学习资源,可占领玩游戏的时间。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而言,设备可分为课堂多媒体教学、电脑、手机等;途径可由课堂多媒体系统、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电子课件、在线课程、慕课学习等。同时需要建设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产品,这是庞大的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立体行动。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傅德月
关于职教信息化,本人觉得是个系统工程,从基层学校的角度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要统筹考虑,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与做为重点,做好前期的论证设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学习也是关键一环,教师的思维方式、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当然也要下大功夫,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下功夫开发教学资源,内容为王,没有好的内容,魅力全无!
——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 史晓鹤
我每周都有一次以上与我以前毕业的学生和现在在读学生的创业沟通。学生们也很愿意来找我。我还有一强烈的、非主流的观点,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我对他们的告诫是不要去创业。因为创业成功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要素学生都不具备。学生自认为的有激情和他们自己可以每天工作到半夜不需要工资,是和成功不关联的: 所有的创业者都有激情,在市场流动性这么强的情况下,学生的个人工资值不了几个钱。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环境中,成功要素都不具备的创业是没有多少机会能够成功的。
——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 孙伟
我们以前经常整齐划一地设计教育模式,而且是以设计者的角度考虑多一些,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要关注不够,这可能也是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我这里引用一下原来一老领导的观点,他认为以就业为导向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职业取向,允许少数人,例如百分之二十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这样不影响整体的办学方向,也兼顾了分类发展。同理,重点本科大学也不应该是一种培养模式,可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允许学生有不同走向。
——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 李志宏
高考改革的核心恐怕不仅是分类,而是给学生有多次机会选择、公平竞争,学校拥有自主权,建立依法招生的机制。同样,把打通职教“断头路”作为转型目标也是不合适的。现在搞的整体一个专业、一个班的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专本衔接,实际上容易搞乱学校自身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系统设计。给学生或部分学生深造、上升、转换渠道的途径多样化很必要,但要靠“立交桥”的制度设计,而且要个性化、弹性要求,学生个体自己可以并有机会选择。但学校为这些学生的服务不能影响总体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设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郑卫东
我并不认为高职、特别是示范高职面临本科转型的压力。原因一:高职最了解熟悉职场对中层专业人才的需求,它们和产业在中层人才培养上高度融合合作,课程体系也逐步适应职场对人才能力大纲的要求,已摆脱压缩饼干的历史。这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受企业欢迎程度就可证明。所以,不必担心本科或谁来和高职竞争这个人力资源市场。原因二:只要高职真正弄清是什么使自己在人才培养中成功,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模式,利用你们已经建立的和产业的良好合作关系,深入研究职场对工程师的要求,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培养产业需要的合格工程师,高职一定会超过还没能彻底转型的本科,占领一部分工程师人才培育市场。所以,坚守阵地,你们不会失去什么;伺机出击,会有所获。前提是头脑清楚,看清战略,不要乱了方寸。千万不要迷恋“学术型”本科,丢了自己的根本。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查建中
目前高职学生5%升入本科学校的比例不高,这是两种教育类型的冲突!如果省属多数本科高校转型,高职学生升应用本科的比例应大大提高,要让有愿望的学生都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何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