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近日报道,北大、清华、人大将缩减在京招生计划,其中北大将由去年的226人减至200人,清华也将由200人减至197人,人大则计划由185人减至175人;复旦大学在京招生计划也拟象征性地减少两名。
有不少人为这个消息叫好,但上述名校缩减在京招生计划的消息的可靠性,必须等到招生结束后才能验证,因为招生计划与实际招生人数并不是一个概念,而且极可能不相等。比如,保送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认定且高考录取时无需分数优惠即能达到高校当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考生,都不占招生计划名额。
而且,高校每年留有的“机动计划”,也没纳入招生计划中,各校招生办会根据各地考生志愿填报情况灵活利用这部分“机动计划”,以利于招到理想生源。从往年实情来看,尽管招生计划每年略有变化,但实际招生人数仍比较稳定。去年清华大学在京投放计划200人,但加上获得保送、自主招生以及特殊类型的考生,当年在京实际录取360人左右。北大2012年在京投放246个招生计划名额,但实际录取368人。
除了北大、清华,京外知名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京招生计划数也和实际招生数有较大差别。比如,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计划在京招生55人,实际招生96人。复旦大学2011年计划在京招收40人,但实际招生82人。
这些数据的巨大差距足以说明,其实高校深谙“招生计划”不足以对实际招生人数造成强有力约束的现实——招生计划往往是给社会和公众以及高校主管部门一个交代,也让高校主管部门给社会一个交代——实际招生人数才是这些直属高校与生源大户省级招生考试部门之间的一个默契。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袁槐莲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为70517人,比去年减少2219人,这也是北京市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8年下降,而且北京的本科录取率预计为57%。北京之外的公众对直属高校在京投放大量招生名额向来颇有微词,公众期待这些高校和高校主管部门都能对此有所调整。
在此情况下,这些知名公办高校拟缩减在京招生计划,算是给社会和公众一个交代,也是给教育主管部门一个交代。根据高校招生计划的制定程序,高校在提出自己的招生计划后要经教育主管部门核准,而教育主管部门会考虑生源分布等因素对招生计划予以微调。教育主管部门也一再强调,要控制直属高校的属地招生比例。
根据高等教育法,我国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高校在招生名额分配上有自己的权限。在现有招录机制下,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同样也纳入了高校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政府信息应当公开,《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规定,各层次、类型学历教育招生、考试与录取规定应当公开。因此,高校招生名额分配需要给公众一个合理且负责任的说法,而不是以“招生计划人数”来取代“实际招生人数”,通过这种偷换概念的方式,给公众一个靠不住的心理安慰。
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