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甘南大草原有个传说,谁要是遇见八瓣格桑花,谁就能得到吉祥和幸福。在当地藏族同胞眼里,骑兵连的官兵就是一朵朵盛开在草原上的八瓣格桑花。
甘肃省军区甘南独立骑兵连扎根高原65年来,视驻地如故乡,爱藏胞如父母,连队多次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兰州军区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学雷锋先进集体”,3次荣立三等功。
“子弟兵和咱藏族同胞一家亲”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怀有身孕的德吉卓玛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丈夫顿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顿珠想到了正在附近放牧的骑兵连官兵。
“早产先兆!赶快去卫生院!”骑兵连军医韩飞迅速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当机立断和战士们一起护送德吉卓玛到乡卫生院。
产妇大出血需紧急输血,卫生院没有血库。怎么办?危急关头,指导员韩东强带领6名血型吻合的官兵,跃上马背直奔乡卫生院。6名战士鲜红的血液流进了藏族同胞的血管,这也是官兵们第68次义务为藏胞献血。
对于甘南高原上的藏胞来说,他们最清楚血液的珍贵。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60%,献血意味着身体供氧更加不足,会出现头昏、呕吐、胸闷甚至休克现象。但每当遇到藏族同胞需要输血,骑兵连官兵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
“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这句藏族同胞挂在嘴边的谚语,是骑兵连官兵和藏族同胞互帮互助的真实写照。去年年初,下士张彦维在焊接马厩时,没戴防护镜,眼睛被电弧光刺伤,遇见光就会泪流不止。
张彦伟的眼伤牵动着藏族同胞的心。“我有个土法子,可以治好尕娃这个病。”第二天一大早,索南草就带着她24岁的儿媳妇尕卓玛来到连队。尕卓玛刚生完孩子,正在哺乳期,索南草打算用儿媳妇的乳汁给张彦维治病。尕卓玛把奶水挤到杯子里,逐滴滴进张彦维的眼中。经过连续3天的治疗,张彦维的眼睛慢慢好起来了。
在合作市敬老院20多位藏族孤寡老人心中,最自豪、最幸福的就是拥有一群既孝顺又可爱的“兵儿子”。从敬老院建院至今,每逢节假日,骑兵连官兵都会来到这里帮助老人洗衣晒被、看病送药、挑水劈柴。遇到传统节日,全连官兵还要和老人们一起联欢,把老人接到连队观看战士自己编排的节目。24年来,虽然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老人们的帮扶和照顾从未间断。
“金珠玛米是咱草原上的大救星”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000多米,全年寒季近9个月,大雪、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每当发生灾难,骑兵连总是扬鞭催马,挺身而出抢险救灾。
2009年2月,玛曲县境内暴发历史上罕见的雪灾,积雪达1米多深,5200余人受灾,6600多头(只) 牲畜冻饿死亡。接到上级火速奔赴灾区救援命令后,骑兵连立即成立一个排的突击队,在狂吼的暴风雪中驰援灾区。
齐哈玛乡受灾最为严重,前往该乡要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一座山头。高原山路被风雪盖得严严实实,官兵们在齐腰深的雪原上艰难突进。山高雪深,分不清哪里是沟、哪里是路,一不小心就有坠入山谷的危险,官兵们只好顺着电线杆延伸的方向吃力前进。
他们饿了啃方便面充饥,渴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整整走了一天一夜才到达齐哈玛乡。绝望的牧民群众看到救援官兵来了,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2010年8月7日,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骑兵连随即启动抢险救灾预案,次日拂晓,80余名官兵、10余台车辆快速机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
县卫生学校的一栋4层楼被泥石流冲倒,楼内不时传来呼救声。一班长赵飞找来一架梯子,带着5名突击队员顺利爬进楼内。两个60多岁的老人带着4岁的孙子,蜷缩在屋角,3人都受了伤,突击队员一一将他们救出。
在舟曲奋战20个日夜,骑兵连官兵从废墟中搜救幸存者87人,转运伤病员120余人,清理受损房屋100多间,搭建帐篷190多顶。
“金珠玛米是咱草原上的大救星!”合作市敬老院78岁的藏族老人更松才让说,他曾遭遇过多次洪水、雪灾和急重病,次次都是子弟兵救了他的命。
近5年来,连队13次参加抢险救灾,抢救藏族同胞280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
“解放军帮咱们过上了好日子”
“是谁帮咱们修公路呃?是谁帮咱们架桥梁呃?是咱亲人解放军,是那救星共产党……”在辽阔的甘南草原,经常会听到藏族群众饱含深情地唱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儿,那是牧民们唱给亲人解放军的心声。
甘南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落后,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的问题比较普遍。
前几年,甘南军分区在玛曲县齐哈玛乡、夏河县吉仓乡、舟曲县大峪乡修建3个人畜饮水工程,连队官兵主动请领任务。吉仓乡海拔4200米,有40多户牧民分散居住,干旱季节人畜饮水困难。为早日把水通到藏族同胞家中,连队官兵克服自然条件艰苦、高原缺氧的困难,扎起帐篷,自带干粮,打响了工程建设攻坚战。
每天12个小时轮番作业,挖水渠、搬水泥、抬水管,80名官兵组成3个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苦战两个月,终于将一股清泉引进了吉仓乡和塘塞尔寺。
通水那天,89岁的老阿玛索南草捧起清澈的泉水,喝了一口,眼里禁不住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她动情地说:“苦熬了一辈子,如今有了这甘甜的泉水,今后的日子会比酥油茶还香甜。”
云布沟通往牙力吉乡仅有一条羊肠小道,每年一到雨季,原本浅浅的云布沟河水暴涨,附近的牧民根本无法通行。骑兵连官兵知道后,决定在这里修一条5公里长的简易公路,并在云布沟搭建一座便民桥。
为藏族同胞修桥修路,官兵干劲儿十足。一班长罗兵力气大,当兵前曾在工地上参加过桥梁修建,他主动担当砸木桩的任务。一天下来双手就磨出10多个血泡,他悄悄用针把血泡挑破,手上贴满胶布,第二天戴上手套继续干。
便民桥的主体是由5根80厘米粗的圆木组成,由于水急,圆木搭不到对面桥墩上,战士们干脆跳下河,用肩膀扛,用胸膛顶,硬是把圆木一点一点移到对面。
施工期间,每天都有牧民前来帮忙,有的把家里做的酥油、奶酪、牛羊肉等带来为战士充饥。便民桥修通后,附近牧区的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来给官兵敬献哈达。他们说:“以后尕娃上学再也不会让咱担心了。”
近年来,连队先后参加“兰西拉”光缆、牧民暖水、“兰郎”公路建设和“保护母亲河行动”解放军示范林、基础设施建设等25项重点工程,涉及扶贫帮困、助学兴教、生态建设等,惠及数万名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