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04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刊    上一版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2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厚积薄发千帆竞 示范高职育英才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发展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27日   T04 版)

    学院定期组织师生赴德国高校交流学习

    全国师德标兵卢庆林教授

    入职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的部分毕业生

    工院学子在第五届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全国总决赛中获得5项大奖

    学院承办陕西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对话对接论坛

    学院设有全国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机加工实训中心

    国家级教学名师田锋社教授

    在渭水之滨、关中腹地,在有着四千年灿烂文明的古都咸阳,一所职教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西工院”),以“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64年不懈办学实践,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荣校”发展道路,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赞誉、社会的认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备受行业企业的青睐。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建设学校”等荣誉。2008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功跻身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之列,并在近三年的“后示范”建设中乘势而上,通过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以良好的办学业绩和内涵建设的新成就,实现了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的“三提高”,完成了“评估优秀、省内知名;国家示范、全省一流;内涵提升、国内知名”的“三跨越”。

    内涵建设持续强化 高职品牌效应凸显

    示范院校建设计划完成后的三年来,陕西工院立足陕西装备制造业沃土,秉承“明德、笃学、精艺、强身”的校训,坚持理念创新就业导向,以“工学六融合”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实施“校企七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注重素质教育,突出立德树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创品牌,凸显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内涵建设新成就。学校累计新增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基地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增加近3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增加14940台(套);在校生规模增加近3000人;新开办专业8个,新进专任教师66人;教授增加20人、副高职称增加61人;新增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5人;新增省级以上教学团队两个;新增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室18个、校外实习基地28个;新建教学资源库3个,新增教科研项目427项,新增教科研经费516.8万元;新增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新增专利71项,新增企业冠名订单班52个,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内涵建设项目“零”的突破,以显著的办学业绩彰显了示范高职的品牌效应,树立了陕西高职教育的新标杆。

    目前,学院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委”、“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诸多荣誉,以丰硕的办学成果向创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陕西工院以全省高校章程制定试点院校为契机,凝聚全院共识,制定出台学院新章程,以法律规制的形式明晰了组织架构、治校规范、权责关系、学术自治、运行机制;健全完善二级管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使10个二级学院逐步成为拥有相对自主权的办学实体;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量化考核办法,配套出台相应奖惩政策,提高管理效能;坚持校务公开和处务公开,持续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进一步畅通信息交流沟通渠道,逐步建立起院情定期通报机制、意见收集反馈机制、师生合法权益申诉机制和监督举报受理机制。先后修订、制定规章制度117项,初步形成内容完善、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规范实用的制度体系。特别是48项财务、审计、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每年邀请社会专业审计机构对财务运行进行审计等措施的实施,促使学院财务绩效考核连年位于省属高职院校第一名,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先进集体、省财政厅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达标优秀单位、资产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严格规范的管理是学院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征程上所作的有益探索。

    巩固示范建设成果 推进“质量提升计划”

    2011年,投入7000万元的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为巩固扩大示范建设成果,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内涵建设的长效机制,学院及时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预计投入7600万元,现已投入超过1亿元,实施八大项目32项内涵建设任务。配套制定了28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教学建设项目奖励管理办法。为优化人才培养软环境,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在加强教学督导的同时,强化了教育督导职能;实行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处科级干部包抓班级制度,确保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项目实施三年来,凝练总结出“学工合一,知技融通”、“实境教学,学训三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1234门课程标准(大纲);开发出42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80门网络课程;建成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省级、4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编写51本特色教材,其中“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省级优秀教材10本;编写校本教材37本,其中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校本教材14本;制作了国家级优秀课件16个、省级6个;行企校联合制定了三个专业的人才岗位职业标准,被行业认定为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新增国家行指委/教指委教学成果奖13项,新增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别是2011、2013年连续两届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

    集聚两校办学优势 整合资源改善条件

    2010年与原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两校专业、师资、设备、场所的优势;合校后,学院及时制定并实施了校园整合规划,相继投入3亿元,建成校办工厂厂房、两栋标准化学生公寓、明伦园学生餐厅以及塑胶田径运动场、天燃气锅炉房等基础设施,校舍建筑面积增加5万多平方米。投入1782万元实施了供电专线及校内供电系统改造工程,投入300多万元改造校园道路,实现了环形贯通;新建248个标准化视频监控考场、169个多媒体教室,实现所有教室多媒体和视频监控全覆盖;新建两个视频录播室,服务课程改革与建设;目前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有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理实一体化实训楼、学生和教师公寓、后勤服务中心等。到十二五末,预计投入累计超过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在建成后达到13万平方米,使学院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稳步推进校办工厂改制 着力改善实训条件

