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关注人才工作

科研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生活

——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

新华社记者 张舵 李峥巍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03日   06 版)


    每年最多只参加两场国际学术会议,潜心营造一个“不论辈分”平等思辨的环境,相信只有心灵自由才能让科研走在国际前沿……在“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看来,科研是一种摆脱条框束缚、追逐心之所向的令人愉悦的生活,而这种态度正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带来活力。

    王晓东致力于人体细胞凋亡的研究,发现了细胞凋亡的生化通路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熟知国外科学研究体制的他认为,应当把先进的理念、做法带到中国,科研应当是充满活力、不为条框所困。

    2003年开始,王晓东的构想渐渐落地北京。在王晓东牵头筹备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起来,并被誉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目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有500多位科研人员,其中有30多位是从国外慕名前来加盟的优秀科学家。王晓东说,经费、收入、职称等问题不应当成为禁锢原创科研发现的枷锁。于是,他打破科研“铁饭碗”,采用全员聘用制,与实验室签订5年合同,并为其提供合同约定的科研空间和科研经费。

    王晓东认为,“论资排辈”的思维并不适合科研创新。受到国外经验的启迪,王晓东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营造了一种平等对话、自由思辨的科研文化。

    有一次,王晓东和一位朋友到食堂吃饭,落座后,朋友诧异“为什么都没人向你行个注目礼”?王晓东说:“在这没有人把我这个所长当回事儿。”平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学生、老师、科研人员和王晓东为一个实验结果展开激烈辩论也是常有的事。

    王晓东说,在这无论年资长幼,实验室面积一律平等、设备一律共享,甚至使用顺序也必须严格排队。

    他形容这是科研人员的理想沃土,保障了科研人员心灵自由、物质富足。

    然而,享受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也需面临严苛异常的成果标准。王晓东给团队提出的唯一标准,是要有国际领先的原创发现。对此,他采用了异常严苛的“两轮次”国际科研评估。其中,第二轮标准要求被评估者获得十位该领域国际研究人员的书面认可,公认其是该领域国际研究的“领导者”,不合格者将面临“下岗”。

    “在国外,我看到过什么是国际领先的,什么是最好的。”王晓东说,只有严苛的标准,才能培养科研文化、激发科研活力,人才和成果才会形成永动机制,不断涌现。

    事实证明,自2009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以来,王晓东所坚持的科研热情、科研追求和科研标准正推动着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取得越来越多国际领先成果。

    2013年,王晓东支持下的“李文辉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在肝脏上的受体,这突破了困扰国际医学领域几十年的难题,为进一步寻求乙肝药物治疗手段提供可能;“邵峰实验室”在病原细菌感染宿主和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方面,实现了诸多中国原创科研发现。

    国际领先成果的获得与王晓东打造的“试验田”密不可分。如今,他正把这种令人愉悦的科研体制、科研心态、科研氛围和严谨的求真务实精神传递给更多年轻科研人员。

    “科研就像体育比赛,运动员要挑战人类体能极限,科研则是挑战人类认知极限,同样也很痛苦艰辛。”王晓东认为,只有为年轻科研人员在资源、体制机制上理顺、清障,才能让科研无羁绊,过程才会令人愉悦。于是,他担起了团队的“鼓劲者”、“品控员”、“规划师”。

    展望未来,作为团队“规划师”的王晓东说,希望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机制创新、营造宽松愉悦科研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能够得以推广,这种科研文化得以存续;同时,也希望团队重大原创性发现能在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生命质量方面起到作用。

    当被问及对自身未来的构想时,王晓东笑着说:“原创的科学是未知的,人们永远不知道未来将要发现什么。我的生活也一样,充满了探索与好奇,能做的就是乐观愉悦地对待每一天。”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全国各地举行多种活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北京:打造人才“强磁场”
全国将推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江苏:人才拉动,破解创新经济密码
以司法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940万初中生尝试使用过烟草制品
科研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