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24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座谈中日民间交流——

中日关系改善的大门并未关死

本报记者 张蕾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24日   04 版)

    在中日关系仍处于困难局面的时候,两国官民近期却仍走动频繁,各种反思现状、探讨中日关系未来的座谈会、研讨会也频繁召开。42年前,中日民间交流曾发挥“以民促官”的积极作用,使得两国顺利建交;今天,忧心中日关系未来的民间友好力量,依然在不懈地为中日关系的改善作出努力。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以扬原安麿为代表的日本青年会议所(简称“日本JC”)日中友好之会代表团一行12人,于5月19日至22日来京进行了友好访问。21日上午,中日双方相关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参加了以“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中日民间交流”为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讨论了“中日民众如何看待对方国家”和“中日民间各界如何为改善双边关系发挥作用”两个议题。

    中日民众互信状态堪忧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举出了一些数据和事例来对两国民间感情现状进行了说明。

    2012年购岛事件发生后,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当年虽值中日建交40周年纪念年,但文化、青年交流等各种交流活动都受到了影响。2013年10月北京-东京论坛期间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双方均有九成以上的人认为中日关系不好,同时也有半数以上人认为中日关系很重要。今年2至3月,中国一份针对18岁以上公民实施的民调结果也显示,对于危及东亚和平的主要原因,49%的人选择“日本军事实力”,36%的人选择“领土问题”;42%的人选择美国和日本为令其感受到军事威胁的国家;更有8%的人认为“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此外,有95%的人认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不好,表示“讨厌日本”的人占74%。同时,认为改善中日关系“非常必要”的人占31%,“一定程度必要”的占54%。

    王众一说,民调结果具有参考意义。这些细化的民调结果表明,中国民众对日本的看法在恶化。作为历史上曾经遭遇日本侵略的国家,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政治、安全和历史的不信任是深刻的,加上战争期间遗留的化学武器等问题至今仍然对人们的生活构成威胁,人们担心日本否定侵略历史、修改和平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把战争作为国家选项,因而,人们对日本产生这样的担心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实现了国际交往史上双边最大规模的人员往来,这是中日关系中的正面遗产。王众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日本政府和一些组织开展的一些援华项目,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步阶段的帮助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中日之间经贸互补关系的确立,也极大地方便了两国人民的生活。

    王众一说,在大众文化交流层面,几代中国人对日本都有深刻印象。

    随着日本对华旅游签证的开放,许多人通过旅游,改变了对日本比较概念化的印象,客观上对加深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众一说,许多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印象,分为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包括:日本人说话和气,注意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社会治安好,讲卫生,垃圾分类清楚,空气清新,自来水可直接入口,不浪费资源,以及在灾难面前井然有序,等等。不好的方面包括:日本捕鲸遭到国际社会的声讨,色情文化泛滥,上班族压力大、精神忧郁出现过劳死,年轻一代御宅族、草食男化的倾向严重,以及福岛核电站真相是否被掩盖等社会层面的问题。

    王众一说,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以来,中日关系每隔几年都会出现大的摩擦。反日游行爆发,反而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了解日本的热潮,普及日本文化的畅销书开始多了起来,中国年轻读者以越来越大的自信和开放心态来全面地了解日本。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日本的书店,对中国进行负面描述的书非常多,过度宣传中国威胁论。

    王众一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应该交流。虽然民间力量不能直接改变目前的困难局面,但只要中日间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求同存异的渠道还保持畅通,两国之间的正能量就可以汇聚,为两国关系尽早走出困境作出贡献。

    日本驻华使馆新闻参赞石飞节也表示,中日两国国民感情交流最重要。虽然中日关系现状不好,但对于民间交流的推进,大家却都有共识。石飞认为,在日本人中间,反中情绪可能更为严峻,比如日本国内一些书店内专门设有中国威胁论等反中类图书角。而且在日本民调中显示出来的对中反感情绪也令人担心,包括最近受到环境等问题的影响,日本对中国表示“反感”的人越来越多。与中国访日游客数量近期大幅回升相比,日本访中游客数量却一直在减少。石飞说,两国人民通过媒体多了解对方,加强青少年交流,效果虽然不能马上显现,但却是值得推进的长远之计。

    两国国民应从互相指责转向相互了解

    日本JC成立于1951年,是日本最大的民间青年团体之一,会员多为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日本经济界人士。日本JC日中友好之会则是成立于1988年的一个友好团体,由有志于继续从事中日友好活动的老会员组成。

    日本JC日中友好之会会长扬原安麿在发言中说,作为在国际社会非常重要的两个国家,中日关系现在却渐行渐远。为弥合裂痕,现在必须要做的有两件事情:一是改善国民感情。目前两国大多数国民都对对方国家有嫌恶感,个人不基于事实的过于片面的想法,导致了先入为主的坏印象,造成了很大误解;二是推进教育改革。一个人在少儿时期,还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往往会全盘接受所学内容。在日本,关于近现代史的教育,特别是战后史的教育,内容非常之少。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应该把事实的全貌都告诉给孩子。扬原说,据他所知,有一位中国年轻人在到访日本之后说,自己看到的东西和想象中非常不同。可能在中日两国都有类似情况。

    扬原认为,在交往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互相尊重、互惠互敬。他说,我们应重温中日几千年来的交往历史,了解100多年来的近代历史,重新回顾建交时期老一辈政治家的决断,而不要继续相互伤害。扬原还提出了以青年为主体进行互访、开办学习会、组织中日大学生合宿进行深入交流等具体建议。

    日本JC日中友好之会的其他会员也表示,由于个人对近现代史学习不足、彼此获得的信息不同,所以造成了中日国民的理解不同。双方国民都应从过去的互相指责过渡到相互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确立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也有会员认为,国家关系和个人关系应该分开对待。

    此外,日本JC日中友好之会的会员们还认为,媒体对民众的影响力很大。“草根”交流很重要,即使是小规模、小范围的交流,也对青年自身的成长有利。

    每个人都应积极影响身边的人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伟在发言中表示,民间交流对中日友好关系的推动是有利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与国间有国际法、条约、准则,只要遵循法规办事,问题就不难解决。前不久日本政界人士访华,受到了中国政府高层人士的接待,说明中国政府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大门并没有关死,解铃还须系铃人。

    李伟举例说,环保交流在中日交流中是个重要领域,在两国关系恶化后,虽然政府层面的活动大幅减少,但环保方面的活动并没有受到影响。上个月,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在韩国正常召开,讨论了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合作问题。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既承担着政府间交流的任务,也承担着民间交流的重责。

    在座谈会的总结发言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倪健表示,中日两国间的交流确实不少,但广泛、深入的交流却不多。民间组织应开展更为广泛、细致且高质量的交流活动,而且贵在坚持。倪健说,无论两国政府间关系如何,有着良好传统的中日民间交往,越是在政府交往困难的时刻越应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各自领域开展民间交流,“以民促官”。国家与国家间的友好,归根结底是人民间的友好,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影响身边的人。中日两国体制不同,文化相近而不同,价值观也有很大差别,中日民间交流的关键,是要视对方为邻居和伙伴。无论国家大小,不处理好与邻居间的关系,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

    倪健表示,由民间力量直接解决中日在政治、领土问题,当然有难度,但并不是无所作为,民间力量要为政府间解决这些问题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日间相互认知和沟通不够,是最大的问题。坚持民间交流,拉近中日国民感情,会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本报北京5月22日电

中日关系改善的大门并未关死
泰国为何军事政变频发
23年停水停电的拆迁拉锯战
河南淅川建立帮扶矫正机制 护航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