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每次打电话,妈妈总是问我想不想他们,我都会说不想。
不知为什么,初来北京,心中空落无依,总是能想起家乡和以前的同学,但很少想起父母。也许是觉得与父母的关系不会有什么变化,回到家还是一样,所以心安理得,甚至为逃离父母的管束而窃喜。直到后来才知道,这些失落,都深深浅浅地刻在我与父母之间。
老师让我们写教育自传、写自我剖析,都会提到父母。那时回顾这将近20年中与父母的相处,只觉得无从下笔。或许是因为与父母有很多不一致,也许是因为在学校待得久了更习惯与同学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是很愿意和父母聊天,也不喜欢一起出去。我觉得我与父母之间似乎有一道屏障,对着他们,或许我可以平常地讲述别人的故事,却说不出自己的感受。
前段时间,老师让我们给父母写家书,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写了些什么了,大概是提到了一些过往的感受。写完之后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尴尬,而收到父母回信时又不由自主地流泪。我想,那大概算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谈吧。我才明白,面对父母,其实不必那样小心翼翼,因为在他们面前,我永远都是那个没长大的孩子,而他们,能微笑着包容我的幼稚与倔强。
放了一个月的假,离别时才感觉相聚的短暂。我好像刚刚开始有一点懂得愧疚,便又要远离。因为妈妈经常上夜班,所以每隔一天,就会有一个寂静的晚上,爸爸一人坐在家里看电视,而我,身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我舍不得离开,甚至有些害怕,害怕听到他们的叮嘱——那些唠唠叨叨的叮嘱里让我难以面对的,就是这些缠绵的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