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最近发起了一项有意思的微博比赛,邀请中国公民“为中国空气质量作贡献”。短短40天时间,全国各地有2000多名网友通过微博向主办方递交了自己的“金点子”。
那些积极参与比赛的微博网友在得到瑞典人提供的瑞典知名品牌空气净化器作为奖品的同时,其实心里一直在犯嘀咕:“瑞典人为啥要研究怎么改善中国的空气质量?关他们什么事?”
对此,在上海工作了两年的瑞典驻沪总领馆总领事维多利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邻居的孩子能在上海享受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她说,这也是大多数生活在上海、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愿望。
维多利亚认为,在某些问题上,上海可以借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做法。比如鼓励人们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在市中心征收车辆拥堵费,对企业收取污染物排放税等。
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汽车和自行车的问题。在斯德哥尔摩,这名外交部官员家里甚至不必购买汽车,她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出一身汗后,还能在办公室里的浴室洗上一次澡再开始工作。
而在中国上海,她同样想骑自行车,却未能如愿。不是担心空气质量问题,而是担心“安全问题”,“上海有太多的汽车,而汽车很少让行人、让自行车,他们总是横横地往前开。”
维多利亚注意到,上海是一个非常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这里道路平坦,很多地方绿树成荫,原本应该是个骑车出行的好地方。但现实是,马路上见到最多的却是汽车,其次是公交车,几乎从未见过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加油站”。而上海的孩子们,出门就坐家庭轿车,与瑞典孩子出门都骑自行车的情形相去甚远。
她给记者看了一张上世纪60年代斯德哥尔摩的城市旧照,那时的斯德哥尔摩城市上空,被浓浓的雾霾笼罩,几乎看不清建筑物的样子。而如今,斯德哥尔摩的空气质量全球领先,瑞典人均寿命83岁,大气中的PM2.5浓度近10年来都在20以下,近5年均低于14。
上述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得益于瑞典政府自1960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措施。维多利亚说,这些措施中,她认为,绿色出行领域的措施最为得力,“所有瑞典人都觉得空气质量无法忍受时,公民们意识到,是时候该与政府一同努力改善环境了!”
瑞典拥有整个欧洲最多的E85(燃料含85%乙醇)汽车和全世界最多的ED95(燃料含95%乙醇)公交大巴,全国禁止使用柴油汽车。
她告诉记者,“大部分瑞典人都爱骑自行车出门,瑞典的街道有专门为骑车人设计的平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