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0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记者实地探访“晋陕豫一体化”

有个地方叫“黄河金三角”

本报记者 辛明 骆沙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06日   03 版)

    资料图片

    近几年,建设国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试验区”),成为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发展的“头等大事”。

    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40号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要求把这一地区建成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该区域地处我国中部、西部接合带,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区,在全国大流通中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试验区建设发起人、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合说。

    陕西:协同合作尝“甜头”

    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设立让渭南市尝到了“甜头”。

    渭南地处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有丰富的山水、人文等文化旅游资源。“渭南现有已开放旅游景区景点30多个,其中国家A级景区24家。”说起渭南的旅游资源优势,渭南市旅游局长冯新民如数家珍。

    背靠旅游资源富矿,借助黄河金三角的发展契机,当地迸发了勃勃生机。近年来,当地旅游经济收入占全市GDP的比例逐年攀升,从2001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0%。

    据冯新民介绍,近两年,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高达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4%。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36.29%。

    以渭南市大华山旅游发展项目为例:2013年,渭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政策体现了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环境有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大华山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冯新民说。

    《意见》涵盖了几点重要思路。“首先是深度开发华山核心产品与华阴市休闲中心产品。华阴市、潼关、华县、大荔、合阳五县市将重点推动25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完成总投资200亿元。”据冯新民介绍。

    在确立方向的前提下,当地政府不断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对华山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联合其他主体推进混合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措施。

    “我们还率先在华阴、潼关实行市内公交车景区专线免费乘坐,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高速路、国省道100多个旅游标识牌的设置安装。”冯新民说,“市政府还建立了大华山旅游目的地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相关办法,并确保每年设立1.6亿元的大华山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我们的目标是,在黄河金三角发展大背景下,到2016年年底,把大华山旅游区打造成设施配套完整、交通四通八达、旅游效益明显的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实现接待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0亿元。”冯新民说。

    在渭南市市长奚正平看来,黄河金三角区协调发展获批,必将进一步加强“三省四市”的联动发展。“几个地区间通过合作,破除行政壁垒,变发展之阻碍为合作之优势,共创文化旅游新名片、同享区域客源大市场,既降低了出游成本,又提高了旅游企业收入,为区域旅游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奚正平说。

    事实上,三省四市之间的协同合作并不止于此。在果业领域,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9年7月,四市果业系统在运城联合成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果业产业发展联席会”,通过了《试验区果业产业合作发展实施意见》,揭开了四市果业全面合作的序幕。

    2010年4月,苹果产业发展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随后,四市在“黄河金三角果业发展联席会”统一协调下,联合制定了《果业产业技术培训规划》,先后培训果农3.7万余人,脱产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

    2013年7月,三省四市在运城稷山县召开了果品包装贸易洽谈会,签约合作项目及部分产品购销合同9个,成交额达5亿元。2014年1月10日,四市注册成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果业产业发展协会,这是我国唯一一个跨省交界地区成立的行业协会。

    “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处在世界最佳的苹果生产带上。多年来,在四市通力合作和大胆创新下,当地苹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浓缩果汁年产量90万吨,更是占到全国的3/4。相信,经过进一步整合提升,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试验区办公室主任陆世生对黄河金三角地区苹果产业非常有信心。

    山西:搭乘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在山西,黄河金三角试验区让当地经济发展搭上了“快车道”。

    临汾市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以“转型跨越”和“四化一体”为主旨的战略部署,积极对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根据实际研究制定了《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2013-2025)》,作为指导“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未来5~10年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据临汾市市长岳普煜介绍,“‘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是临汾市人口最集中、经济社会最发达、立体生态环境最优越的核心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对于形成核心经济引擎、推动区域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汾市委为打造这条‘经济带’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措施。首先,从保护‘一川清水’的战略出发,抱着重现临汾秀美河川,再现‘花果城’风采,为黄河金三角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区域范本的信心,整合了当地优势资源,集中打造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的活力区和示范区,使临汾成为促进金三角区域合作的强力引擎。”岳普煜说。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岳普煜表露了更大雄心:依托沿汾河区域交通、文化、生态、经济优势,集中打造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的引领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沿汾崛起、两翼齐飞”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突出开放合作。经过10~20年的持续努力,努力把‘经济带’建设成为引领黄河金三角的核心增长极、中部崛起的强力引擎。”岳普煜说。

