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2014年“加多宝·学子情”助学通道正式开通

加多宝14年铺就发展型助学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30日   05 版)

    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志愿者与山区孩子一起玩耍。

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志愿者赴湖北红安开展公益活动。

加多宝“一课堂”支教活动志愿者给山区孩子上手工课。

    站在偌大的舞台上,面对着近百人的观众席,娓娓讲述自己成长和求学的故事——这对性格内敛的农村大学生孙钰涵而言,原本是“想想都害怕”的事情。

    但在不久前举行的2014年“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孙钰涵十分“淡定”地完成了这件事。他用洪亮而真挚的声音道出了自己的受助经历,也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我真的特别感激加多宝,在我和父母最困难的时候,伸手帮了我们一把,让我能够圆梦大学。”孙钰涵认真地说。

    2013年,考上北京化工大学的孙钰涵,曾一度觉得手中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太沉重了”。那笔大学学费,对他贫寒的家庭而言,像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后来老师告诉我可以申请加多宝·学子情助学金,我就试着报了名,没过多久就拿到了学费。”孙钰涵回忆道。拿着这笔5000元的助学金,他顺利进入大学,心里更多了一份感恩。于是,他在学校一方面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而在此过程中,还有了一个令他没想到的收获——经过各种活动的锻炼,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上台讲话不再紧张了”。

    14年来,像孙钰涵一样接受“加多宝·学子情”助学项目捐助的学生已达10175万名,资助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这项以“圆今日学子梦,造未来栋梁材”为宗旨的爱心助学行动,为贫困学生带来了圆梦大学、走出寒门的希望。更难能可贵的是,加多宝基于此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型助学”之路,引导受助学子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

    这一发展型助学模式,也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评价为“走在了公益助学的最前沿”。在他看来,加多宝14年的坚持助学,不仅是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给他们圆梦的机会,更是通过自身的行动示范,带动形成社会化、常态化的助学机制,“这也可以视作加多宝为践行‘以善促善,人人公益’企业公益理念写下的完美注脚,彰显了加多宝集团作为正宗凉茶领导者的风范和社会责任。”

    14年,绘就一幅公益助学蜕变路线图

    这条已走到第14个年头的公益助学路,是从“星星之火”开始的。

    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记得,那是2001年,“加多宝的规模还很小,全国就两个市场,一个在广东,一个在浙江温州。”王月贵跟同事在市场调研时发现,温州一些山区农村还是很贫困,也听到一些学生考上大学没钱交学费的事。“那个时候,我们对怎么做公益是没有概念的,就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有人有困难了,企业能赚到一点钱就帮助他。”王月贵说。

    怀着这个“朴素的想法”,2001年,加多宝拿出5.3万元,在温州发起了对首批13名当年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资助,也开启了这条漫漫助学路。

    王月贵对助学活动最初的情形印象深刻,“第一年我们在温州资助了13个学生,11个是贫困学生,两个是高考状元,第二年在温州资助了24个贫困学生,没有再资助高考状元,我们觉得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后来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此后的10多年,加多宝每年都会开展对寒门学子的助学行动,资助人数和金额逐年攀升,绘出了一幅公益助学的上升路线图,其中几个关键节点见证了加多宝在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和助学模式的不竭探索。

    2006年,加多宝集团的资助范围已覆盖了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8个省份的24个城市,将140万元资助款送到了280名受助学生手中。也是在这一年,加多宝首次开启公益岗位的相关活动,“受助、自助、助人”的公益理念逐渐形成。

    两年之后的2008年,加多宝公益助学项目资助范围扩大到14个省55个城市,资助学生715名,并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特别追加爱心善款,资助100名灾区高考学子、100名灾区震灾孤儿,总捐助金额已超过460万元。

    2010年,加多宝公益助学项目进入第10年,首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资助1200名优秀贫困学子,资助款达600万元。同时,还帮助1450名大学生走向全国29个省的公益岗位,并集合2001年至2009年的所有受助学子和爱心人士,组建“爱心大家庭”,号召全社会力量奉献爱心。

