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1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参与人数近年呈井喷式增长,但安全意识薄弱令不少“驴友”无谓犯险——

中国户外运动热潮之下险情不断

本报记者 慈鑫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11日   03 版)

    “驴友”在穿越沙漠。CFP供图

    警察解救出一位迷路的“驴友”。

    CFP供图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 19名北京“驴友”受困京冀交界处的大海坨山,此事在户外运动圈里几乎人人皆知。5月的大海坨山尚未对游客开放,但这批驴友却雇佣当地人当向导,冒险上山,最终被困在山中,所幸救援行动进展顺利,这批驴友最终脱险。但在近几年内发生的户外运动遇险事件中,更多的“驴友”却没有这么幸运。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2007年以来,我国每年因山难事故(包括登山、户外等项目)导致的死亡人数从29人上升到48人,其中绝大多数遇难者都是普通“驴友”。在业内人士看来,安全意识不足以及缺乏专业知识,使得这些“驴友”无谓地身陷险境,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大多数遇险事件都能够避免

    绿野救援队是一支由资深“驴友”和专业人员自发组建的民间救援队,主要参与户外运动遇险事件和自然灾难的救援。建队时间是2003年,那也正是中国户外运动兴起且遇险事件开始增多的年份。队长“海猫”已经参与过无数次救援行动,他向记者表示:“根据我的观察,被救援的‘驴友’中大约有70%~80%都是因为专业知识缺乏和准备不足,导致自己身陷险境,也就是说,这部分‘驴友’是完全能够避免遇险的。”

    就像此次19名北京“驴友”在大海坨山遇险,如果不贸然挑战尚处于封闭期间的大山,遇险事件就不会发生,但类似的遇险事件已经是屡屡发生。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山难报告》,2000年之前,中国并无户外运动遇难者的人数统计,山难事故都发生在高山攀登。2001年以后,户外运动遇难者从每年几人上升到2013年的48人,2013年的48名山难遇难者没有一人发生在高山攀登,全部来自户外运动。

    诸如帐篷营地扎在水流附近遭遇山洪暴发;“驴友”之间发生矛盾,队伍分散导致部分队员遇险;酒后参与户外活动,身体不适导致猝死;不具备相关训练经验,却挑战较高难度的徒手攀登或岩降……

    凡此种种,无不令人为这些“驴友”付出生命代价感到惋惜。

    在“海猫”救援过的“驴友”中,很多人的遇险原因,在他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比如,有的人穿着T恤就进了深山,结果身体失温,其实山区的温度低于平原,夜间的温度低于白天,这都是常识;还有的人只带少量的食物进山,一旦错过了下山时间,就只能在山间滞留,而所带食物的数量根本不足以补充体力;还有的人在户外运动中求快不求稳,在前半段行程中体力透支,导致后半段行程无力完成;还有的人自以为对地形了解,却不知同样一座山,四季的景致差异很大,上次走过的路未必还能在下次找到。

    盲目行动让探险变成冒险

    因普通“驴友”的安全知识不足,而导致的户外运动遇险事件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中国户外运动的噩梦。2013年,中国登山协会组建“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向普通驴友和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开展户外安全知识普及。

    小组组长唐杨科向记者介绍,该小组通过印制和分发《安全手册》和宣传折页、开办讲座、在电视台制作播放相关宣传片等形式,提高大众参与户外运动的安全意识和学习户外运动的安全知识。

    “我们很多人以为参加户外运动就是‘说走就走’,约上几个网友就出发了。其实,如果不评估自己的能力,不学习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不充分了解所去地方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危险就会随时出现。”唐杨科表示。

    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专项队教练、休闲体育教研室书记牛志培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名“驴友”在山里迷了路,走了几个小时又回到了原地,浪费了体力,更慌乱了心智。这几名“驴友”利用树木作出判断,以为自己走的是直线,却不知道自然生长的树木并不是排成直列的,树木之间排列的角度稍有弧度,以此为参照走几个小时,行进路线肯定与预想的有巨大偏差。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一根长一些的树枝挂在身后在地上划出标记,走一段距离后,看树枝在地上划出的轨迹有多大的弧度,这样就可以修正路线。如果没有学习过基本的户外安全知识,一般的“驴友”显然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迷路。

    户外运动参与者既可以亲近大自然,又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挑战自我,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很正常产生的一种生活需求。在美国,户外运动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高达每年6000多亿美元。中国户外运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中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近些年呈井喷式增长。”唐杨科介绍说,“但因安全意识不足和相关知识欠缺,盲目参与户外运动的‘驴友’还是比较多的。”

    “欧美国家在户外运动刚刚兴起的阶段,也存在遇险事件较多的情况,但与中国现在的状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牛志培表示,“总的来说,欧美人因为从小接受的体育教育机会比较多,对运动安全的理解比我们深,所以即便在户外运动兴起的初期,也有很多人因为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而遇险,但安全意识却并不薄弱。中国现在有很多‘驴友’连基本的安全意识都没有。所以,探险就成了冒险。”

    参与体育不应以生命为代价

    “回归自然是人类的本能,户外运动的吸引力,本质上就是大自然的吸引力。”著名横渡勇士、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主任张健向记者表示,不管有多少遇险事件发生,户外运动的魅力都是无法阻挡的,但遇险不应该是户外运动的一部分。

    “大众有一种误区,以为遇险甚至献身,就是户外运动的一部分。”张健说,“户外运动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不认为参与体育运动需要以生命为代价。”

    不论是极富挑战性、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高山攀登、横渡海峡、穿越荒漠,还是普通人就能参与的大众户外运动,张健认为,安全都是第一位的,“那些曾为登山、探险事业付出生命的勇士,我们称赞他们的勇敢精神,但他们的遇难基本上都是遭遇意外,绝不是因为明知要遇险还要去的无知盲目行动,意外事故与无知冒险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户外运动圈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怎样回归自然和挑战自我,最终的目的都是‘回家’。”牛志培表示,“能够安全‘回家’的前提是要对户外运动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身体上、知识上和装备上的准备。”

    很多普通“驴友”对风险预估不足,除了自身缺乏安全意识之外,也与我们的舆论环境有关。张健认为:“我们这里对完成登山、横渡等英雄壮举的人物进行报道时,侧重的往往都是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困难重重的细节,这就给了公众一个误导:勇气是第一位的。”

    张健清楚地记得,10多年前,在他准备横渡渤海海峡时,一位东北朋友正计划成为扛着摄像机登上珠峰拍摄的第一人,“他最终没有从珠峰下来。”张健表示,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遇难,我都觉得当时是舆论的不断炒作,把他推到了一个不得不完成挑战的境地。

    “其实,只要参与者以安全意识为第一位,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并在科学规范的组织下参与户外运动,遇险的情况并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牛志培表示。只是因为户外运动在中国起步晚,发展速度又太快,目前能够给大众提供的安全知识培训渠道还比较有限,大众户外活动的规范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好在国家有关部门也看到了户外运动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已经从安全知识传播和救援保障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中国户外运动热潮之下险情不断
亚运会为何“躺枪”
极限跑狂人陈盆滨的“极限人生”
NBA冷暖 主教练最知
2014中国电视围棋快棋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