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着,如果能改变一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的命运,或者为黑暗中的人点亮一盏灯,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有意义的。”一次意外的旅行,让蔡秀梅在40多岁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改变了丈夫以及儿子此后的人生航向。
她,原本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育局的一名干部,为了让边疆少数民族孩子从小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放弃优越条件来到西北边陲新疆伽师县,创办了当地规模最大的民营幼儿园,并兼当地第二中学和双语小学的校长,被各民族孩子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
伽师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一块绿洲,总人口40万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2006年,蔡秀梅陪同丈夫李义海来到伽师县考察铜矿项目,当亲眼目睹当地很多待业青年,因无一技之长而无所事事的场景后,她很着急。
为了让边疆少数民族孩子从幼儿教育阶段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蔡秀梅最终劝说丈夫放弃铜矿项目,投资300万元盖了一栋三层教学楼的幼儿园,取名伽师县友好中心幼儿园。
从此,蔡秀梅举家搬迁至此,为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了8个年头。
幼儿园实行“民办公助”,由当地政府解决教师编制,并按照每名孩子每月28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自从开园以来,幼儿园全部实行免费,如今在册学生的数量增加到1400多人,其中99%都是维吾尔族,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周边乡镇农民的孩子。
8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李义海又投资300万元用于幼儿园整改和操场建设,以及购买幼儿玩具和学具。
自担任幼儿园园长之后,古海尔·买买提常常看到身边发生的各种感人故事,并养成了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在她的日记本中有这样一段话,“这8年我们用心去种了无数的苗子和传播了爱的种子,留下了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有一天,幼儿买合丽亚的母亲突然生病住院,蔡秀梅就成了买合丽亚的临时妈妈。每天晚上,蔡秀梅都耐心仔细地陪她玩,喂她吃饭,教她认字,睡觉前为她讲故事。
日复一日,终于等到母亲病好出院,买合丽亚却舍不得离开蔡秀梅,最后含着眼泪喃喃地说道:“校长妈妈,我爱你!”
在丈夫李义海眼里,蔡秀梅的这种举动再正常不过。“她就是把孩子们的事、学校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在办,甚至干脆都可以不顾自己家的事。”李义海说。
为解决当地教师严重匮乏的问题,8年来蔡秀梅和李义海从山西大学、山西幼儿师范学校、运城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等招来了将近200名幼师。如今,有近180名老师继续坚守在伽师县幼儿教育一线。
这些老师都来自中东部地区,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维吾尔语。于是,他们就集体恶补,通宵备课,甚至连晨会、跳舞、唱歌和总结,大家都争取使用维吾尔语。
“伽师县来了一群不睡觉的人。”当地群众感叹。
与此同时,夫妇俩和幼儿园老师结合南疆地区实际情况,一起编写适合当地学前幼儿接受习惯的课程,并根据季节设置相关主题,通过儿歌、美术、识字和对话等方式贯穿全部内容,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断重复学习所要掌握的知识。
勤奋与努力很快有了回报。部分老师在自治区的维吾尔语教学比赛中名列前茅。
“麦迪娜在幼儿园老师的教导下,变得爱学、乐学、会学,回家后甚至还主动教爸爸妈妈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妈妈阿依古丽说。
家长们看到孩子变得比以前更加活泼、懂礼貌,学习到很多知识,卫生习惯也大有改善。如今,甚至几十公里外乡镇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尽管幼儿园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但还有大量的维吾尔族老乡希望把自己的孩子转至中心幼儿园。”李义海说。
每个月的家长汇报会上,孩子们的表现总是能够让家长们惊喜得落泪。去年六一晚会结束后,还有家长用朴实无华的维吾尔语大声喊道:“让这些老师活一万岁!”
每到这个时候,蔡秀梅都会觉得,8年坚守的日子,是如此甘之如饴。
“教育是一件善事,人总要做一些无怨无悔的事情。”蔡秀梅说,“爱,就要用心去经营。”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