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是服装销售的淡季。这两天,北京南三环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的何老板让员工轮流休假,自己则忙着盯铺。何老板在这里有5个铺面,浙江老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来帮忙,大大小小四户人在市场附近的同一个小区里租住。
7月25日,《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版)》发布,其中规定,全市禁止或限制建材、造纸、纺织等一般制造业,东、西城区严格禁止制造业、建筑业、批发业,禁止新建和扩建高等学校、大型医院,严格限制酒店、写字楼、展览馆等大型公建。再次在市区内限制批发行业发展的这条消息,引起了不少像何老板这样的批发商的关注,但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经营前景却并不悲观。
“怎么会搬呢”,何老板指着三环边刚刚落成还在招商的服装大楼,笑了笑说:“动物园(批发市场)搬走,倒真有可能,那里的地段太金贵了。”
“动批”搬迁的消息传出已经大半年了,在市场里经营的商户仍旧说法不一,有的说得很坚决:“搬不了,这么多人靠着市场吃饭呢。”有的含含糊糊:“就算搬也得两三年吧,地下一层刚刚统一装修了店面,让我们走精品路线。”
小金家里做服装生意二十来年了,如果“动批”搬迁,他不打算跟着往外迁:“不能为了赚这点钱,跑河北那么远。来找我拿货的商家、顾客大都是北京本地的,果真搬到外地,两头都增加成本。”不过,作为从小在二环内长大的北京人,他表示理解:“每到‘五一’、‘十一’,人满为患,满地的垃圾还有散不去的脚臭味。地铁(四号线)常常甩站,只能坐黑摩的去西直门。”
批发市场的存在,的确给市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五道口服装市场购物的北京语言大学黄同学说:“我们经常来这里,买东西,做指甲,和闺蜜一起逛街很开心。”大学生是这里的主要顾客,现在正值暑假,但仍然能见到不少前来购物的外国人。他们大多是来自韩国、日本甚至欧美的留学生。
位于北三环大钟寺的金五星百货市场,在有些人的记忆中,被誉为“百货的王国、百姓的实惠”。3万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共有3000余个摊位,经营着从建材家具,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6万余种商品。通往金五星的明光西路两侧被各种车辆塞满,机动车、人力三轮车、电动车在狭窄的道路上穿梭,相向而行的机动车要特别小心,才能避免剐蹭。路边,腐烂水果和垃圾的臭味阵阵袭来。紧邻市场的东北部便是著名的城中村——明光村,租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都依靠这个市场谋生。
拥堵、脏乱、嘈杂,往往是批发市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布局散乱、配套设施落后、物流方式原始、交易方式落后、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服务缺失等问题,和它们对周边交通、环境、治安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住房、上学等压力,注定了它们“被搬迁”的命运。其实这不是个新问题,早在2006年的城市流通京津国际论坛,就有信息透出,北京将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商业布局,逐步弱化中心城区商业批发功能,尤其是东西北四环以内和南三环以内,将禁止新建小商品批发市场。这样的搬迁也并不只在北京,据报道成都在2010年决定,对包括盐市口服装批发市场在内八大市场进行调整搬迁。
就25日刚刚出台的这个目录,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为了北京更好、更科学发展,为“高精尖”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金五星的摊主还在相互打听批发市场的命运,位于二环内的四环农贸市场已贴出了拆迁公示,这个占地13000平方米,共有摊位“651个”的大型菜市场,预计将于今年“十一”前完成拆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