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一个经过加V认证的“西瓜办”微博,认证信息是“河南省郑州市西瓜办官方微博”。“西瓜办”微博迅速引起了网友围观,第一条微博就有近万人次转发,“西瓜办”也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随之而来的也不乏调侃和质疑之声。有网友调侃说:“武汉热干面办发来贺电;西瓜办!你让南瓜怎么办?冬瓜怎么想?”有的网友在了解到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确存在时,关注点转移到了这个组织是否有必要存在?如果瓜农不上微博,“西瓜办”微博办给谁看?西瓜办是不是政府“作秀”,甚至“管得过多”?
“西瓜办”微博运营至今已有半个多月,“西瓜办”究竟为瓜农和市民做了多少事,这个政务微博究竟是如何运营的?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西瓜办”微博的实际负责人——河南省郑州市供销社主任、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五一,以及关注此事的其他政府微博运营者和专家,了解“西瓜办”微博的运营故事。
年年都有“西瓜办”
“郑州市‘西瓜办’开通官方微博,请大家关注。”5月28日20时33分,“西瓜办”发布了第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是“西瓜办”工作人员落实2014年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按照刘五一的要求发布的。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西瓜办”官方第一条微博,引起网友极高的关注度,5月30日一度登上了新浪微博的“头条”。“西瓜办”官方微博原创者刘五一的电话当天就被媒体打爆了。
5月30日18时,他连发了3条微博解释“西瓜办”的成立初衷和工作职能,并和网友互动,一直持续到凌晨3时。6月3日发布的长微博《号外:“西瓜办”开始运作了》解释说,“西瓜办”是免费为瓜农服务的机构,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关,而是一个因西瓜应季而临时组成的,每年西瓜上市时临时成立,夏末解散。该办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市供销社、行政执法局、公安局、商务局等单位临时抽调人员组成。
事实上,“西瓜办”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新生事物。早在2005年,郑州市就有了“西瓜办”。刘五一解释说,西瓜是郑州传统大宗农产品之一,尤以中牟西瓜名气最大,种植面积达十几万亩,年产30万吨以上。每到西瓜集中上市的季节,大量瓜农会开车到郑州市区卖瓜。为解决“瓜农卖瓜、市民买瓜、城市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西瓜办”应运而生。
但帮助瓜农卖西瓜让自媒体来帮忙,的确是刘五一的新主张。他此前担任新郑市副市长期间,在自媒体上积极营销新郑大枣和黄帝文化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当时人称“枣市长”。现在,他的个人实名新浪微博有120万粉丝,个人实名腾讯微博有115万听众(腾讯微博2014年政务微博第六位、国家行政学院2014年度报告政务微博个人影响力第32位),也是基于此,这个名副其实的大V才有底气做“西瓜办”开官微的试水。
“微博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公开,既可以让瓜农了解市场行情,市民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哪里的西瓜的销售信息”。刘五一说,不少瓜农的确不上微博,但他们的子女会上微博,很多市民也会上微博。微博可以起到沟通信息的功能。
河南省文明办副主任赵云龙虽然并不了解“西瓜办”办微博的成立过程,但同样运营政务微博“文明河南”的他第一时间关注了此事。他称,对于郑州来说,“西瓜办”的确有必要,去年郑州就举办过多个帮助瓜农的购买“爱心瓜“活动,不少网友不了解西瓜办成立的背景所以才会有误解,现在政府知道用微博为老百姓服务是件好事。
长期关注微博运营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把“西瓜办”火了的新闻编入了当天的“微博动态”里,点评“微博成农产品新式营销平台”,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最开始网友是因为“西瓜办”的名称引起围观,这个名字很容易产生误会。虽然运营者在几天后就解释了,但他认为运营者应当立即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减少误会。
如今,有人调侃刘五一是“西瓜办之父”。他说,他当初想过用“郑州市西瓜销售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官微名称,结果发现名称太长太复杂,不如“西瓜办”简单好记。
两次微博危机
“西瓜办”成立之后,遇到过两次舆论危机。