    2013年,学院审时度势,民主决策,规范操作,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校办工厂由“经营实训型”向“教学生产型”的成功转型,极大地增强了实训教学实力,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发展“瓶颈”问题。同时,按照“硬件争优、软件做强”的思路,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新建、改建60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建成1.5万平方米校内实习车间,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增加14940台(套),与182家企业合作共建了14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新组建的拥有251台(套)机加设备、价值达5300余万元的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在全国机械类高职院校中首屈一指;投资1000万元与欧姆龙集团合作共建的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是目前国内高校最大、技术最先进、水平最高的工业自动化实训基地;投入1660万元建成的3000平方米的材料成型技术实训中心设备性能、规模居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投入900万元建设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涵盖汽车4S店功能,综合水平居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投资1000万元与企业合作共建的西北首家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已成为面向社会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国家示范基地;投资810万元由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化工技术训练中心已成为西北地区设施优良、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化工类专业示范实训基地;投资500万元建设的面积700平方米的会计业务仿真实训基地,在省内同类院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被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累计投入1300万元已建或在建的土木工程各专业实训基地已成为彰显学院后续强劲发展的新亮点;实训条件的显著改善,有力推动了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提升。近三年学生国家级和全国专业学会级竞赛获奖总数达到172项,居省内同类院校前茅。

    调整专业体系结构 适应产业升级发展

    学院依托牵头组建的陕西省高职首批职教集团——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推进专业建设。探索形成了“多元联动”集团化运作方式,建立起“六措并举”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了“校企七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柔性顶岗实习”等10种校企合作模式。以此为平台,对接陕西产业集群,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做新做强机械、电气、材料、纺织类专业;做精做优数控、信息、服装类专业;做大做活土木建筑、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做特做亮化工、汽车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累计投入近1亿元,构建起“国家重点-省级重点-院级重点”三层并进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专业群。建成5个国家重点专业、两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专业,3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1个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建设专业。2013年,教育部从全国1816个央财支持建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专业中,遴选出268个专业建设案例,陕工职院两个专业全部入选并展出,同时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品牌专业建设案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通过在高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名师,在中级职称教师中培育教学能手,在青年教师中培养教坛新秀,形成名师分层培养机制;通过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安排教师到一线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形成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双向兼职,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形成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制度、课程建设“双骨干教师”制度和顶岗实习“双导师”制度;通过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论坛”、“立德树人论坛”等活动,着力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三年投入近1000万元,培训专任教师1228人次,其中288人次赴美、德、日、澳等国家培训学习,372人次参加德国职教专家来校培训。培育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技术能手2人;2011年,学院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教师组)团体一等奖。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力促校企文化相互融通

    学院坚持“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智育与美育相融并进”的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校企文化融合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大力推行“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在教学区域设立“企业文化长廊”和“优秀校友风采走廊”;定期举办“企业家讲坛”、“校友大讲堂”;专设艺术教育中心,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定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活动。每年邀请高水平艺术院团来校演出,用高雅艺术感染和鼓舞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学院获全国艺术类大赛集体奖14项、省级奖19项,获得全国机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连续五年获得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2013年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1项。2011年,学院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是全省同类院校中获此殊荣的首家高职学院。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增强开放办学活力

    按照“项目联结推动,职教搭台育人”的思路,与日本欧姆龙公司合作探索形成的“校企七联合”的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学院校企合作的特色和亮点;与国际跨国公司美国卡夫食品公司合作的订单培养已成为又一种国际合作的品牌;国家首批德国DMG数控专业领域合作项目、日本“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定点单位落户该院;美国欧特克公司授予学院为全省高职首所“设计创意教学中心”立项院校。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DMG数控实训基地、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与日本欧姆龙合作建成全国最大的欧姆龙员工培训基地;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双师教师。学院连续4年选派158名教师赴德国培训;与BSK共建的的“德语中心”已经成为“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西北德语培训基地。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按照“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思路,相继出台《学生职业资格及专项技能证书认证管理办法》、《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制度,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技能大赛专项基金、优秀新生专项奖励金等,对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进行专项补贴,对学生获取技能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进行专项管理、全额奖励。三年累计发放各种奖助金5988万元。学生在国家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76项,省级366项;双证书获取率达98.89%。2013年学生技能竞赛填补三项空白:一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填补了陕西省高职院校在该赛事上获国家级奖项的空白;二是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的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软件算量大赛中获一等奖,填补该院在该赛事国家竞赛上的空白;三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填补该院在该赛事国家竞赛上的空白。

    同时,学院积极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通过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优化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合作企业开发工作岗位等四种方式,保证就业率,提高签约率、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和基础薪资水平,推动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8%以上,在法士特集团、三星电子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达到38%。去年11名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聘任为“实验师”。优秀毕业生的岗位业绩,成就了学院的品牌效应,连续三届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畅”带来了“招生旺”。近三年学院招生计划持续增加,一志愿报考率、三本上线率、新生报到率连创新高,实现了招生工作的“开门红”和就业工作的“满堂彩”。

    昔经风雨铸精神,盛世蓝图续辉煌。陕西工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行业品牌专业、培养现代工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探索之路上向前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今后将继续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思路,强化教育优势,深化办学特色,励精图治,朝着“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职业示范院校”的发展目标奋力前行!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