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已取消了对用户“打车立减”的补贴,但这并不妨碍滴滴打车继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7月28日,有媒体报道,前高盛(亚洲)集团执行董事柳青已加盟滴滴打车,将出任首席运营官一职。柳青是中国IT教父柳传志的小女儿,2002年从哈佛大学毕业,随后进入高盛(亚洲)集团工作,2008年晋升为执行董事,并于2012年升任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可以看出,柳青具有较丰富的金融投资经验,这样的人才加入滴滴打车团队,无论是对业务发展还是企业进行再融资,都十分有益。
与柳青加盟同样受关注的是一场关于滴滴打车的官司。有媒体报道,消费者刘先生参与滴滴打车抽奖活动,幸运抽中一辆奥迪A6L轿车。但因大奖超过法律规定的限额,滴滴打车所属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被行政处罚3万元。目前滴滴打车方面也已经缴纳了罚款。
对于动辄砸钱来补贴用户的滴滴打车来说,3万元实在不算什么,甚至还起到了广告的作用。其实对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来说,最开始实行“打车立减”政策,就是为了推广,既推广打车软件,又推广移动支付。腾讯和阿里巴巴几乎同时出手,先后投资控股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公司,在被收购后,快的打车可以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支付打车费,滴滴打车可以用腾讯的微信支付。这导致打车软件领域掀起一场补贴竞赛。
事实证明,经过这场补贴大战,手机移动支付获益匪浅,用户对微信支付、支付宝的使用已渐成习惯。虽然已经停掉了补贴,打车软件依然是打车“利器”,很多人依旧会使用打车软件叫车。其实,在北京出租车市场,在线缴费早已有过探索。公交一卡通曾被相关部门尝试让用户在出租车上进行刷卡付款,但应者寥寥,这种支付方式没有得到用户和乘客的认可。打车软件以补贴作为直接推动力,将提升用户支付体验作为创新点,利用移动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结合,使得移动支付的渠道被打通。
补贴也不是一种可持续的行为,除了为用户找出租车,为出租车揽活儿,打车软件还能做什么?这也是打车软件公司领导者在考虑的问题。进军商务车市场是一条出路。
7月8日,快的打车高调宣布进军中高端用车市场,并正式推出“一号专车”,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快的打车就已经开始布局该业务。就在快的打车消息宣布后,滴滴打车也被传出密谋商务车市场的消息,并且曝出正秘密培训司机,有媒体报道,该项目被命名为“U优打车”,8月底将正式上线。
但是必须看到,商务用车和出租车行业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商务用车的使用者对车本身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不必通过降价的方式来获取优势,那就只能在服务和硬件上作比较。从这个角度看,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谁能胜出还未可知。
除了商务用车,也已经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打车将涉足拼车服务。其实拼车的前景比较广阔。打车软件企业有理由延续自己在出租车市场的优势,在打车应用框架内进行功能改造和优化,让消费者和司机都加入到交流体系中来,让消费者可以选择是否拼车,与谁拼车。通过打车软件可以让消费者之间形成信息交互,合并同类需求,并进行拼车。
从出租车叫车到开发商务用车,又进军拼车领域,打车软件的胳膊在不断伸长。如果用互联网思维来衡量打车软件,还真不可小觑其发展,也许用不了多久,打车软件将不再局限于只是叫车、租车或拼车,还有可能延伸到餐饮和娱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