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0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同心逐梦

——“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座谈会在东风日产举行

本报记者 王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05日   09 版)

    编者按:5月29日下午,由中国青年报社、中直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和东风日产联合主办,由文化部直属机关团委、中国青年报社团委和汽车事业部承办的“同心逐梦·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座谈会在东风日产举行。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副书记、中直青联主席吴佳松,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中直青联副主席邓亚萍,新华社总经理室副总经理、中直青联副主席陈磊,本报总编辑张坤等出席了座谈会,多位中直青联委员、国务院有关部委青年干部参与讨论。

    在长达3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中,与会代表围绕“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化挑战”、“青年人才在世界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在全球化分工中的角色转变”等议题踊跃发言,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与世界对话”是中国青年报社的知名活动品牌,曾对话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以及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等世界领袖人物,此次在东风日产举行的“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座谈会,是该项目首次落地汽车业。

    (座谈会发言摘要顺序为嘉宾发言顺序)

    任勇(东风日产副总经理):

    “桥梁论”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在一起讨论“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其实这句话,是东风日产在成立11年来,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东风日产,到底应该拿什么与世界对话?”

    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提出 “桥梁论”。这个论点放在整个汽车行业来看,回答了我们汽车工业与世界工业之间如何对话的问题。即中国汽车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的对话方式不应该是简单的“互利互惠,各取所求”,而是要谋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层次合作,这才真正有助于中国汽车的快速成长。

    这个观点放到东风日产来说,就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从公司成立之初,股东双方是50∶50的股份合资,我们从向外资母公司学习、拿来技术、管理、制造等各方面的优势,到今天自主掌握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水平等全方位超越母公司,应该说,我们在全价值链都实现了“桥梁论”观点。

    在研发设计方面,我们加强对本土技术人才的培养,自主研发的启辰品牌,已经成为众多自主品牌中的标杆范例。在生产品质方面,我们不断进行现地化改善,花都工厂超越日产全球38个工厂,连续被评为全球品质标杆工厂。在生产制造方面,我们拿到了日本能率协会的全球大奖,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获得此奖项的汽车企业。

    关于这些业绩,最开始雷诺日产联盟其他国家的工厂是不服气的,英国一家工厂厂长还专程跑到我们生产线调查。但是来到之后,他说:“我终于知道花都工厂为什么能成为标杆工厂了,从你们员工充满激情、发光的眼神里,我知道我们是赶不上你们啦。”

    我觉得, 最理想的“桥梁”关系应该是“在融合的基础上不断超越”。正是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建立了一支真正国际化的人才队伍。目前东风日产的人才已经不再是从日产全球“单向引进”,我们培养的一些高水平人才,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实现了中国对海外的反哺。

    我相信,如果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不断用“拿什么与世界对话”来询问、督促自己,中国必定有更多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张坤(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

    传播好有温度的中国故事和有人性的中国细节

    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我的第一点感受就是传播好中国故事和中国细节。东风日产成长和发展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故事的缩影。我是第一次到东风日产来,不管是大的层面的碰撞、融合、争取话语权,还是青年人的生活和成长,这中间都有很多故事和细节。我们从年轻人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梦想,这些生动的细节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点感受是传播好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传播好有人性的中国细节。所谓有温度,我觉得更多的是文化的沉淀。同时,有了温度才会有厚度,才会有关怀。中国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一个精神脉络。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将中西文化相融合,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才有道德自信、道德自觉。

    所谓有人性的中国细节,我讲讲到广州听到的一个故事。大概半个月前,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家做了一次演讲,他自始至终没有谈经济学,谈的全是创新精神、包容文化,归根结底就是谈人。我们之前的报道做过《造车解放人》,不管是技术也好,产品也好,都离不开有创新精神的这一代青年,这也是我们举办青年日活动的目的。中国青年报的宗旨是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让青年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能够面向未来,让他们眼神中充满人性的梦想和光芒,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有了具备创新精神的一代青年,我们才能真正拥有未来,也才能真正拿得出与世界对话的文化担当。

    邓亚萍(中直青联副主席、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

    认知世界,讲述中国,是中国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

    中国与世界对话,青年人是主角,对话应该是真诚、包容的。认知世界,讲述中国,是中国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借此机会,我很高兴分享一些参与国际交流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英语是一把开启世界大门的钥匙。1997年,我正式告别乒坛,开始从事13年的国际奥委会工作。多年的运动员经历告诉我: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全方位地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尤其要参与制定国际体育规则。

