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知道“拔牙”不需要什么高技术,也知道政府早已出台政策鼓励市民在社区医院“看小病”。但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教授王石泉还是为了拔牙的事儿,跑了9次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每次排队时间都超过一个小时,“那里的口腔科水平最高”。
王石泉其实心里明白,自己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医生说,很多人像我一样,一点小毛病都要跑去好医院找专家看。”
5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公布了中国首份民生调查报告。这项调查,从全国35个城市获得8500多份有效电话调查样本。调查的一个方向,就是中国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46.9%的受访者认为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责任主要在于“政府监管不力”,42%的受访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医生滥开处方检查项目”。此外,77.3%的受访者认为医疗费用“比较高”“非常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检查费用过高”(58.9%)、“药价过高”(56.7%)是医疗费用高的主要表现。
上海浦东的张女士最近在浦东一家儿童医院给孩子看感冒.她告诉记者,一个普通感冒。医生开了包含抗生素在内的5种药物,除抗生素每天吃一次外,其他4种药每天吃3顿,总药价超过200元。
对此,饱受知名医院排队之苦的王石泉却有不同看法,“我有几个医生朋友,他们每个月的看病收入只有五六千元,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很多个病人。他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通过‘以药养医’的方式来挣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王石泉曾在美国做过一年的访问,他告诉记者,美国一名医生最多为三四名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生的收入处于社会上层水平。而中国医生,干的活儿是别人的几十倍、上百倍,工资待遇却低好几个档次。
与他观点类似的,还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陶纪明。他认为,现行的医疗服务费用不是高了,而是低了,“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得不到应由的收入,所以才会出现开药拿提成的状况。”
主持这项社会调查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近年来医患矛盾问题突出,本次调查除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研究外,还专门将“医患关系”单列出来做调查。
在这项调查中,大多数公众并不像王石泉、陶纪明那样懂得“体恤医生收入过低”。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3.9%)的受访者认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此外,受访者认为,还有“患者自身认知”、“医疗体制”、“医疗水平”等原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此外,还有36.9%的受访者或其家属向医护人员送过红包或发出宴请,78.7%的受访者对于未来医改比较或非常有信心。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受访者文化程度越高,对未来医疗改革的信心度越低。
本报上海5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王烨捷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