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2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新闻反转剧”背后的浮躁标签战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20日   01 版)

    近来舆论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反转新闻”。面对一条新闻,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立刻随新闻“剧情”的逆转而转向,往往转换只在瞬间,让很多人猝不及防眼花缭乱。

    比如近来厦大校长被本校一副教授炮轰“食堂耍特权”:教工食堂在饭点常常无好菜可吃,而校长出现时服务员马上端出丰盛菜肴。借此批评校长身上的官气和学校的行政化。因为是教师批评校长,而且批评的是舆论深恶痛绝的官本位和行政化,舆论一开始条件反射般站到了教师那一边。可正如前段时间的“走廊医生”一样,从开始曝光行业潜规则的斗士,迅速变成以正义之名挟私绑架单位的“坏员工”,舆论迅速发生了反转——校长指责举报不实,称那位副教授被举报学术不端正在接受调查,于是,不少人又迅速将本来指向校长的矛头指向了那位副教授。

    类似的“新闻反转剧”很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路人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被车撞死,网友就会骂路人,批评不守规则的“中国式过马路”,可如果媒体报道那辆撞人的车是宝马车,舆情可能立刻反转,都去骂开宝马车的人。还有,医院发生了患者打护士事件,因为公众的偏见,常会站在患者那一边,认为患者相对医生是弱者,舆论反而会同情患者。可如果媒体告诉你那个患者是个官员,舆情便可能立刻反过来去同情护士了。

    看来是“标签”决定态度。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变换的标签牵着鼻子走,而没有去探究事实和是非。一些误导舆论者,都善于借助标签去操纵舆论。知道公众同情弱者,就贴上一个弱者的标签,公众就很容易不去问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而条件反射般站在“弱者”这一边了。想让舆论同情一个人,就给他贴上小贩、低保人群、农民工、下岗工人、乡村教师、被强拆者之类标签,或者贴上曝光官员遭打击、举报贪腐等符号;想让舆论恨一个人,就给他贴上富人的孩子、官员的后代、开宝马的、开奥迪的标签。

    这样的情形很多其实是违反新闻规律的。实际上,很多新闻刚发生时,真相并不会一下子全部呈现,需要媒体不断挖掘和官方的调查,才会越来越清晰。从开始不清楚到最终真相大白,这是自然规律。可新闻反转往往并非如此,不是事实的自然逐渐呈现,而是标签的变换。因为很多人浮躁,不看事实和是非,只根据事件当事人的身份去站队。可在新闻中,身份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因为一个人有多重身份,是患者,也可能是官员,假如只根据身份去看,态度很容易发生变化。

    网络传播之所以热衷于贴标签,是因为这方便读者偷懒。事实很复杂,一些人不愿意深入细致地探究,贴标签的行为可以代替复杂的思考过程。所以,在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舆论场里,标签传播会被很多人采用。它简单,直接,不需要真正动脑。

    斯泰宾在《有效思维》中说,在复杂、多有变化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觉到了把握形势的力量。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这就是罐头思维。标签,其实也是一个罐头,它免除了一些人的思考,却在简化和扭曲事实中误导了受众。

图片新闻
中阿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分别向马来西亚荷兰国家元首致慰问电
习近平和罗塞夫共同出席 中巴建交四十周年音乐会
沪昆高速邵怀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新闻反转剧”背后的浮躁标签战
三一集团告赢奥巴马 利好中国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