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6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记协共同组织18家中央和29家行业类媒体以及部分河北省直媒体的99名编辑记者和13名记协工作人员,在西柏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编辑记者们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心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国家安全教育馆、中宣部旧址、人民日报社旧址,向革命前辈敬献了花篮,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分赴平山县西柏坡镇、苏家庄乡、下槐镇、孟家庄镇、宅北乡和南甸镇等6个乡镇的10个村,与老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聆听专家和老党员以及齐庆三事迹宣讲团作报告,观看“中国梦·赶考行”情景报告会。
在活动过程中,大家虚心学习,认真体验,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使命感,提高在新闻报道中与党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
加深了解光荣传统的坚守之旅
编辑记者通过参观展览,回顾党中央在西柏坡工作的难忘岁月,引发了编辑记者对于媒体社会责任、青春如何度过、如何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深深思考。有人在中共中央旧址见到,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土坯房,构成了中央军委作战室的全部内容,深有感触地说,“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惊叹当年简陋的会址和斑驳的桌椅,更令我们感慨良多的是与艰苦条件形成鲜明对比的辉煌成就。”
在国家安全教育馆革命烈士李白同志的介绍展板前,烈士生前说过的一句话“革命即将成功,我无论生或死,总觉得非常愉快和欣慰”让编辑记者驻足良久。一位年轻记者感慨地说,这是何等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参加在革命圣地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编辑记者加深了对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了解,加深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了解,加深了对党的光荣传统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真实情况的了解,提高了新时期坚持两个“务必”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大家普遍感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很好地向革命前辈学习,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追寻光荣传统的感动之旅
晋察冀日报工作人员在艰苦卓绝环境下“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与敌人的周旋中坚持出报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参加活动的编辑记者。
了解到人民日报工作人员在一天只吃两餐小米稀饭的艰苦条件下坚持出报时,大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对新闻前辈充满了敬仰,深深体会到,这些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之所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靠的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靠的是对革命事业必然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靠的是对党的新闻工作的强烈责任感。
许多同志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品德,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舆论格局下积极主动引导各方,切实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新闻党性原则不动摇。
密切联系群众的追思之旅
编辑记者在深入革命老区的活动中,老区人民衷心拥护共产党、爱戴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迹,革命老区人民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感情,偏僻乡村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发生的悄然变化,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使大家深受感动、深受教育。
当讲解员讲到老区人民对三大战役的支持,动情地唱起当年流传的一首民谣:“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编辑记者们无不为之动容。
在深入农户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编辑记者们更是感受到乡亲们的深情厚谊。乡亲们有的腾出最好的房子让编辑记者住,有的变换花样为记者准备一日三餐,有的主动与编辑记者共同探讨致富之路,有的与编辑记者共同举办座谈会、联欢会、篮球比赛。老区群众的关心关爱使编辑记者深受感染,有的编辑记者自费购买文化用品赠送给学生,有的在村办学校为孩子们举办“梦想”主题班会,有的主动看望老党员和生活困难的烈军属,有的编辑记者自发为当地群众捐钱捐物。
一些编辑记者深有体会地说,赢得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离不开人民群众;今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理念,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人民群众鼓与呼。
提高践行“三贴近”自觉性的实践之旅
活动期间,编辑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深入交谈,深入探寻这片热土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生动实践,努力挖掘老区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创造的鲜活经验,深刻体会到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
在葫芦峪农业产业园,大家亲眼目睹一个以种植优质核桃为主业、兼顾林下经济的现代绿色生态产业正在兴起,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生产、参与分配,正在走上致富之路,大家纷纷拿起笔和相机进行现场采访。不少参加活动的编辑记者从小就居住在城市,工作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进展不了解,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不熟悉,甚至连一些三农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报道基层农村缺乏直观感受。
通过参加活动,许多人感到,深入到火热的实践中,可以发掘大量平时在办公室闻所未闻的新闻报道线索,平山老区人民曾为修建水库告别世代居住的家园,基层乡镇干部拿着每月不足2500元的工资废寝忘食地为百姓造福,平山县改革开放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旅游带动的市场经济大潮,都引发记者编辑的采访冲动,感到有写不完的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拍不完的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新气象。
有编辑说,“基层是考场,群众就是考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何讲好他们的故事,报道好他们的心声,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站在他们的角度,运用他们的语言。这正是当下媒体人要踏踏实实走好的“赶考路”。有位记者说:“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纸笔,为贫困的现状寻求一些改善,为农民的生活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还有人说,西柏坡之旅是一次接地气的过程,让我们感到基层是不能割舍的根基。通过深入基层、感受生活,编辑记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的认识,增强了深化和拓展“走转改”的动力,为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生活实践抓活鱼,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据新华社电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