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1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这次车改,我看行

任大刚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19日   01 版)

    新一轮公车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从1994年中办、国办颁布《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历经20年,车改一直未能取得成功,其中艰难,众所周知,受益者不高兴、不赞成、不答应。不过,中央最新颁布的公车改革路线图,无论是利益相关的公务人员,还是普通公众,支持新改革方案的声音占到了绝对主流。

    任何改革,说到底,都是对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有它的惯性,一项制度一经设立,就可能有人依靠该制度谋取或大或小的利益。当制度需要调整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就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公车使用制度就是如此。一项改革20年才得以实质性推动,关键是附着在公车上的不合理既得利益无法处置。

    而这次新车改方案遇到的阻力比预想的要小,首先是因为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和之后的“反四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很多人的观望态度,加之近期反腐败斗争中,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纷纷落网,社会上已经形成共识。不合理的既得利益不是碰不得,是一定要改革的,其中就包括公车改革。而动真格的“反四风”和强力度的反腐败,也触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尤其是官员的“灵魂”,不管他们是否心甘情愿,都不得不放弃一些特权,以及附着其上的福利。中央反腐败、整顿官员作风的持续强势,打压了观望者的侥幸心理,也让舆论监督发挥了应有作用,提升了公众对“这一次的改革将动真格”的期待。

    这种对大势的判断,大大减小了公车改革的阻力。是否拥护中央公车改革方案,至少在利益相关的公务人员那里,已经成为检验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志之一。比起前几年某些地区的车改试点,中央这次给出的“公车特权赎买价格”,实在是不高,但刚刚“对照检查”完自身存在奢靡之风的官员,也无人敢口出异议,改革的成本也因此大大减小。

    此事也说明,从顶层设计上打破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格局,对一些老大难的行政体制改革来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也要注意到,本次中央顺利出台车改方案,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地方车改已经在很多省市铺开,各地在车改中已经取得比较多的经验教训。在新方案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均有预案应对,让人觉得这次所制定的改革方案不是向壁虚构,而是经过了反复调研,成功的把握性很大。

    此外,这些年来轿车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也为车改奠定了物质基础。

    近几年来,中国私家车拥有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私家车保有量达8507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近两年来,私家车数量仍以年均140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全国来看,平均5个家庭有一辆私家车。虽然暂时查不到公务人员家庭私家车拥有量的数据,但2011年《解放军报》曾报道,广州军区某部49%的干部家庭拥有私家车;南京军区某部干部私家车拥有量年递增率超过16%。从这些有限数据可以推知,公务人员家庭私家车拥有量应该不低。其实在很多地方,公务人员开私家车上下班已经很常见,新的改革方案中发放车贴,正好可以“私车公用”,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公私两便,何乐而不为?

    改革难题的解决,有时候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通过发展来解决改革难题,也是一种思路。比如过去三农问题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农村的“三提五统”与农业税负担过重。而国家财政收入的充盈,为取消农村税费甚至对三农实行财政补贴创造了条件。这次车改方案得到了很多地方公务人员的支持,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并非利益剥夺,而是从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从过往的地方车改经验教训看,改革效果如何、能否持久,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督弱化,公车改革很可能走样。这点不能不提请注意。

中拉同梦想同追求紧紧相连
共创中巴关系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习近平会见拉共体“四驾马车”领导人
这次车改,我看行
马航客机坠毁,谁制造了298人遇难悲剧
马航MH17航班乘客中有一名香港居民
大学生“微访桐庐”体验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