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浦东参加一场公益活动、当一回志愿者,就像在“淘宝网”上购物一样简单——你只须登录“淘公益”网站,限定区域、项目类型、持续时间、活动时间等就能搜索到适合自己的公益活动,并点击“我要报名”即可。
浦东一家外企的IT男吴小龙,如今已养成了在“淘公益”网站上“购买”活动的习惯。每参加完一次活动,吴小龙都会到“淘公益”网站上“签到”,给这项活动一个“好评”,再写两句评语。同时,他自己能获得公益积分,这些积分未来或能兑换超市券、体检券等。
直到当了十几次志愿者后,26岁的吴小龙才发现,原来这个“方便、时髦”的网站是浦东新区团委的“杰作”,“以前上学时觉得团组织的形象有点严肃,现在看来,还挺潮”。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淘公益”网站上线两年,期间一直朝着“让青年人使用更方便”的方向不断改进。迄今,已有366个公益社团在该平台上“开店铺”,33966名志愿者注册成为会员,日访问量2000余次。
让公益组织与个体志愿者“供需不对接”走出窘境
团组织以公益活动吸引年轻人,年轻人以当志愿者为时髦——这在全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具体到每一个公益组织和每一名个体志愿者,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那些没有挂靠单位、又未与共青团建立联系的“草根组织”,他们搞一次活动,找年轻人参加是一大难题;而那些离开学校、在外企工作脱离团组织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满腔的“爱心”和热情,却无处释放。
“别看现在参加公益活动很多、很时髦,真要报名参加一场还真不容易。”桑迪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从5年前开始,她就开始留意报名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然而却“困难重重”。
桑迪告诉记者,她过去一般通过国内各大论坛的公益板块“挑选”合适的活动。这一过程,与其说是“挑选”,不如说是“海选”,“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活动,全都扎堆儿在一起,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
桑迪所指的“合适”,与大多数白领志愿者挑选公益活动的标准差不多——离家近、不定时、尽己所能。桑迪坦言,这样的公益活动,不容易找。
去年,她通过百度搜索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点击进入网页后,她发现了“淘公益”网站。“刚看到这个网站时,特别兴奋,我发现以后可以一直用这个网站找活动、报名。”桑迪现在是“淘公益”网站的一名全职志愿者,她主动加入到网站运营团队中,给网站更新提出各种用户体验式的建议。
与此同时,草根组织“缘梦之家服务社”社长徐增也在“淘公益”网站上找到了志愿者。每周一,“缘梦之家”都要在“淘公益”店铺主页上发布本周的公益活动,其中“走访劳模、老兵”系列活动最受欢迎,信息发布20分钟内就能招满10个人。
这在过去,是徐增想也不敢想的“效率神话”。记得有一次,“缘梦之家”要招募20名志愿者,徐增把信息发布在豆瓣、西祠等各大论坛上,一个星期连15个人都没招满,还有好几个已报名的志愿者或因为没看清活动地点、或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参加。
“活动信息到不了真正‘对的’人的耳朵里,每搞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对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在进驻“淘公益”网站之前,徐增从未与团干部打过交道;用惯“淘公益”网站后,他主动和街道团干部聊起天来,“不是吹捧,是真心喜欢这个网站,很方便”。
据浦东新区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淘公益”网站上目前注册的志愿者,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记者注)和来自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张江男”。
“用户体验式”服务挑战团干部智商
6月13日周五晚上8时,浦东新区团委志愿者工作办公室内,志愿者工作负责人顾倩和她的3个同事还在加班。这些人既是团委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淘公益”网站的运营团队成员。他们如今正面临艰难的“转型”——如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淘公益”这个完全靠市场美誉度存在的网站办好。
顾倩现在一开口就是“美誉度”、“忠诚度”等品牌推广专用词语,除此之外,她还抛出了RFID(即射频识别终端机,物联网推广工具之一,记者注)这样的“IT高阶”词语。