    可当时,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没认全,更别提在国际奥委会发挥作用了,压力前所未有。感谢萨马兰奇对我说的一句话:学好英语,如同掌握了一把开启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下定决心,从零开始。从1997年清华园ABC学起,到2008年取得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其间笑泪相伴,甘苦自知。

    最近,有眼科医生提出打乒乓球可以保护儿童视力,预防近视。结果马上有人反驳说:邓亚萍乒乓球打了那么多年,为什么2004年还做了近视眼手术?要知道,我退役时眼睛还是很好的。因为读书太猛,19年乒乓球打出一双好眼睛,没几年就近视了。

    付出总有回报,我增强了与世界交流的能力,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运动员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特别是,让我在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和北京奥运村新闻发言人过程中,很好地履行了职责。

    第二个体会,必须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中国乒乓球队、国际奥委会、出国留学等多重经历,让我有机会走过全球50多个国家,接触到各种肤色的朋友和不同的风土人情。

    随着国际交流增多,学术课题深入,我也逐渐意识到,仅仅掌握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熟悉他们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拥有一手资料和亲身体验,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认知世界。

    前几天,世界劳伦斯体育基金会官员来华推进公益项目。他第一次来中国,却很惊讶,对我说:“没想到中国人这么热情,城市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拥挤,比我听到的感觉要好。”这让我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主席对青年的建议,“耳闻为虚,眼观为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认知世界,不能只关注西方国家。2010年,任职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期间,我建议推进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到非洲的破冰之旅,并率团前往博茨瓦纳、南非、肯尼亚,与非洲青年进行了友好的交流,拉近了万里之遥国家间的距离。我悟出一个道理,了解对方的国情文化,才能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好中国。

    多年学习积累和国际交流,让我真切感受到尊重和真诚,是友谊永恒的基石。

    廖理纯(中直青联常委、走进崇高研究院副院长):

    与世界对话是实力的表达,是博弈

    与世界对话是能力、实力的表达,是一种博弈。东风日产用的是自己优秀的产品质量与世界对话,其中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实力。我也赞成亚萍主席,当年那么多运动员吃苦耐劳,那么拼搏,就是为了用金牌数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是有精神的。

    与世界对话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我们的对话,体现我们的责任和远见。当今,国际上有很多与我们对话的形式,一些国际友人到中国沙漠地区种树,就是通过他们的行动与咱们对话?意思就是,“你们的这片土地不行吧,我们来帮你们治理。”

    今天,我们开始在沙漠地区种树,建设防护林,治理环境,等于我们用行动跟他们说,中国人在对地球尽责任方面一点儿都不比你们差。所以我认为,与世界对话不是口头上的,关键是用行动来对话。这样就需要在平时多有准备,有所付出,从而体现中国更多的努力。通过负责任的行动与世界对话,这样才能体现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宋一鸣(中直青联常委、中联部机关团委书记):

    与世界对话不能被西方牵着鼻子走

    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可以把这个题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什么要与世界对话;第二,拿什么与世界对话;第三,怎样与世界对话。

    第一个层面比较容易理解。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个时候,中国迫切地需要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同时中国也需要虚心地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

    第二个层面,中国拿什么与世界对话,个人观点是文明。文明定义很广泛,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物质文明方面,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向西方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推动企业走出去,海外战略投资等。

    精神文明有很多方面。西方人有一种心理优越感,认为文明有高低、有优劣,这时候与世界对话应该强调以我为主,不能被西方牵着鼻子走,要不断强调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通过这种交流能够互学互鉴取长补短。

    第三个层面,我们怎样与世界对话。我们要讲究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语言。比如在内容上,可以强调文明的多样性,呼吁彼此尊重,强调中国文化的优势、价值;在方式上,用外国人容易理解的语言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西方话语体系强调两点,一是逻辑、推理,二是绩效、结果,我们在对外传播中,要从逻辑上加强证明,从语言上加强真实性,达到更好地对外沟通的目的。我相信,中国青年一定会与世界更好地对话,讲好中国的故事,让世界更精彩。

    朱可欣(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副处长):

    海员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上午的参观,感受到东风日产在创新、团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种力量,也感受到用企业创新精神与世界对话是一种更好的融合方式。

