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13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记力促民族团结融合的青年民间使者库尔班江·泰吾克力

本报记者 谢湘 实习生 李文祎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13日   01 版)

    7月5日下午4时58分,由汉口开往兰州的T192次列车准点从汉口站缓缓驶出。卧铺车厢里,武汉塔里木清真饮食公司11名维吾尔族员工坐在一起。

    这是开往故乡方向的列车。他们的家乡在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那里距离武汉约5000公里。回新疆的车票,公司提前20天就给大家预定好了。这是公司的一项福利:暑期探亲,路费全包。

    自2005年暑假开始,24岁从武汉大学创办清真餐厅起步的在校大学生库尔班江·泰吾克力,首次回家乡招聘本民族兄弟来武汉就业,十年间他创办的塔里木清真饮食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多民族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的大家庭。

    目前公司170余名员工中,有维吾尔族、回族、撒拉族和汉族,他们不仅成为支撑12所高校17家清真餐厅正常运转的基本力量,而且走上了民族融合的致富之道。

    在员工眼里:“库总不仅是大哥,更是靠山”

    “我把孩子交给你,你该不会把他带到内地给卖了吧?”

    2005年夏日的一天,艾买提江的妈妈——艾迪瓦罕大婶一直用疑惑的眼神紧盯着站在面前的库尔班江。她很担心即将远行的儿子会不会流落街头沦为小偷或者被人骗去卖羊肉串。

    艾买提江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跟着爸爸学做馕。自从到武汉大学清真食堂工作以后,库尔班江是艾买提江最亲近、最贴心的大哥。

    第一次远离家乡,因为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深感孤独的艾买提江几乎天天想家、想妈妈,库尔班江常常来安慰他,还同意让他提前预支一个月工资寄给妈妈,让她放心。

    渐渐地,艾买提江坚定了留在武汉的决心。他工作主动,勤奋好学,除了做馕,他还学会了切菜、炒菜等多种厨艺。2006年暑期放假,艾买提江第一次回家探亲,便兴奋地向村里的年轻人讲述他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在新学期快要开学的时候,他把哥哥和弟弟先后都带到了武汉。

    如今,艾买提江三兄弟都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清真餐厅工作。他们的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每个人都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在老家购置了汽车、拖拉机,还把妈妈接到武汉来小住。今年他们在武汉又新买了一辆商务车。

    “库总不仅是关心我们生活的大哥,也是值得我们信任的靠山。”艾买提江打算在武汉长期留下来,“我要让孩子在这里上幼儿园、上小学和中学,将来还要在这里上大学。”

    回族小伙子马军有相同的感受。

    来自青海海东地区的马军,8岁那年父母离异,在跟随父亲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便独自出来闯荡。

    经朋友介绍来这儿工作以后,缺少亲情关爱的马军从库尔班江那里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温暖。在库尔班江这里,他不仅找到了工作,还找到了事业新的起点——他从最初做拉面的打工者成为清真餐厅独当一面的负责人,后来又成为协助库总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对公司下属餐厅的检查、督导和考核工作。

    每当马军表示感激之情,库尔班江总是淡淡一笑,拍拍马军的肩膀,“别想这么多,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在维吾尔族学生眼里:库总不像老板,更像学长和老师

    这个学期,今年34岁的库尔班江几次作为特邀嘉宾,先后出现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新疆籍学生交流的现场。

    有过和少数民族学生相同经历的库尔班江非常愿意出席这样的活动,“我有责任帮助新疆的学弟学妹们尽快融入学校、融入社会”。

    在巴依阿瓦提乡长大的库尔班江,和当地许多小巴郎子一样,从村里的小学读到乡里的初中,再读到县里的高中。在完成了人生初级的“三级跳”后,199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尽管这样,库尔班江感觉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在新疆农业大学上预科班的时候,全班30个同学,一直保持“头戴鸭舌帽、留着小胡子”装扮的只有两人,而库尔班江就是其中的一个。辅导员老师苦口婆心相劝,“能不能把形象改变一下?”库尔班江没有吭气。2001年秋季,他是留着“修剪得非常漂亮的小胡子”来武汉大学报到的。