在浦东郊区的周浦医院,医院团委书记周丽娜手捧着一台RFID终端机兴奋不已。她拿出一张磁卡,在仪器上碰了一下,“你看,这就给你做志愿者积上分了”。周丽娜手头现有20张这样的磁卡,她暂时还“不敢”往下发放。
“太少了。我已经跟院领导申请,全院每一名青年志愿者都要发一张。”她憧憬着未来医院义诊时的场景:“每一名志愿者都可以刷卡积分,活动信息全部公布在‘淘公益’上,每次义诊社区志愿者招募全在网上进行。积分可以在医院小卖部、食堂换购产品,还可以兑换医院体检券。”
这台令周丽娜兴奋的RFID终端机,是浦东新区的团干部们为让“淘公益”实现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互动,记者注)专门挖掘的“新玩法”。
有一个问题,至今困扰着顾倩——志愿者们通过“淘公益”网站报名参加活动很积极,但参加完活动,回到“线上”给出活动反馈时总是缺乏耐心。有一部分活动,报名者众多、参加者众多,反馈却少得可怜。
顾倩说,是否积极评价活动和是否看重积分,将影响志愿者们对网站的忠诚度和黏性。就像“淘宝网”一样,那些热衷于“评价”和“积分”的买家,一般都是钻石级的买家。
随着对网站运营的深入体验,团干部们也开始深谙网络人气的聚集之道。
“1200元认领帮扶云南勐腊的一名贫困儿童一年”的“助学接力”、“自掏路费去某贫困山区支教两个星期”的“支教接力”、“为山区孩子捐赠一件过冬衣物”的“暖心接力”——这些接力系列项目是“淘公益”网站用来聚集人气的大事儿,由浦东新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
其中,“1200元认领山区儿童”项目刚刚公布的5个儿童名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18名志愿者争抢。
浦东新区团委书记陈希告诉记者,“淘公益”网站不同于以往团组织“满天星式”的活动,未来,它将成为浦东新区团委的一个“老字号”,“即使人员变动,这个网站也会延续传承”。
“轨迹化”考核倒逼基层团委“改革”
陈希刚刚上任不久。上任第一天,团区委工作人员就给他送来一沓已经印好的名片。名片背面有3个二维码,除浦东新区团委的官微、官网外,第三个二维码就是“淘公益”网站的微信公众平台。
除了名片上的宣传之外,事实上,在浦东新区团委,对于“淘公益”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全区团干部的评价机制层面。从2014年年初开始,浦东新区的团干部考核不再沿用工作总结、PPT演示演讲的“老方法”,而是采取“轨迹化”考核方式。
基层团干部们不再需要上交工作总结、工作汇报,一个街道、一个社区的团的工作是否合格,将直接由团区委在“线上”进行考评。全年搞了几项工作,每项工作重点是什么,搞了几次活动,哪些是品牌活动,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参加活动……所有工作都由网络数据“说了算”。
周洋是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的团委书记,现在,花木街道大部分青年社团、街道志愿服务队、社区志愿队的工作都在他的要求下转到了“淘公益”网站上。上述所有,都将计入他的年底考评分数中。
考评方式的改变,多少让他有些“硬碰硬”的感受。过去,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年底那一个月的“汇报准备”上;现在,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平时与各个社区团干部的交流协调上。
“以前社区搞个小活动,他也不汇报。到了年底,我的总结报告里,也不会提到某个社区的小工作。”周洋所在的花木街道有42个居民区,而他每年年底的总结演讲只有8分钟时间,不可能把每一个居民区的工作都点到;而如今,每一个居民区哪怕一项小小的只能形成300字信息的小工作,他都会关注,“大小也是一个项目,也有青年人参加”。
因为团组织及其周围青年社会组织“行事方式”的转变,一大批过去“找不到”的年轻人加入到团委的活动中。
周洋介绍,花木街道因为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中间,聚集了大量金融业白领和IT精英。然而,以往社区团组织搞活动,出现最多的却不是这些青年人,而是社区里的大姐、大妈,“团支部书记上班的时候社区里的年轻人也上班,团支部书记上门推广活动时,只有大姐、大妈们在家”。
如今,“淘公益”网站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社区团支书在网上发布活动信息,社区附近的“白骨精”们在线上直接报名参加,街道团委年度考核不必再整理素材,年底直接刷“淘公益”就行。
理想的未来是,等“淘公益”再被“养”大一些,公益组织会以该网站上的星级、排名为荣,每做一次活动,都朝着“求好评”的目标而去;企业机构会以网友评价为依据,确定公益项目合作伙伴或捐赠钱物走向;网友能精确定位找到自己适合的公益活动,并报名参加获得积分。
“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关注‘淘公益’平台,成为广大团员做公益、献爱心的载体,成为浦东青年的公益‘淘宝网’,那我们就成功了。”团浦东区委书记陈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