    我来自交通部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大家可能对船员有一些陌生,实际上这个职业非常符合今天这样的主题。海运业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行业,世界贸易的90%都是通过海运实现的。大家用的iPhone手机,还有很多生活日用品,都是通过船员的辛勤努力运送到我们身边,船员确实站在国际交流的最前沿。

    我国有160多万名船员,其中60万名左右是海员。海员承担着国家的很多海运任务,为国家作出很多贡献。他们远离家人、工作环境封闭、劳动强度大,有时还面临海盗劫持的风险,同时也面临职业地位下降的局面,需要更多人去理解。对于海事局船员管理处来说,我们的职责就是提高中国船员的素质,促进中国船员队伍的发展。通过实现海员强国,来促进海洋强国,展现中国强有力的实力和价值。

    国际海事组织从2011年起,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世界海员日”,想通过这样一个节日引起全社会对海员的认同。对于我们来说,中国海员正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和纽带。

    徐海珊(中直青联常委、全国总工会机关团委书记):

    以现代大国的精神气度赢得世界的接纳和尊重

    中国如何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与世界相处,是一个大课题。第一,我们要以务实战略眼光与世界对话。当今世界正发生大变化,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放眼看时代、观天下,以全球视野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和联系,以战略眼光预见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在现代化的路上顺利融入世界。

    第二,要以中华文化魅力与世界对话。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盲目自大,不要乖戾失态,一定要增进中华文化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改革创新,使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与时代元素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中华文化的东方禀赋与人性良知相融汇、与人类命运相关切,使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跨越国别语言、跨越种族信仰、跨越存在方式,以亲和的姿态走向世界。

    第三,要以成熟国民心态与世界对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大国和平崛起,我们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放下自尊与自卑的纠结,以成熟的国民心态和风范在世界上赢得真正的朋友和伙伴。

    第四,以合作共赢理念与世界对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再强大的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已经不合时宜。为此,在同国际社会合作、依存和竞争都在加深的进程中,我们尤其要高举和平、和睦、和谐的旗帜,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五,以现代大国形象与世界对话。我们要向世界真实地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赢得世界的接纳和尊重。

    董大健(工信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

    与世界对话的基础是每个人努力付出

    拿什么与世界对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时代这个话题内涵都不一样。邓亚萍主席以精湛球艺与世界对话,后来是在国际奥委会任职。从国人角度讲,邓亚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我们一代一代年轻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在产业发展领域,过去我们多是拿市场与世界对话,就是市场换技术,这一点在汽车产业体现得较为典型。

    曾经有一位航空领域专家说过一句话,评价当前各个产业发展形势,好像我们已经看到了黎明前夜的窗户纸,一捅就破了。来到东风日产,我感到流水线是世界一流的,特别是2012年建的二工厂,在全世界也是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非常震撼,也非常感慨,这体现了我们的产业基础。

    但是回头看,我们的核心创造力或者核心竞争力不是很强。从汽车行业来说,如动力系统、汽车电子系统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从信息产业来说,华为的通讯系统已经把全球的几大巨头超越了,但我们在核心的集成电路芯片方面还很薄弱,每年我们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金额甚至超过能源进口。大家都说新能源汽车是新机会,能够有所突破,但遗憾的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我们还是有待努力。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理解的中国拿什么与世界对话,更多的是我们每个人在每个岗位上能够努力付出。我们的体制改革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让每个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我想这层窗户纸就点破了。

    蒙继长(中直青联常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文化、精神、岗位业绩是三个关键词

    第一,我们要拿文化与世界对话。我的一个同学非常优秀,他是地方高考状元,然后在名校读本科、研究生,最后从事台湾文化交流研究工作,他什么都不怕,就怕和台湾人讲国学。这个事情值得我们思考,不能把我们的优秀文化、国学的精髓丢掉,要拿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对话交流。

    第二,我们要拿精神与世界对话。我们的目标有了,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这个目标,有了精神追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通过一个一个勤奋逐梦的故事,来励志,来与世界分享。

    第三,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与世界对话。东风日产累计800亿元的税收,给社会带来了财富;东风日产先是学习创新、引进创新、联合创新,最终实现我们的自主创新,它的创新之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我们在圆梦过程中,需要用扎扎实实的岗位业绩,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与世界对话。

