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勒、李雨静(右二)夫妇与两个孩子在北京三里屯附近的家中。6年前,李雨静一家从法国回到中国,丈夫福勒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李雨静和儿子是中国国籍,丈夫和女儿是法国国籍。一家四口人,在家里交流会用到三种语言。妻子和丈夫交流用英语,父亲和孩子交流用法语,母亲和孩子交流则用中文。
李雨静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女儿今年16岁,目前在北京读中学,母亲希望她能上中国的大学,学习中文。儿子则在北京的一家公立幼儿园上学。丈夫福勒也喜欢中国文化,为此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福乐”。
这些照片是摄影师历时一年多时间,在北京三里屯拍摄的家庭合影。拍摄对象中即有温馨浪漫的三口之家,也有相依为命的单亲母子;既有相濡以沫六十载的耄耋夫妇,也有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四世同堂;既有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美国、法国、泰国的外国家庭,也有中外联姻的国际家庭;还有在京打工的流动人口家庭。一副副纯真的面孔,一张张自然的笑脸,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家”的含义。
北京的三里屯是一个国际化的社区,这里有众多的外国大使馆,各种肤色的人在此来往穿梭。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楼和数个华丽耀眼的写字楼交相辉映。每天夜晚,三里屯酒吧街灯红酒绿,一直喧闹到凌晨。第二天清晨,附近小区楼下,老人照例使用着健身器材锻炼身体。这里住着中国人、外国人,有钱人和没钱的人。
5月15日是第21个国际家庭日。联合国将今年国际家庭日的主题确定为“家庭事关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家庭年20周年”。中国纪念活动的主题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关于“幸福”,各个家庭有不同的诠释。对于78岁的张阿琴奶奶家来讲,幸福是和儿孙们在一起,四世同堂;对于中法联姻的米歇尔、邱静静一家来讲,幸福是家里薰衣草的味道;对于低保户邓华一家来讲,幸福是女儿挂在墙上的奖状;对在北京打工的胡家明一家来讲,幸福是多卖几斤水果,多挣点钱;对于来自美国的白云龙来讲,幸福是被人叫做“洋雷锋”。
人的一生,有三个家。早年父母的家,成年自己的家,老年儿女的家。人生在三个小家的幸福感悟不尽相同。
小时候生活在父母家,主要是享受幸福,少年不知愁滋味。在郑崇烈和陈若萱老人家拍照时,他们的小外孙冲着镜头,一个劲地跳骑马舞,玩得不亦乐乎。
长大后,自己的家,主要是创造幸福,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懂得对生活的珍惜。景烨和赵文静是曾在美国留学4年的一对夫妻,2010年,回到北京,在三里屯社区定居下来。如今能相伴父母左右,弥补了他们出国4年所缺失的时光。今年4月,他们的小宝宝田田出世了,家里增添了新的成员,快乐、幸福洋溢在这个家庭。
晚年帮助儿女成家,主要是给予幸福,付出得越多,越觉得幸福。张顺萍的老家在江西南昌,和老伴结婚近40年。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几年前,老两口把南昌老家的房子卖了,帮助女儿一起在北京三里屯附近买了套二手房。老两口也搬过来,和女儿一家住在一起。
每个家庭对幸福有各自具体的诠释,人生每个阶段对幸福有不同的感悟。家庭幸福的基础是共同的,那就是和睦。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家和万事兴”。德国作家歌德也曾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