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孩子师学胜再不用为学费发愁了。
填完“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的申请材料后,这个今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高考文科状元长出了一口气,很快,他就会获得由加多宝集团提供的5000元公益助学金,“第一年的学费绝对够用了”。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都写着不建议我们一进校就去做兼职。有了公益助学金,我就不用这么快自己去赚钱,压力也减轻不少。”稍顿片刻,这个90后男孩笑了起来。
变故重重,17岁的他说自己“太不幸了”
2012年上半年,这是师学胜不愿去回忆的一段时间。
那一年,他的母亲离世,父亲也离开了他。看着母亲被推进医院的急救室,师学胜瘫坐在走廊,大声啜泣,哭累了,他就直愣愣地睡在了走廊里。
短短几天,父母相继离开了自己,只剩下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这个17岁的男孩变得“心事重重”,回到学校后,他开始一个人上学、放学、吃饭、看书,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到空旷的篮球场上,一个人不停地运球、上篮,直到夜幕降临,将近3个小时过去。
“我不敢什么事都不做,一停下来就会想到这些。”有很多次,做着作业,突然陷入回忆的师学胜会一下子扔掉笔,嚎啕大哭起来。
他找不到人倾诉,只能“低调的生活”。但在临洮四中,中考以全县第二名身份入校的师学胜从来就没办法低调。家庭变故以前,一个人走在路上,就常有不认识的人在背后“悄悄议论他”。遭遇家庭变故后,师学胜成了乡里的“新闻人物”,这种背后的议论,慢慢变成摆在明面的“指指点点”,以及“没什么善意”的眼神。
“我只能装作没听见。”曾经最爱参加演讲、辩论比赛的师学胜逐渐变得沉默,连带着学业也备受影响,曾经的全县第二如今想要进一次年级前五都是“难上加难”,班主任看出他的不对劲,一再说他:“不要想太多,要踏实一点。”
不愿让爷爷奶奶担心,他每天在家“装”出一副乐观坚强的样子,“如果陷入痛苦无法自拔,其实是对身边的人不好。”可一“装”到入睡的时间,这个17岁少年的泪水总会一次次地把枕巾打湿,感叹自己:“太不幸了。”
他没能走出这些阴霾。
尽管高二下学期在全县统考中获得第八名的成绩,一度让师学胜以为那个成绩优异的自己“又回来了”。但进入高三,他依然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每天只想着“早点结束这一切,早点出来赚钱养家”。
那年高考,他考了519分,只高过当年甘肃省一本线16分。
“很失望,也很震惊。”只考到全县几十名的师学胜“失魂落魄”,甚至把填报志愿的提交码都弄丢了,他“压根儿不想填志愿”,到最后只随便填了一个“压根儿没戏”的学校。
他落榜了。
勇敢复读,“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师学胜没料到,复读的提议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一气之下,和家里人爆发激烈争吵的他摔门而去,和同学跑到了酒泉打工。
他工作的地方在酒泉当地的一片沙漠,名字却叫做“花海”。要去那里,需要从酒泉市里坐上整整一下午的汽车。
给沙漠里的向日葵传播花粉,这就是师学胜的工作。“花海”远离市区,工作人员各忙各的,“平时想找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到了休息的时间,又累得“倒头就睡”,“花海”的手机信号同样很差,留给师学胜的,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这对于刚刚经历了落榜的师学胜来说,他终于有了思考的时间。
静下来,慢慢想。过惯了快日子的师学胜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他在几十天的打工时间里,想清楚了一件事,“我一定要复读,我一定要坚强”。
回家后的他用最“正式、认真”的语气开口跟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说:“无论如何,请让我再努力一次。”他没料到,家里人这次都选择了支持。
师学胜百感交集。
收起曾经的自怨自艾,他决定,“坚强面对曾经发生的一切”,更“坚强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他相信,“转机就在不远处”。
这一次,师学胜没有再选择离家近的临洮四中,他决定到硬件软件条件都更好的临洮一中就读。
他想要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没什么人认识自己,能卸下所有包袱”的环境。
“奋斗一年,无论好坏,结果都接受。”这个从小成绩优秀的“三好学生”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努力学习。
小学上到四五年级,师学胜的天赋就被老师看中,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帮助老师给同学讲课,一回生二回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师学胜甚至揽下了复习时的不少基础题型的课堂讲解任务。
他也曾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一分钟都被详细规划,从不熬夜“加班加点”搞学习,每天一定要保证午睡。甚至,他从不在课堂上睡觉。
“我们身边的诱惑太多,大多数人耐不住寂寞,我这个人,没有其他出路。只能通过学习,让自己最好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十三岁的师学胜就说出了这番话。
几年以后,他重新找回了这些习惯,以及信念。
补习班入学考试,他是第五名。在一年的补习时间里,他从未掉出过前五名,大多数情况保持在前三名。每天晚上12点前必须睡觉,课堂上也全神贯注不走神不打瞌睡。
班主任周建魁的一句“低调不代表没有实力”,是全班不少同学心中对师学胜最好的形容。
今年高考,他考了626分,临洮县文科状元。“我对这个成绩不意外,但是没想到是状元,而且我也没冲着这个去。”
这是他这一年来第一次考补习班的第一,而平时班里的第一,是4年前中考时排在师学胜前面的全县第一名。
爱心助学,加多宝为更多寒门学子“圆梦”
经过再三考虑,师学胜通过清华大学的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进入清华大学,就读法学专业,“我们国家不是强调依法治国啊,还有很多法制方面的工作需要做。”
圆梦清华,但师学胜还没办法完全放下心来。学费,正是这个90后大男孩需要去考虑的。
师学胜一个人过惯了苦日子。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爷爷奶奶正经营着的小卖部,可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他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学费。爷爷奶奶年级大了,虽然有心,却也“无力去管家里的几亩田地”。
得知师学胜的情况,临洮县教育局副局长董世录坐不住了。一次下乡途中,他把贫困学子师学胜的情况告诉了前来采访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大家一致决定,要帮助这个苦难泡大的状元郎。这个农家孩子的学费问题有着落了。
为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防止因经济困难而出现辍学问题,确保他们安心学习、正常生活、健康成长,加多宝集团连续14年开启了“加多宝·学子情”助学行动,这项活动旨在通过公益的力量对品学兼优且贫困家庭的当年入学大学生进行资助。
作为本届“加多宝·学子情”的合作媒体,中国青年报社承担了10个加多宝公益助学名额的寻访和招募。而中国青年报驻各地记者根据当地贫困大学生分布情况,进行实地寻访推荐正是三种受助学子申报推荐方式的其中一种。
通过申报推荐后,师学胜被确定为受助对象,本报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资助对象评定审核小组,将他最终确定为受资助对象。
据统计,“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2001年至2013年共捐助善款5000余万元,已帮助全国1万多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拥有广泛认知度和良好口碑。
加多宝集团相关领导曾表示,发起“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的初衷只是单纯地希望帮助寒门学子顺利进入大学,不让贫困成为圆梦的阻碍。“我们希望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以企业小善带动社会大善,影响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也帮助寒门学子,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让公益的正能量循环不竭。”
2014年,“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共出资1000万元,资助2000名贫困高考生圆梦大学,资助申请将于7月30日截止报名。
很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会进行统一的权威审核。等到开学前,师学胜就能拿到这份面向贫困学生发放的专项助学金。
(袁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