    邢英夫(中直青联常委、新华社机关党委青年工作部部长):

    未来我们要关注“世界拿什么与我们对话”

    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其实就是问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怎么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是一定要有很强的方位感。做企业也好,做人也罢,我们要清楚自己所处的方位,这样才能准确定位,作出当下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其次是不可替代性,我们要知道不可替代性的东西在哪儿,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自己一定要有一个东西是别人比不了的,至少是一定范围内是比不了的。

    怎么提升核心竞争力?每天这么多信息量,我看什么,学什么,怎么归纳,怎么取舍,怎么融会贯通,怎么把别人好的思想拿过来并提升运用,这也是一种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刚才特别仔细听了几位主席和老总的发言,他们不用讲稿都讲得很好,因为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深度。

    今天我们交流的是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相信10年以后我们肯定要关注——世界拿什么与我们对话,今天探讨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就是为了明天交流世界拿什么与我们对话。

    陈启清(中直青联委员、中央党校宏观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把“中国人”三个字在世界上写大

    与世界对话应该是一个双方或多方对话的过程,决定这个过程能否顺畅进行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因素:第一,世界是否愿意与你对话?第二,如果世界愿意,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与世界对话?从这两个层面看,有几个要素很关键。

    一、中国实力。实力是对话的基础,没有实力,你既没有对话的价值,也没有对话的能力。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我们之前有实力的时候人家尊重我们,没有实力的时候被动挨打。10年前,美国人会跟你做战略经济对话吗?现在不仅是美国跟我们做战略经济对话,欧洲也在跟我们对话。东风日产能够与世界先进水平对话,就是一个不断锤炼实力的过程。

    二、中国品格。国与国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一样,有时候对方会被你的品格所吸引。对话不能光靠实力,还要有魅力,魅力主要靠品格。在品格当中,我觉得既要有人品也要有国品,既要有人格也要有国格,这样的东西未来可能吸引着世界来跟我们对话。

    三、中国自信。对话一定要有自信,有自信才能平等对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为当前所必需。

    四、国际体系。今天的主题是“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其实前面还有一个前缀——“同心逐梦”。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希望实现世界同心追逐和平与发展的梦想,这就需要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国际体系和规则,大家共同认可的平台和价值观,有了这些才能顺畅地对话。

    五、国际工具。对话不仅仅表现为人与人的对话,更多时候是传播,传播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故事。中国今天说话有时候没有人听,是因为很多东西传播不出去,传播不出去是因为我们不掌握对世界有重大影响力的传播渠道和工具。

    所有要素总结起来,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中国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有把中国人3个字在世界上写大,我们才能顺畅地、平等地与世界对话。

    刘越(司法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

    用什么驱动创新是最需要回答的问题

    与世界对话,视角很重要。我们在想拿什么与世界对话,世界也在想拿什么与中国对话,换个视角,沟通交流方式会带来一些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自信地宣传、展示中国的文化,特别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是靠人口规模与世界对话,参与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百万级人口国家称霸世界,十八九世纪,过渡到英法德千万级的国家,然后是美国、苏联亿级人口的国家。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国家通过创新迅速崛起,但他们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模式扩散到邻国时,模仿者和原创者在同一个技术层次上竞争,人口规模就变得很重要,所以二十一二世纪的中国将成为最有潜力的竞争者。

    但只靠人口规模是成为不了强国的,我们是时候要从靠人口规模与世界对话转变为靠人才质量与世界对话。新加坡只用一代人时间就从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李光耀认为最终确定以英语为第一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格局,对新加坡参与世界市场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不可能把英语定为第一语言,但我们必须要在思维方式上更开放、更包容,更具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竞争与合作。记得东风日产一位青年工程师说,喜欢东风日产的理由是,这里会给青年人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创新的土壤,任其自由发展,而不是一味地业绩考核。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共识,但用什么驱动创新是当下我们最需要回答的问题。

    王胜江(中直青联常委、中开投资董事长):

    自信是一个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

    我们能够跟日产合作,等于我们与世界进行了对话,对话的基础是什么?我们足够强大。我觉得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不够强大,很难与世界对话。

