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入夜的北京雨越下越紧。但这并没影响读者赶赴三联韬奋书店参加“庄婧书坊·三联夜读会”的热情——不到晚9点,书店“深夜书房”区摆放的数排椅子已坐满了人,后来者只好站着,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这是5月以来,三联韬奋书店举办的第二场夜读会。首期夜读会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举办,主题是“家世家风在当下”,由媒体人庄婧主持,学者余世存做嘉宾;第二期的主题是“现实世界过理想生活”,嘉宾为经济学家柳红,即早夭的少年作家子尤之母。
对现场许多听众而言,这些话题“切中人心”。
“中国人对于家、对于宗亲文化的重视,可谓世间少有。但当下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二代’似乎不是一个好名字。” 首期分享会伊始,庄婧的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代代相传的家规、价值观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一位读者点头感叹。
而在余世存看来,所谓“二代现象”等正是刺激他写作《家世》一书的原因之一。“在社会转型期,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道德滑坡等。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离家出走’已近百年,五四运动中处处可见对家庭礼教的控诉,但在此过程中,我们确实对自己的‘来处’缺少把握,缺乏家学。”
一个年轻男孩忍不住抱怨:“现代社会‘压力山大’,哪有精力研究‘家学’?”对此,余世存以宋耀如——宋氏三姐妹的父亲为例作答。余世存认为,宋耀如不仅教子女知识,更注重塑造孩子的平等意识和吃苦精神。其家教观,在今天仍有很大借鉴意义。
子女教育,则是经济学家柳红最大的骄傲与伤痛。她的儿子吴子尤5岁开始说相声,7岁开始试文笔,其代表作《谁的青春有我狂》,收录了其8岁到15岁的50多篇作品。2006年,缠绵病榻两年的子尤终因纵膈恶性肿瘤去世,年仅16岁。
第二期夜读会上,柳红回忆了爱子辞世后,自己的心路历程。直面人生、不屈不挠,不仅是她对子尤的教育,更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她在哀痛中出版《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拿到瑜伽教练证书;以50岁之龄到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开设“子尤之家”,尽力帮助病友和丧子妈妈。
柳红向大家推荐了史铁生夫人陈希米的著作《让死活下去》。“面对不理想的现实,我们怎么去过理想的生活?我们越早对死亡有关照,就越会把‘活’活得更好一点。”
柳红反复提到“希望”二字。她说:“每一个社会实践的推进,人的每一点努力,都会为整个群体带来希望——有时是教化、启蒙,有时仅是一点提醒,但这提醒就像夜里的微光,显得愈发明亮。”
而这也正是三联韬奋书店举办夜读会的初衷。活动结束时,已是深夜11点,但现场百余听众并无倦意,不少人接着开始选购图书。读者、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蒋雨对记者说:“周末来参加夜读会,时尚、有范儿、正能量!”他觉得大多数人的周末很容易淹没在吃喝玩乐睡懒觉中,而夜读会给了人们一个温暖向上的选择。
“三联夜读书”系列活动的策划及负责人之一王博告诉记者,今后每周六,三联韬奋书店都将举办夜读会。“我们的目标是,把思想在深夜的京城传播、点亮。”他表示,此举也是对李克强总理不久前给三联员工那封信的响应,正如总理所言,“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仍需一种内在的定力和沉静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