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载,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终于开花结果。中俄两国政府21日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两国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
“这是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
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我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
合同约定,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我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专家李中海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终瓜熟蒂落,是中俄关系合乎逻辑的发展。
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将把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输送至我国东北入境。这条管线将与已经投运的中俄原油管道一起,构成我国油气进口东北战略要道上的天然气进口大动脉。
“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的最终落实,意味着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刘毅军说,我国天然气进口东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的布局最终敲定,有助于实现天然气进口的多渠道、多来源与多品种,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李中海认为,这标志着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从构想向现实迈出重要一步。进入中国这一庞大、稳定的市场,对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拉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探讨启动于上世纪末我国天然气市场刚刚发展之际,历经十余年之久。管线的走向、资源的落实、乃至价格如何确定,都成为谈判的焦点。期间,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国际能源市场剧烈变革,中俄两国内外部因素均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条管线目前设计输气量不算大,但对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说,在中亚天然气既向东方又向西方供应的基础上,俄罗斯气源也实现了同时对欧洲和亚太市场的供应。这将使欧亚大陆天然气市场更加均衡,消费者和供应者利益也趋于均衡。
刘毅军认为,这条管线的落实,将使我国天然气市场与欧洲市场连接。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中,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市场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每年380亿方进口天然气资源将进一步满足我国对于清洁资源的渴求。此次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并将通过管道联网,平衡全国供气格局。
为治理严峻的大气污染,天然气成为我国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选择。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而未来数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可能继续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
这条管线的建成,将加快全国基础性骨干管网的建成,并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民生就业和经济发展。
“这必将对我国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推动实施具有竞争性的结构性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刘毅军说。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