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史上最贵”电影票背后的修复账

本报记者 蒋肖斌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13日   09 版)

    中国电影资料馆《神女》放映现场,由中国爱乐管弦乐团全程现场配乐。

    门口停着3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时髦的箱型汽车,阮玲玉颔首低眉的大幅海报一路从大门贴到内场。4月22日,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拍摄于1933年的经典影片《神女》在此上映。没有对话、又极少字幕,阮玲玉在大银幕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让一切“尽在不言中”。但放映现场并非悄寂无声,中国爱乐管弦乐团全程现场伴奏,音乐几近完美地配合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如果刻意忽略台前的乐队,如同影片“原配”。

    作为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影片,《神女》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以下简称“电影资料馆”)和英国电影学院共同修复。两场放映,1000多张单价高达180元和200元的票全部售罄,这在以学术放映为主的电影资料馆是难得的盛况。老电影修复,这项听上去隐秘而伟大的工作,也由此进入观众的视线。

    怎么修:数字转码,胶片不死

    在《神女》正式放映前,有一段修复前后的对比,观众可以明显地看到,电影画质的清晰度、明暗、色彩等均有变化。虽然看上去只是微调,但对电影修复工作者来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老电影是胶片电影,随着时间流逝,不可避免地出现霉变、污染、脱色、闪烁、丢帧等损伤。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电影修复分两种:如果保存状况尚可,就做普通的修护;如果情况不妙,就需要逐帧精致修复。就后者而言,一部90分钟的胶片电影,约有13万帧画面,一个“熟练工”一天只能修复200帧,即需要近两年时间;而电影资料馆馆藏的华语电影有两万余部,仅1949年以前的故事片就有400多部,以现有的人力物力,每年也就修复一二十部。

    时间紧,任务重,“修老的,修好的,修能修的”,就成了老电影修复排序的三要素。沙丹说:“修老的,是根据电影拍摄时间,分为待修复、亟待修复等几个等级;修好的,是考量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修能修的,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有的胶片损伤严重,现阶段技术水平不及,只能暂时搁置。”

    “修旧如旧”是老电影修复最理想的状态,然而随着当年电影工作者的过世,今天的工作人员越来越难知道这些电影最初的模样,于是只能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进行修复。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有的经典影片一修再修也是常事,此次上映的《神女》就是今年的第二次修复版。

    电影资料馆最初着手修复工作时,主要是将胶片电影转成数字格式,这样既保护了胶片母本,也便于交流利用——现在的电影院几乎都是数字放映。国际上还有一种反向的操作——把数字电影再转成胶片保存。

    被称为“好莱坞20世纪80年代四大导演”之一的马丁·斯科塞斯,在20多年前成立了一个电影基金会修复电影。他曾说:“数字材料是脆弱的,需要规律地从一个格式迁移到下一个。说到老电影,你还得保持它们的本来面目,应该用胶片保存。”

    沙丹说:“数字电影虽然好用,但很难保证50年后还能被读取,而每一次技术升级带来的转码就又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胶片则比较稳定,就像图书馆藏的纸质书,上面的每一个图像都是实实在在的。”

    2012年4月,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年会,并展映了130部“珍宝级世界动画电影”。该联合会有一个宗旨:胶片不死,勿毁它们。

    在1910年代到1930年代初,中国曾经有过20年的默片黄金时代,可惜这些胶片大部分已经遗失。因为早期电影使用的硝酸底片十分易燃,片子档期一过,往往并不精心保存,大部分都在电影院火灾时烧毁了。沙丹说:“胶片是一种‘遗产’,即便有了数字版也要好好保护,毁了就再也无法复制。”

    谁来修:国家为主,各界进入

    “支持电影修复的资金有3个来源,一是国家出资,二是企业出资,三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成立的基金会出资。” 沙丹说。

    电影修复耗资巨大而物质回报甚少,所以主要是政府出资,中外概莫能外。2007年,“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在电影资料馆全面启动,至今国家已拨款3.7亿元,完成了约7000部电影的数字转码和210部电影的精致修复。

    此次《神女》的修复展映与以往全靠国家不同,它引入了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资金。该基金会的宗旨是“通过文化艺术创新项目建立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桥梁”,这也是它第一次与电影资料馆合作。其创始人黄铃玳爵士夫人透露,以《神女》为开端,将陆续挑选15部女性题材的经典电影进行修复,并赴欧美展映。

    其实,早在2011年的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个与企业合作募集资金的国产电影修复计划就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当时计划在3年内修复10部老电影,每部投资10万美元。

    沙丹介绍,美国、英国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类似电影保护的专业,但在中国还未成体系。“电影资料馆现在的修复工作大部分是数字修复,所以人员主要来自计算机系。我们也在实践中,培养专业的胶片修复人才。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开设有电影修复课程,我们也把工作人员送到那里学习。”

    沙丹透露,电影资料馆除了自己的修复团队,还与一些民间的公司有合作。“光靠我们自己的人远远不够,外包是正常现象,有的国家还会把修复工作外包到全世界。”

    修完后:修它,更要用它

    从2011年11月起,修复完成的电影数量已能维持常规放映,于是电影资料馆在每周三开设“国片专场”,成系列地放映国产老电影,票价仅10元,不过除了资深影迷,一般观众并不多,600座的放映厅往往空了大半;而其他日子放映外国电影时,尽管票价涨至20元,还是会吸引较多的“文艺青年”。

    然而,此次放映《神女》,一部老古董的国产默片,票价不菲,竟然全部售罄,这是电影资料馆迄今为止卖的最贵的单场电影门票。放映开始前一个小时,场外就已人头攒动,热闹程度不亚于明星见面会。

    除了女主角阮玲玉的号召力,很多观众也是冲着中国爱乐管弦乐团的现场配乐来的。放映默片时,现场配乐不可或缺。据说美国在默片的黄金时代,电影业是雇佣乐队最多的行业。随着有声电影兴起,现场配乐不可避免地衰落。《神女》当年的电影配乐已经无从知晓,所以这次邀请了作曲家邹野重新谱曲。邹野说:“为了还原旧上海的声音风貌,我在配乐中引入了江南民歌和越剧、沪剧的曲调。”放映结束后,观众对现场的视听效果以掌声作出了评价。

    黄铃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现场配乐现在欧洲比较流行,它的精彩之处就是‘现场’,因为每一场都可以根据当时的时间、天气等状况不断调整,让观众有不同的感受。”她透露,《神女》的现场配乐版,不仅会在伦敦、巴黎等城市巡回放映,还将录制成音像制品,在全世界销售。

    形式上的新鲜感为老电影带来了年轻观众,也为更多“养在深闺”的影片如何重焕生机提供了思路。沙丹说:“修复老电影,一方面是为了抢救档案,但更重要的是,修它是为了用它。不应让它继续待在库房里,而应该让更多的电影观众看到,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传播。电影资料馆现在和国外很多机构都有合作,出版音像制品、在海外的电影节放映等手段,也都在尝试中。”

“史上最贵”电影票背后的修复账
出版拍卖齐步走,周作人信札首拍无纠纷
网络抵制者别拿阿Q当榜样
“研究僧”版非诚勿扰
周末,到三联一起夜读
280场演出“相约北京”
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