    在助学新10年开始之际的2011年,加多宝集团与5A级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根据社会反响追加1020名学子,当年总资助人数高达2020人,资助总金额1000万余元,并前瞻性地提出了“人人公益,全民助学”的目标以及“1帮2”助学的先进理念,这也标志着加多宝集团由企业公益向社会公益的成功转型。

    2012年,加多宝公益助学项目正式更名为“加多宝·学子情”。这个看起来普通的更名行为,实际上蕴含了另一番深意:加多宝集团表示,这次更名不仅是加多宝公益助学品牌的全面升级,更意味着加多宝将倾集团之力笃行公益事业。当年,加多宝还继续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出资1000万元,资助2000名贫困学生,并组织包括受助学子在内的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义卖、“一堂课”支教活动,继续践行传承“1帮2”爱心助学理念,同时借助微公益平台吸纳更多社会资源的加入。

    今年,“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加多宝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经理夏楠介绍,2014年,加多宝集团将继续出资1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寻找2000名寒门追梦学子,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同时,扩大与媒体的战略合作,通过文字和镜头传递爱心正能量,“让我们这个项目能够吸引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

    发展型助学,一股持续温暖人心的力量

    从2001年到2013年,“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已资助了10175万名贫困学子。这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让人既心酸又感动的“温暖”故事。

    来自广西三江县良口乡布糯村的90后苗族姑娘庞宇娟,通过采茶叶攒钱,供自己完成了高中学业,并在2013年高考中考出了528分的优异成绩,超过了广西的一本线。

    城市里的孩子可能永远都无法体会庞宇娟为此所付出的艰辛。

    因家境贫寒,庞宇娟的姐姐和弟弟先后辍学,妈妈身体不好,家里的收入全靠父亲在外打工维持。为了挣钱,爸爸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不想放弃求学,又不想给家里增添负担,庞宇娟就每个暑假去帮别人家采茶叶攒学费,经常一采就是十几个小时,回了家还看书复习到深夜。原来的存钱罐因反复存取而破损,一个简易的抽屉就成了她的存钱罐,也珍藏起了她的大学梦。

    从初中开始她就有了这样采茶叶攒学费的习惯,虽然已经很努力在打工,但大学学费对她而言,仍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能继续学业,她申请了“加多宝·学子情”的助学金,在加多宝的帮助下,圆了多年来的大学梦。

    同样的温暖故事,还来自中国地质大学90后大学生王春晖。这个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寒门学子家中还有一个哥哥,面对两个儿子的大学费用,父母曾一筹莫展。

    高考之后,王春晖从报纸上看到“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的信息,抱着一丝希望,填写了申请书,并顺利得到5000元助学金。进入大学后,王春晖不仅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用,还坚持以公益助学来回报社会。

    如今,他已成为一个公益团队的负责人,这支公益团队每周二和周四都会去北京市昌平区新源小学支教,为孩子们教语文、英语、音乐、美术、手工、阅读拓展等课程。王春晖坦言,是加多宝的资助让自己顺利进入大学学习,自己一定要回馈这份爱心。

    2012年8月,王春晖加入湖北的支教团队,参加了加多宝“一堂课”支教活动。他的热情感染了周围不少人,一名网站编辑与同事一起,通过王春晖的支教团队资助了两名贫困学子。

    王春晖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加多宝发展型助学模式的生动诠释。

    《加多宝公益白皮书》中对这种新型助学模式的定义是:通过学子资助、“一堂课”支教、爱心义卖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助学体系,在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体系化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使这种体系成为带动人才回流的一种可持续性助学模式。

    夏楠对此解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资金资助,还有更多帮助是在技能上,从根本上提升受助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和发展能力,让他能够自助,并在自助的基础上再去帮助别人,从而让更多人受到感染,参与进来。

