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创历史新高。在此情况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近日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提出,我国将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使大学生创业的规模、比例继续得到扩大和提高,力争实现2014~2017年引领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人们的期望相去甚远——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跟国外比起来还是低,但差距本身就意味着潜力。
“一般来讲,创业有两类:一类是生存型的,一类属于成长型的。”信长星说,“各类群体都有可能创造出成长型的企业,但真正最有能力、最有潜力创造成长型企业的还是大学生等知识群体。”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表示,从数据上分析,我国的创业空间相当大——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个至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个至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
从国际经验看,欧盟各国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制定鼓励创业战略,1997年至2001年5年间,欧盟就业岗位总量增长超过1000万个。美国为增强经济活力和创造就业岗位,长期实施鼓励和培育创业的国家战略。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做足了文章: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简化反担保手续,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大学生较多的初创企业。
专家指出,政策措施出台后,要让其真正落地并发挥最大效果,需人社、工商、税务等各部门加强合作,着重提升就业服务的效率。同时,还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毕业生了解国家的支持政策。此外,国家应关注创业失败者,为他们编织社保安全网,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据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新华社记者 徐博 何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