第一次危机,是“西瓜办”变为“收费办”的新闻。有媒体报道,瓜农花钱买4个章才能进城,还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西瓜办”成为变相收费办。
刘五一倍感冤枉:“如果盖过章,能不能拿出盖章的印记,如果收过费,能不能拿出收费的收据?”问题关键在于,网友因为这条新闻对西瓜办产生质疑,但没有人能证实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后来,西瓜办在微博上公开承诺,瓜农进城卖瓜不收费、不盖章、不办证。
另一次危机则涉及郑州市“馒头办”的往事。2001年,郑州市出现的“馒头办”对全市馒头生产销售实行执法,对馒头生产实行审批制,结果发生了市“馒头办”与区“馒头办”的利益冲突,事件轰动一时。后来,在媒体的强烈批评及公众抵制下,“馒头办”偃旗息鼓。
不少人认为“西瓜办”是“馒头办”的复制品,有批评者认为,这是郑州市政府机关重复着计划经济思维,重演着垄断的老戏。这一次,刘五一了解到“西瓜办”在运营中并没有不合法的行为,心里才坦然,“我们没有做错事,我们就不怕”。
两次危机过后,微博上点赞的声音多了起来。一位网友说:虽然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骂你们,但还是支持你们,毕竟初衷是好的,不管是骂是赞,你们微博的关注度是有了,应该好好想想怎么利用微博服务瓜农,多发布一些信息。
记者发现,自西瓜办微博运营至今,基本上保持着每天数条的更新频率,但并不规律,语言风格个性化很强。据刘五一介绍,从微博诞生至今都是他一个人在维护。
在内容方面,除去解释“西瓜办”的微博外,还辟谣过打针西瓜的消息,发布其他省份的销售情况,介绍西瓜的品种,贴上了肉炒西瓜皮的菜谱。甚至,西瓜办还自创了“西瓜消费指数”,每天早晨伴着天气预报的微博一起发布,晴天高温多吃瓜,欢乐开怀笑开花。阴雨天时,它又建议多存瓜,好让瓜农早回家。
政务微博应当干些实事
公众最关心的还是“西瓜办”真正帮助了多少瓜农。
一位瓜农在微博上发布了西瓜滞销的消息并@“西瓜办”关注,“西瓜办”在话题“帮助瓜农销售”微博下转发了此条微博,记者发现这个话题下目前有4条微博。刘五一称,另一个案例是,厦门的采购方通过微博和郑州的瓜农取得联系,达成购买意向,但“西瓜办”不会参与后期签合同的过程,“那样政府管得就太多了”。
刘一五介绍说,郑州的西瓜销售服务问题牵动了郑州全社会的心,很多政府部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都向瓜农伸出了援助之手,比如,2013年7月,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联合几个单位集体收购瓜农10万斤西瓜,并把这些西瓜免费送给环卫工、建筑工人、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家庭等最需要的人;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增派警力,在各入市口“温情执法”,为符合入市条件的瓜车提供引导、紧急救助等服务,对不符合入市条件的瓜车耐心解释、“温情劝阻”;很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也为瓜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质疑“西瓜办”工作效果的声音依然存在,有人就在微博上@“西瓜办”,称发现有销售困难的瓜农并不知道“西瓜办”。刘五一马上在个人微博上进行了回复。
一天,河南省文明办副主任赵云龙下班后买西瓜时与瓜农沟通,发现西瓜的销售状况不甚乐观,他立刻发布微博@“西瓜办”,“现在老百姓已经不再质疑‘西瓜办’该不该办了,‘西瓜办’应该充分发挥作用,高关注度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关注它、帮助它。”
赵云龙称,“政务微博还是应当干些实事,总发心灵鸡汤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应该总干这些。所谓‘亲民’不是号召大家做什么事情,而是实际的做了一些事情”。
据了解,目前有两位实习生来到“西瓜办”,接下来将会负责微博的运营,工作时间为两个月。上岗之前,刘五一推荐给他们几本微博运营的书籍,叮嘱他们:官微一定要不说官话,接地气。
下一步,刘五一介绍,西瓜办还会制作“西瓜地图”,把“西瓜地图”放到微博、微信里,及时发布西瓜价格行情和进城政策等相关信息,瓜农遇到什么问题,官微也会及时协调。
沈阳表示:“政务微博最早是计算粉丝数博文数就OK了,随着水军的出现,逐步过渡到平均转评量。再往后面就是V的互动量,@的呼叫数,以及和普通网友的互动数。再往后面是线下组织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次数。专家和媒体说你好,你不一定是好,但是网友反映你好,那是真的好。”
他建议,以前开政务微博就可获表扬,现在门槛高了,不仅要开,而且要做好。若每周至少帮网民转发或私信或线下解决10件小事;至少和100位网友互动,获得交流认同;通过粉丝服务平台,让网友能够主动查询了解1000次内容;做到这“十百千”指标,差不多才可以说真正达到了优秀的政务微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