    何振(化名)就是因为这种感染力,参加了“加多宝·学子情”一堂课支教。最初,是师哥蔡旭阳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加多宝·学子情”一堂课支教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了他。

    他所听说的故事里,师哥蔡旭阳在当地支教的第一天,就遇见了跛脚男孩沙马。“他挎着破损的玩具枪,冲着我们笑,那种灿烂的笑容感染了所有的支教老师。”何振记得师兄这样对他说。

    沙马和村里所有的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喜欢踢毽子、打篮球、倒立、打水漂,沙马尤其擅长打篮球,可以单手就抛出一个三分球。

    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9岁男孩,却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沙马自小丧父,靠母亲种地和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活。幼年时,沙马因意外腿部骨折,在县医院治疗后留下残疾,左腿脚腕处骨骼变形,无法正常行走,并随着年龄增加日趋严重。后来,沙马的叔叔带他到市里的大医院寻求医治,但医生告知的医疗费用,是沙马家无法承受的。

    蔡旭阳了解了沙马的情况后,决定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他们联系了一起来的支教队友,通过网络微公益募捐平台发布信息,得到了爱心网友的积极响应,为沙马筹集了两万多元的手术费。后来,沙马接受了手术,现在,他已经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奔跑、跳跃。

    “身边人”蔡旭阳的事迹,让何振这个小师弟感受到了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受此影响,他在去年暑假期间也参加了加多宝的一堂课支教活动,结识了一群贫困山区里的孩子,在跟这些可爱质朴的孩子上课、游戏的过程中,何振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历练与成长,“我觉得‘一课堂’充满了‘魔力’。”

    今年,也将有更多志愿者和受助学子感受到这种“魔力”,“我们将继续搭建传承爱心平台,组织志愿者和受助学子参与一堂课支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开拓视野,为更多孩子点亮梦想的火种。”夏楠说。

    以善促善,人人公益

    除了持续开展助学行动,加多宝在其他公益领域也一直不乏“大动作”。汶川、玉树、雅安地震3次的亿元捐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余姚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以及“阳光操场”、“筑巢行动”等公益项目中都少不了加多宝集团的爱心援助。

    据王月贵介绍,加多宝目前的公益投入板块主要有4个:一是“发展型助学”,以助学支教为内容,不仅有“学子情”、“一课堂”,还有“阳光操场”、“爱心书包”等几个小项目;二是“建设型扶贫”,支持中国灾害救助和扶贫;三是环保公益,水资源的保护等;四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把凉茶品牌打响做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多宝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建设型扶贫项目,该项目旨在为灾后农村社区提供资金、机制建设、生产、运输、销售等支持,被视为从传统灾后扶贫向产业扶贫转变的创新探索。

    事实上,不论是发展型助学,还是建设性扶贫,加多宝10多年来在公益事业上探索和投入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份执着背后的驱动力,夏楠解读为:跟公司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有关。加多宝的企业文化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个人核心能力”4个层面,其中“个人核心能力”的第一条就是仁爱廉洁。“我们认为爱其实是一种能力,你能够去爱别人,一定有能力把这种爱转化为一种行动。在这种基因的传承下,加多宝才会坚持不懈地去做公益事业,通过这种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去推广,坚持下去。”夏楠说。

    在不懈坚持的过程中,加多宝也收获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成为“首家全民公益示范企业”,获得中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被评为“新中国六十华诞60个爱心榜样”之一……

    荣誉的背后也少不了信念的支撑。加多宝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念,只要适当引导、激发,让每个人都愿意付诸行动,就能实现巨大的改变。为此,加多宝在每一个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融入“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理念,大力倡导全民参与。

    在王月贵看来,“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加多宝希望通过自身的点滴努力,以善促善,带动更多公益力量关注并参与公益,营造一个‘人人公益’的美好氛围,让公益慈善在更大范围传播下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王素洁)

加多宝14年铺就发展型助学之路
2014“加多宝·学子情”发出助学召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