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宋程飞:

都说我二 但我快乐

实习生 卢禹弛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09日   12 版)

    宋程飞的微信头像很有意思:一只长了翅膀的橙子,上面还画了一个超人“S”的标志。

    他解释,橙子飞起来就是“程飞”。设计LOGO头像的同学觉得他“无所不能,感觉就像超人一样”,所以加了一个“S”。

    采访的前一天,“橙子超人”刚刚结束了一场由首师大红十字会主办的造血干细胞知识讲座。3个月前,他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捐赠,挽救了一名14岁小男孩的生命。虽然这是他大学4年献血经历的1/46,但却是最令他难忘的一次。

    2013年12月30日,坐在图书馆里复习考研的宋程飞突然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一个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14岁患病小男孩初分辨相匹配,可以进行高分辨检测,若成功匹配,则可以捐献。

    “简直是做梦!那么小的配型概率居然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据了解,每年全国180万对造血干细胞配型中,只有4000例成功,概率极低。

    由于病情十分严重,医院决定加快捐献工作节奏。刚过完年,怕惊着父母,宋程飞扯了个谎就赶赴医院。

    从病人检索、匹配、志愿者同意、病人放疗化疗后病情趋向稳定并完成捐献需要2~3个月,可宋程飞只用了1个月零11天。

    今年2月7日,他正式开始捐献。由于患者身材较胖,医生预测需要二次采集。于是,在宋程飞双臂的臂窝安装了“留置针”,一戴就是3天。第一天,他明显感觉血管里有异物,很不舒服,纱布缠着隆起的双臂让他看起来“像个怪物”。

    2月11日,宋程飞终于完成了捐献,了却一桩心事。

    这种感觉让他想起了初次献血的经历。2008年汶川地震,医院血库告罄,大部分地区开始征集献血。当时宋程飞未满18岁,不能献血。这让他很郁闷。

    终于等到18岁,宋程飞献出了人生第一个200CC。

    到了大学,他开始定期献血,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成分血”是他最常捐献的血型,因为两次捐献只需14天间隔,“它是把你的血抽出来后,提取血小板,之后再把血输回身体。”宋程飞说,这种献血方式更利于身体恢复,但对血的质量要求更高。

    最初,他身边的人很不理解他频繁的献血行为,认为他“有病”,甚至有人说“献血会上瘾,不献的话血管会发胀”。在宋程飞看来,这些说法很荒唐,他仍坚持这么做。渐渐地,误解变成了佩服。而后,他还带动了身边五六个同学加入献血的行列。

    除了定期献血,宋程飞还热衷于校内外各种公益活动。

    他看见有人在公交站贴小广告,就跟着那个人一路撕下来。他一有空就出去铲除小广告,这一干就是半年。他把每次撕下的小广告都积攒起来,最后称重,足足30公斤。“还是没什么效果,后来我就停止了。”说这话时,他挠了挠头,眉头微皱一下马上又舒展了。

    2012年初冬时节,首师大本部附近经常有小偷出没。这一次,宋程飞化身“志愿保安”,每天晚8时~9时,主动在学校附近巡逻。“首师大男生是少,但不是没有!”他笑着强调。

    那段时间,宋程飞并未看见小偷,只听说某一天在他们巡逻完毕离开后,发生了盗窃案。对此,他后悔万分。

    遗憾并不是他志愿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图书馆的新坐椅、校园里“暴露狂”频频出没的角落里树起的新路灯都是在他向学校的建议和推动下建成的;3年来,部分从良乡校区搬回来的学弟学妹们的行李,都是他扛回来的;每年体测2100米,原本完成不了的同学都在他的带领下坚持了下来……

    热心肠让他拥有好人缘,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不属于他的任务,“别人找我帮忙,我一般是不会拒绝的,但也怕,特别怕做不好。”宋程飞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容,“他们都说我挺二的,我也觉得自己挺二,不过这样挺快乐。”

    “你看那球场的塑胶都磨破了,我跟学校反映,还没解决。”结束了采访,路过篮球场,宋程飞念叨了一句。现在,虽然他临将毕业,但却仍有操不完的心。

学好数理化依然走遍天下都不怕
应用技术大学不是高职
对二本高校宁选名牌专业不盲从校名
“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
都说我二 但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