    刚才很多人提到了自信,实际上是一个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别人说我们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包容也要承认,并不断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能简单地盲目自大,我们已经很好了,世界老二、世界老大了,这种观念不行。整个民族的心智越来越成熟,让我们在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广东揭阳有一个村专门做电子商务,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孩子才18岁。我们看到,这个村有文化的并不多,但是电子商务却做到全球水平。我们的自信来源于敢于创新,敢于去尝试我们没有做过的东西,敢于挑战那些看上去很高的东西,这种自信很重要。

    李田(广东省直机关团工委书记):

    时代青年要大胆发声,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在广东的近代史上,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广东处于东西方物质文化碰撞交融的要冲地位,起到了开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潮流的作用。特别是在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造就了广东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带来了举世瞩目的变化,更多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对广东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广东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方面发挥好广东的排头兵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在与世界对话中让广东承担起先行先试的作用。

    因此,在与世界的对话中,我想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与世界对话,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扎扎实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通过对话更好地听懂世界的语言,敢于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二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世界听懂中国话。我们要用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影响世界的发展,在世界的舞台上听到中国的声音,要用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促进世界的发展,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要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引领世界的发展,在世界对话中更好地把握话语权。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在与世界对话中,大胆发声。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中国话与世界对话,既听懂世界的话,又要依靠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发展的新优势,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用中国话让世界认识了解我们,使世界乐于听到我们的声音。

    白海天(文化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

    中国文化不但应“曲高”,更要“合众”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都停留在表面阶段,即认为其仅仅是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撑,而其在综合国力较量、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大国地位、民族复兴中的作用却一直被忽略。文化影响是无形的,这种柔性色彩鲜明的实力却往往被置于以刚硬著称、以军事为代表的硬实力之下。中国文化资源丰富,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资源大国,但是相比科技、军事、经济上的地位,我们的文化强国地位有待进一步商榷。

    我们对外输出的是本土文化,吸引国际社会目光的也是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所以说保护好本土文化是我们对外交流的根基,是保持国家文化纯洁度的重要方式,更是文化长久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五千年历史对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来说,应该是创作源泉而不是文化负担。如果总是将中国的传统美德,思想文化背出来写故事,往往会给人以呆板的说教、老套的传说等陈旧乏味之感。我们应该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对外交流的关系,处理好文化对内的“新鲜感”和对外的“理解”和“沟通”。

    对外来说,中国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层次的开发、吸收和利用是可以得到全世界共鸣的。中国的文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不但应该“曲高”,“合众”同样重要,我们要用世界上普遍接受、易于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手段讲中国故事。

    吴佳松(中直机关团工委副书记、中直青联主席):

    同心逐梦,最根本的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这个题目的提出是对习近平主席今年访欧时“桥梁论”的一个细化。今年是中直青联成立20周年,同心逐梦,就是大家团结一心、共同追逐中国梦,中直青年要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争做“三个表率”。

    第一,逐梦需要我们仰望星空。就是要认识到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时效性。这个话题能让我们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跳出来,去思考一些事关国家民族层面问题,包括对中国现状的认识,对世界关系的认识,以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思考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二,逐梦需要我们坚定自信。拿什么去与世界对话,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最后归结为两条:一是科技硬实力;二是文化软实力。硬实力方面,我们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比,整体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但在软实力方面,我们有自身的优势,这一点我们要自信。除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与这么多年来的艰辛探索不可分割,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伟大的创造。

    第三,逐梦需要我们创新融合。怎样把中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理念,与西方文明很好地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式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难也是很现实的课题。我觉得,任务再艰巨,我们也必须面对。要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想办法用外国人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包括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传媒手段,创造一些特殊的文化产品,传播中国现实的文化发展与状况,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文化在对外传播的时候,一般分三个层次,最表层是形象文化,第二层是行为文化,最核心的一层是精神理念的文化。现在,我们基本上还停留在文化表层,缺少深入人心,能够真正触及人的灵魂的深层次文化,这种东西是能够打动所有人内心的东西。在国际交流中,文化理念和价值层面的交流比较困难,其中有意识形态的问题,也有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历史文化不同的大背景,所以需要我们加强中国和世界各种形式的交流,把我们的核心价值展现给世界。我们要告诉人家,自由、民主、公平、法治等不是西方的专利,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第四,逐梦需要包容互鉴。与世界对话,归根结底就是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和牢固的文化根基,要把握能够滋润万物的文化根脉,最根本的载体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年轻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使青年一代充满理想、活力,富有知识、远见,勇于创新、担当。费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想,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自信和胸怀。

同心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