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的城市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而要求小餐馆小店铺关门一事,引发社会质疑。就在公众批评某市这一做法的同时,“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绿化先进城市”等各种名目繁多的城市检查评比也被网友摆上台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23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身边的检查评比多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62.9%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的检查评比过多,其中21.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71.2%的受访者对各种名目反对的检查评比表示反感,觉得劳民伤财。78.2%受访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清理各种检查评比。
71.2%受访者直言反感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
楼道的墙壁被重新粉刷、多年未动的卫生死角被清理干净、挖掘机开到小区里来清理多年未动的垃圾、平时占道经营的小商贩一夜之间全都不见了……说到此次本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市民邢先生最大的感受就是身边的环境变好了。他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去路边的一个公厕,竟然发现厕所里整齐摆放着抽纸、干手机和香皂。而按照以往的情况,这样的公厕只要能保持干净、没有异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是对于这种改变,邢先生也有自己的担心——这样的状况能保持多久呢?显然,邢先生很清楚,检查过后,商贩们一定会迅速回来,用更影响环境的经营来弥补损失。
甘肃省兰州市某小学教师王敏也觉得自己身边的检查评比太多,随便一列,就能列出“卫生工作检查”、“安全工作检查”、“德育工作检查”、“课间活动检查”等好长一串名单。最让王敏苦恼的是,这些检查不但多,往往还会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有的时候正在上课,学校听到领导要来检查,就让大家停下工作赶紧突击搞卫生或者准备材料。
对于“卫生城市”、“生态城市”、“绿化先进城市”与“园林城市”之间的本质区别,北京某国有企业员工陈琳(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编者注)一直没有搞懂。之前,陈琳在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作社区工作者,经常要应对各种检查。有一次,街道为了应对检查,一连几天都组织所有的公务员包括社区人员一起走上大街巡逻,不但要劝阻小商贩,还要边走边检烟头等小垃圾。而仅这一项检查,就是一年一小检、三年一大检,弄得大家苦不堪言。
对于这些“奇怪”的检查,陈琳和她的同事们私下都有着不少异议,觉得简直是形式主义、劳民伤财。
此次调查显示,仅13.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觉得很有必要,15.2%的受访则表示“不好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表示,通过检查评比来看相关工作、标准是否落到实处,然后进行结果奖罚,这是国家治理中一个非常惯用手段,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很多单位和部门为了评比而评比、为了检查而检查,用形式主义使评比检查发生了异化。
82.3%受访者承认身边人在应对检查评比时有形式主义问题
检查评比为何为泛滥成灾?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郎佩娟认为,这源于一些政府部门管理方式的粗暴与管理能力的缺乏。她指出,许多政府部门习惯动不动就搞评比,其实是想靠这种方式去动员相关方面,把已经存在有一段时间的问题好好整治一番。但问题是,整治的这段时间过去,问题马上又回来了。
一些政府部门爱用检查评比的方法去管理,其实是因为它们不愿意,甚至已经不会采取日积月累式的管理,郎佩娟说。“但是,我们很多政府机关对这种深层次的工作不重视,只习惯于在一段时间里发动群众,造声势、造舆论,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但其实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了。”郎佩娟说。
而最让郎佩娟担心的是,许多检查评比可能会沦为寻租的手段。她介绍,如今许多非官方组织热衷于搞各种评比,本身就动机不纯,就是为了通过评审费等手段来牟利。
“当前检查评比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赵成根直言,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围绕公共的需求、公共的问题、老百姓的愿望去做事,而是围绕检查评比的要求做事,把公共管理的方向完全搞错了。
调查中,10.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大多数的检查评比对实际改进工作有作用,33.9%的受访者表示一般,53.2%的受访者表示大多数没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高达82.3%的受访者承认,身边人在应对检查评比时有形式主义问题。
78.2%受访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清理各种检查评比
调查中,78.2%受访者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清理各种检查评比。
实际上,中央早已有所行动。早在2006年12月至2008年,监察部就会同国务院纠风办、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评比表彰活动进行了清理。全国行政等系统撤销项目70461个,保留项目2356个,其中行政等系统中央单位保留项目377个,总撤销率为97.76%。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对这种做法表示赞同。他认为,对于当前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应该一个一个地清理,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都要弄清楚,解决无效评比、重复检查等问题。此外,他建议,政府主办的各种检查评比,规则、标准应该透明,实现阳光运作。同时,也应该鼓励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第三方中介组织参与到官方的检查评比中来。
“总体来讲,检查评比这一类的管理手段,政府还是应该尽量少用。自信的城市往往不会热衷于各种检查评比,因为城市搞好了其实没必要去评,现在之所以喜欢评来评去,其实是大家都没有搞好。”毛寿龙说。
检查评比是需要花钱的,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对此,赵成根建议,要想管住检查评比泛滥的问题,就要从财政预算的源头把关,从国家财政管理的源头上控制举行检查评比活动的空间。
郎佩娟指出,政府举办的检查评比在政府管理的学术研究中被称为行政奖励。对政府而言,按照“法无规定即禁止”的原则,每一个行政奖励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因为有关部门的一个文件或者相关领导的一句话,就搞一个检查评比。
“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好像不搞轰轰烈烈式的检查评比就不会做事情。”郎佩娟表示,解决检查评比泛滥的问题,根子上还是要政府转变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一些政府部门不要总担心,不大张旗鼓地做一些事情,别人就不知道它干了什么。实际上,政府应该把经历放在平时日复一日的管理上。“润物细无声”式的管理,不但更受老百姓的欢迎,成本也更低。
本报记者 向楠 实习生 李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