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黑夜,你在白天,你在冬天,你在夏天……国家开放大学都在你身边。
我在漠北,我在南沙,我在澳洲,我在美国……我都在国家开放大学身边。
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遍布祖国的天南地北,他们虽然年龄、职业、身份各不相同,共有的却是对学习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全国劳动模范、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农民工……他们用勤奋、坚强、刚毅书写着人生的又一种精彩。
助力职工成长发展:一线工人不平凡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面向在职成人开展高等学历教育的新型大学,“培养和造就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相当长时间将是其主战场。“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已经面向企业一线职工开始招生,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职工成长发展”。
日前,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1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陈庆城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他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代表。自1996年技校毕业进入广船国际以来,陈庆城一直从事艰苦繁重的船体焊接工作,并从一名普通电焊工成长为班长、工长、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广州市模范技师”、“广州市突出贡献技术能手”、“广州市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20多项荣誉,并入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库专家等。
他创新焊接技术和工艺,并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到各个产品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除此之外,陈庆城还满腔热情地传艺带徒,为公司带出一批又一批的后起之秀。他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手把手地教新员工握焊枪、传授操作技巧,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多年来,陈庆城带领工段的电焊班一直被公司评为先进班组,2007年被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评为“十佳优秀人才团队”;在2013年公司班组技能大赛中,陈庆城带领工段的班组荣获团体第一名。
毕业于青岛电大,熟练掌握多种尖端焊接技术,适应舰船高科技新装备维修的需要,获得“青岛市船舶焊工状元”称号的吕俊江;毕业于沈阳电大,潜心钻研中波广播的技术,获得辽宁省广播电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李良,他们都是一线工人,通过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提升自己,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代表。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带头趟出致富路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人才的培养,国家开放大学从2004年起全面组织实施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经过十年的试点,毕业的22万农民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葛凌腾钻研葡萄种植,成为浙江有名的“葡萄大王”。在美丽的天台山下始丰溪畔,他一手创办了面积达1000余亩的九穗儿生态种植园,种植的葡萄效益好、品质优,被当地领导赞誉为“不是种葡萄,而是种玛瑙、种黄金!”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农民大学生、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
为什么葛凌腾的葡萄会供不应求?价格会高出人家许多?这跟葛凌腾的经营理念分不开,他根据从学校学来的系统理论知识结合市场和种植实践经验,把自己的葡萄定位在“精品”的位置上,他的经营理念是“生态、绿色、精品、高效”。2010年春季,葛凌腾读完园林技术专业,紧接着又报读了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员工管理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公司化,以前做项目文本需请人帮忙,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整理、制作。也正是在校学习的这五年,葛凌腾的“九穗儿”商标从名不见经传发展成为台州市著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
还有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是“一村一”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毕业生。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治山种树、架电修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把一个大石山区的穷山村建设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村。今年,吴天来由于这种“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精神,被树立为广西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标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邹存亮,被誉为“当代愚公”,他带领大岭山人民在石头缝里种桃树,建设新农村,实现了致富的目标。
残疾人高等教育:让生命感受阳光
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得到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的机会,2004年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挂牌成立。面向全国残疾人开展适合于他们实际需要的相应层次的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他们掌握技能、融入社会、寻求发展提供相应支撑,为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开辟途径。
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天津学院2010年春季社会工作专科专业的蔡成是一名视障患者,日前,他获得了“天津市自强标兵”、“全国自强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
2010年春,蔡成成为残疾人教育天津学院的学生。“学校改变了我的人生。首先是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引导我走进一个新的世界。此外,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社会学和心理咨询等专业,开启了我回报社会的愿望,也让我获得了更多成功。”2011年1月,蔡成在天津市河东区残联和家人朋友的共同帮助下创办了残疾人家政服务中心。蔡成说:“很多人残疾程度比较严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帮助,我创办残疾人家政服务中心,就是希望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们,让他们的生活可以轻松一些。”
现就读于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成都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夏蓉,曾因一场车祸失去一只脚,却自诩有着典型的“小强”精神,遇到困难总是从容面对,是个信仰“助人自助”的90后。她热爱公益,放弃了一份让同龄人羡慕的工作,先是在一家助残公益机构做项目专员,现正在贵州山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给山区的孩子以及更多有需要的人带去了爱的温暖。
士官远程教育:不出营门上大学
为了使部队士官“不出营门上大学”的梦想成为现实,为建设学习型军营创造条件,从2001年起,国家开放大学先后成立了八一学院、总参学院、空军学院,面向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根据军队特点依托军队建制、军事院校组建教学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采取开放教育方式,运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军队内部开展士官远程学历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优秀毕业生贾元友,在部队里是解放军某部四级军士长,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坦克射手,被官兵们誉为“铁甲兵王”;课堂上又是认真学习新坦克火控系统知识、被誉为“问不倒的解说员”的学生。在军区士官远程教育总结表彰会上,贾元友作为士官代表发言,他深情地说:“参军入伍成就了我的军装梦,远程教育成就了我的大学梦,不仅仅赋予了我一张金灿灿的学业证书,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学习的经历,永远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年过30的老兵一到晚上就一头扎进书本里发愤读书。有战友调侃说:“老贾,你现在说到底也就是个兵,还研究什么联合作战指挥?”贾元友认真地说:“未来战争一域直接影响全局,战士胸中也必须装着整个战场!”他详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感悟:“在体系作战的整体链条上,每个作战单元不再只是单纯的火力打击点,还是战场信息传感器,这就要求我们既是战斗员,也是指挥员……”
除了贾元友,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士官大学生。八一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何祥美,先后掌握了伞机降、潜水、飞行、狙击等30多种作战本领,由于其过硬的技术,曾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全军优秀青年标兵”、“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以及“2010感动中国人物”。此外,“爱学习”的李彦岗被评为“优等营职指挥军官”。在担任营长的两年时间里,全营官兵在他的影响和激励下,75%的士兵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士官远程教育学习,百余人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
老年大学生: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能把这句话付诸实践的人,还真不多。山东省潍坊市就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他就是2010春季开放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员刘锡。刘锡老人出生于1938年,1995年退休,退休前为山东省潍坊市坊子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他开发的脑电疗机和胃炎电疗机多次获坊子区、省科委和全国发明协会奖励,先后获得潍坊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坊子区拔尖技术人才等奖励。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刘锡18岁就开始打工养家糊口,没能经历大学教育,但大学梦一直是他挥之不去的情结。2010年秋季,当得知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可以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并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这一消息后,刘锡老人欣然来学校报名,开始了开放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的学习。同年,他申办了潍坊雷威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将智能家庭监护依托物联网技术转化成服务于老人的远程家庭监护,研发的物联网老人监护系统为老人与子女间搭建起一条亲情热线,也为老人与监护人之间搭建起一条生命保障热线。2013年3月,刘锡老人顺利地完成了专科学习,并继续报读了本科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称自己“上大学不是为了拿文凭撑面子,而是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在晚年更好地发挥出来”的深圳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吴良美;被同学亲切地称作“学习爷爷”、毕业于四川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的周宗吉;毕业于河北沧州电大开放教育法律专业、带领全家祖孙三代读电大的宗绪礼老人都是终身学习的典型。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人们在电脑、手机上进入国家开放大学的门户网站,就可以找到感兴趣的学习资源。不管是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还是平时的学习工作经历,都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转换成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兑换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国家开放大学,就在你身边!
(何菁 于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