    “到2025年,当地将打造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带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全国先进水平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岳普煜说。

    “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环境下,我们更要大胆探索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岳普煜表示。

    运城市也是经济快车的受益者。市长王清宪说,“近年来,运城市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五大战略重点之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取得了明显效果。”以新绛县为例, 2013年生产总值完成70.5亿元,同比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3%。

    “新绛县立足农业发展,在菜、粮、果、畜、药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以壮大蔬菜产业为突破,使得现代农业得到迅猛发展。”新绛县县长田艺彬说。

    在蔬菜发展上,县委、县政府按照产业发展实情,适时将扶持的重点由过去每建一个温室大棚协调贷款2~3万元,转变到现在栽植优质种苗每株补贴0.25元,鼓励菜农提升蔬菜品质,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除了加大蔬菜旧棚升级改造、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政府层面还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测体系。在政策带动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万亩,产销量达14.2亿公斤,产值超过16亿元。仅蔬菜一项就可为农民提供年收入的64%。”田艺彬说。

    目前,当地知名品牌“绛州绿”蔬菜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直接进入港澳市场,并成功走入全省70多家大型超市。其中,供港蔬菜检验合格率达到99%。全县共发展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6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51家,被评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

    三省四市协同发展还为当地带来了诸多招商引资的机会。据了解,近3年当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70.84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45.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抢抓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GDP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全面实现翻番目标。”田艺彬说。

    不过,田艺彬亦坦言,当地发展虽然面临大好契机,也存在挑战。“当前还需要努力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支持,加大财税、投融资、人才等政策扶持力度,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洼地。”

    河南: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

    作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重要一角,三门峡则通过大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吹响了经济转型的强劲“号角”。市委书记杨树平说,“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在这场变迁中,始终站立在改革开放的高度,积极服务三门峡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让出口好起来”,这是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大当地的出口优势。黄河金三角的建立提供了客观环境。”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赵奇说。

    一组数据足以证明当地出口领域的飞速发展:2014年1月至4月进出口总计1061批,货值11684.5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6.1%、46.8%。其中,出口货值达8161.52万美元。

    为了创建良好的通关环境,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打破鲜活农产品不能享受直通放行的先例,将三门峡市4家出口鲜苹果企业列入黄岛口岸直通放行名单;为了加大分类管理力度,将4家企业列为出口一类企业,提升通关速度,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帮助企业认识和熟悉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标准,有效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地积极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三门峡市有两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建设数量和质量全省领先。

    在加快“走出去”速度的同时,三门峡不忘“把企业请进来”。“黄河金三角的建立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引入外部优势资源的机会。”赵奇说。

    多年来,作为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三门峡却没有企业自营出口。品质优良的食用菌一直都被外地客商低价收购高价出口。面对这样的现状,三门峡检验检疫局决心牵线搭桥,引入优势外部力量,助推食用菌本地出口。

    为此,检验检疫人员走乡串村,深入种植户,了解种植规模,进行技术指导;带领相关部门前往南阳、湖北等地参观调研,让种植户和企业亲身感受出口带来的商机。最终,历经多方协调,三门峡检验检疫局成功促成国内食用菌加工企业福建闽洋食品公司落户当地。

    目前,三门峡食用菌出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家企业到数花齐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门峡检验检疫人还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高端水果市场。经过周密准备,2013年9月底到10月初,三门峡苹果对加拿大和智利注册喜获成功,获得国际高端水果市场准入“通行证”,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苹果出口带来新机遇。

    2012年年底,为支持黄河金三角600万亩果品产业发展,国家批准在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设立国家果品与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2013年5月该实验室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国家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一员。

    据了解,自《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批后,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先后出台了十项措施支持区域协同发展,为促进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型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地的产品从无人知晓到走出国门,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人一路迎难而上。”赵奇说,“如何让果农和菌农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是我们长期的思考、探索和追求。我们会牢牢抓住黄河金三角的发展契机,让更多农户的腰包‘鼓起来’。”

贪官的“廉政语录”价值几何
有个地方叫“黄河金三角”
工伤先行支付“落地”为何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