    “那时我在校园中很打眼,人家一看就知道我是新疆人。直到大三的时候,我才将帽子取掉,把胡子刮掉。这时我再照镜子,发现自己不仅显得更年轻、更精神了,因为戴帽子带来的压抑感也一扫而空,我和汉族同学更容易打成一片了。”

    因为语言障碍、环境不适、学习困难等种种原因,从新疆来内地读书的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习惯扎堆儿单独在一起,而不去参加班集体活动。时而还有这样的传闻,临到考试的时间,个别新疆学生还不知道考场在哪间教室。

    库尔班江用心开导他们,“进入校园,首先就要尽可能地走出所属民族学生的小圈子,积极走进班集体的生活,和更多的汉族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和学习成绩”。

    武汉大学医学部2013级新疆籍学生有50多人,可是一学期结束后,今年又有30多名其他专业的新疆学生申请转入医学专业,学医人数一下子猛增到80多人。库尔班江听说这一信息后有点着急。

    交流会上,他十分认真地告诉学弟、学妹们:“学医固然是一个很好的专业,但是大家认真想过没有,如果都挤在一起学医,将来回去后留给你们的工作岗位能有多少?我们新疆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阶段,需要机械、建筑、计算机、金融等多方面人才,大家的眼光一定要放得更长远、更宽广一些。”

    新疆人眷念家乡,当地老百姓有一种说法,“宁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馕,也不愿意一个人跑到远处去吃肉”。库尔班江告诉同学们:“这种狭隘的观念还是与新疆地处边疆、环境相对封闭有关。现在都是全球化的时代了,我们不能因地域的划分限制了个人事业的发展,能留下来的同学应该尽量留下来。”

    武汉大学今年毕业的33名新疆籍大学生,有11名考上了研究生。这也让正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读MBA的库尔班江十分高兴。库尔班江的现身说法让新疆籍学生容易接受,在他们的眼里,清真餐厅的库尔班江不像是老板,更像是学长和老师。

    在库尔班江心里:促进民族融合是个大事业

    今年6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家刊发了库尔班江在湖南、湖北12所高校创办17家清真餐厅的消息,各媒体也纷纷跟进。一时间,库尔班江成了知名的新闻人物。全国各地邀请他去大学办清真餐厅的电话、短信特别多。

    库尔班江笑着说,从我的本心来讲,我最大的愿望是当一个电气工程师,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什么创业者、企业家。再说,赚钱也不能选择在学校办清真食堂,客流量有限,价格压得很低。从西部来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价格太高,他们就吃不起了。

    当年促使库尔班江创清真餐厅的最初动因是因为大学校园没有适合民族学生口味的饭菜,有些学生因此甚至宁愿退学回家。

    “在清真食堂做饭的都是汉族师傅,大学三年,我们每天吃的菜换来换去就是两样:清炒土豆丝和手撕包菜!”2004年12月,在大四课程基本结束的时候,有两个新疆同学跑来找担任学生代表的库尔班江商量,“我们自办一个清真餐厅为同学服务”。

    在创办清真食堂的过程中,武汉大学后勤集团给了库尔班江很大的支持,不仅免费提供了营业场地,还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最让他感动的是,为了把他留下来,校方也想了很多办法。

    库尔班江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尝试,竟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彻底调转了一个方向。

    对国家关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他一向非常留意。他注意到,由中央2000年启动的内地新疆高中班办班14年来,已经历了11次大规模扩招,招生规模从最初的每年1000人达到现在的9000多人,从今年起又扩大到1万人。照此计算,每年在内地读高中的学生总数将达到4万人。

    今年先后发生在昆明、乌鲁木齐的暴恐事件,曾让库尔班江深感担忧。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又在北京举行。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中央的坚强决心和多重举措让他感到,吸引新疆更多的年轻人来内地学习、就业,将成为一个大趋势。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要想留住一个人的心,先要管好他的胃。”库尔班江坚定地相信,少数民族学生吃饭不是个小问题,事关民族融合的大事业,把清真餐厅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的事业,一定大有希望。

山村寄宿制学校放假了
“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上海率先启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
北京将建国内最严地方环保标准体系
江苏镇江团组织为返乡创业青年寻找“存在感”
公租房“下乡”圆贫困农民安居梦
海口小升初改革引发争议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