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突围就业季困境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25日   07 版)

    学生赴德国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交流学习

    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突破700万人,被称为“更难就业季”。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陕西工院”)通过打造特色就业品牌、畅通学生就业渠道、有效引导学生正确择业,上下联动、全员参与,有效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2010至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连续三届被评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形成“五高”指标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目前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掌握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检验学院的办学质量,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多年来,陕西工院坚持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

    数据显示,陕西工院2014届6400余名毕业生,人均获得1.7个就业岗位,其中有2000多名毕业生在世界500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许多强势专业实现高就业,毕业生履约率高,专业对口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优秀率较高,形成了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就业起薪点高、就业满意度高、就业稳定率高和用人单位满意率高的就业质量“五高”指标。

    招生、培养、就业“三级联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陕西工院坚持工学传统,积极与市场接轨,采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促使学生“从操作岗位干起,向技术岗位迈进,朝管理岗位努力,尽快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急需的操作能手、技术骨干、管理精英、创业先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同时,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走访企业,根据社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造,对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坚决停止招生,开办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几年来,学院先后停招了国际贸易等十多个就业岗位趋于饱和的专业,恢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5个社会急需的专业,新增汽车维修、工程测量等十几个专业。同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思想认识境界高、理论知识积淀厚、专业技能优势强、后续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力提升了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连续几年招生就业数量超过6000人,在校生数达18000余人,形成了招生、就业、培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打造陕西工院教育品牌。

    合作办学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西安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以研发、生产世界先进水平的闪存芯片为主的半导体工厂,也是国内最大的电子类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公司2013年底投产时,陕西工院电气自动化1105班的黄杰和30多名同学一起入职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他们也是三星公司在该院2014届毕业生中选拔的第三批毕业生,此前已有128名陕西工院毕业生就职该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介绍说:“陕西工院的专业设置与我们企业职业岗位的匹配度高,学生专业技能也不错,上手快,我们很欢迎这样的学生来三星工作。”

    近年来,依托传统办学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陕西工院积极对接装备制造业、依托行业协会和省内3大国家级开发区、8大制造业龙头企业,与全国4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战略性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互联共通模式,同时与政府机构、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等交流互访,尤其是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已先后与日本欧姆龙和发那科、德国德马吉分别共建了“欧姆龙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数控系统应用中心”、“DMG高端数控实训中心”等;与德国、韩国、爱尔兰和台湾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学生赴境外进行学习或就业,目前在日本、新加坡就业学生12人;2014年又有10人赴台湾交流学习,8名学生赴德国攻读硕士学位。

    定向培养 保障学生顺畅就业

    去年6月,陕西工院与亿滋(中国)签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亿滋(中国)开始在该院机电类专业中选拔150名理论、技术都过硬的同学实施订单培养。经过两学期的紧张学习,今年3月,首届亿滋订单班的81名同学,分别奔赴亿滋(中国)在上海、广州、江门、苏州、北京的工厂,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生产实践。实习结束后,这81名同学正式成为亿滋大家庭的一员。公司对亿滋订单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示满意,认为大部分学生工作上手快、基础扎实、对企业价值观认同度高、适应能力比较强。

    学院现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设企业冠名的93个定向培养班,打破传统培养方式,形成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的全新教育教学模式。如“欧姆龙”订单班是学院与全球知名企业——欧姆龙(中国)公司合作开办的,累计培养450余名毕业生。该班从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全套引入技术培训包、整体引进产业文化、人员互动等方面,按照国际员工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制定一流的培养计划。企业每年捐助40万元奖学金,先后捐资300多万元共建了“陕西工院—欧姆龙”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选派本院优秀教师赴日本学习深造,先后聘请了110余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实施双向管理,学院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赴企业锻炼,企业派遣高级管理干部常驻学校担任订单班班主任。目前学院已经成为欧姆龙公司最大的稳定的一线人才培育基地。2013年,与美资企业亿滋公司开办了“亿滋”订单班,在商谈签订战略培养协议过程中,借鉴以往定向培养的成功经验,把订单培养纳入了企业的“亿滋中国技术培训生项目”,成为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安排资金和专人实施项目计划,首期招收了148人。与西安高新开发区、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等政府部门合作,面向园区主体企业,由政府部门牵头开展定向培养,目前与西安高新区人才中心合作的订单班已经开班。

    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试点工作。紧紧依托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探索出“厂校一体化模式”、“职教集团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柔性顶岗实习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科研攻关模式”、“合作培养模式”、“联合共建模式”、“项目主导模式”等校企合作10种模式,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中“合多做少”、“短期效应”、“一头热”等共性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文化融合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013年11月,来自陕西工院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的11名优秀专科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聘任为“实验师”,负责指导本科学生的基础工业实训工作。

    其实,陕西工院的毕业生已不是第一次在名牌高校就业。2008年,该院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牛银迪、龚鑫等5名学生就应聘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任职。由于专业基础过硬,再加上他们本身好学、踏实能干,很快就进入角色,设备的调试、辅导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2010年,该院文秘专业毕业生黄晶入职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担任法学专业速录教师;2012年,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王文佩、胡兵等被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指导教师……

    无独有偶,2014年,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凌致、优衣库等放弃在本科院校的专场招聘,在陕西工院定向招聘服装专业70余名毕业生。企业对该院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均给予了好评,称赞该院服装专业毕业生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发展前景好。

    一切得益于陕西工院“智育与美育相融并进、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学生成才路径。学院以校企文化融合为载体,融课堂教学、文化实践、社会拓展于一体,全力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校内设立“企业文化长廊”和“优秀校友长廊”,利用教学楼走廊展示了144家省内外骨干企业形象和100名优秀校友风采,让学生体味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标准,感触可亲可近的典范、可学可赶的榜样,不断熏陶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业教育中,邀请劳动模范、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优秀校友等做客校园,近年来共举办100多期“文化大讲堂”,鲜活生动的事例为学子们“零距离”步入职场充实底气。同时,学院大学生艺术团每年赴企业进行文化交流,推动了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学生就业竞争基础,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凸显就业工作效益,良好的就业市场聚合高质量就业渠道,多层次就业平台提升了毕业生就业实力。陕西工院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必将在高等职业教育这条强国富民的阳光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行。

辩护律师为何突成故意杀人案嫌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突围就业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