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高校外教数量的增多,关于外教教学质量的讨论不绝于耳。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7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外教课教学目的不明、内容空洞,30.3%的受访者认为外教教学态度不负责。51.7%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对外教设立明确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受访者中,学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分别占62.8%、12.1%和1.5%。
在北京一所211理工类院校就读的李菁上半年刚刚修完研究生英语的必修课。她所在的班级有30人,由一位来自美国的教师进行授课,主要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外教上课会拓展一些知识层面,但与中教老师相比,上课效果不会有太大差别。一学期下来我感觉口语有一些提高,但整体收获不大。”李菁表示,学校对这门课程没有详细介绍,她看着大家选,自己也就选了。
曾经修读过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的某高校学生陈杰告诉记者,给他们授课的外教在美国某著名新闻机构当过记者,但是以前没有教学经验,上课水平很一般。老师上课基本都在讲自己的采访故事,有时会找几个同行朋友来聊他们的经历。
调查显示,教学目的不清晰和教学内容空洞是外教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有41.2%和35.9%的受访者选择这两项。30.3%的受访者直言有些外教教学态度不负责,14.6%的受访者认为外教课考试评价不公平。
不过,高校设置外教课也给学生带来一定有利影响。调查中,65.6%的受访者认为外教课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47.3%的受访者认为外教课介绍异国文化,可以开拓学生视野;39.4%的受访者表示外教教学形式新颖,有感染力;31.7%的受访者认为外教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自主学习。
“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学生经历高考后,到了大学就比较放松,学习主动性不强。”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教3年的美籍教师道格拉斯·阳告诉记者,他上课时会随时提问学生,挨个提问,并且会要求学生每节课必到,否则成绩不及格。
选修道格拉斯·阳课程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阳老师每节课都会和学生进行讨论,“我们已经习惯并且接受他随堂测验等方式,因为老师和大家交流的比较多,我感觉学到的也很多。”
调查中,对于学校开设外教课的目的,51.2%的受访者认为是培养大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49.7%的受访者认为是与国际接轨,40.8%的受访者认为是提高教育质量,29.2%的受访者认为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17.1%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学校设置外教课是应付教育部门指标要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洪兵博士认为,外籍教师在了解中国的教育体制后,会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所接触的外教老师都比较尽责。像道格拉斯·阳这样的老师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教授务实的财经新闻写作课程对同学们帮助很大。”
道格拉斯·阳曾于1987~1989年间在中国的高校短暂任教。他认为,与80年代相比,中国的高校扩张速度太快,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效果。洪兵对此也表示赞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许多学科只是借用外籍教师的名头光环,并没有相关的实质研究。而名不副实的外教常常获得高额的补贴,这对于其他教师不公平。
陈杰认为,学校设置外教课应该考虑课程强度学生是否接受,而不单是从教师任课角度去衡量。他也期待看到更多的评测手段运用于外教课效果检查中。
江南大学至善学院分团委书记白冰介绍,学校每学期都会要求外教提交个人简历,由暑期项目的负责组进行审核,再由学校国际交流处进行复核与批准。“对于没有教学资格、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我们不予接受。”
白冰还表示,学校会采取兼顾学生和外教领队老师评分的方式对外教进行评价。从今年开始,学校还尝试加入外语学院教师的评价。“三方评价更客观。对于获得好评的外教,我们依然邀请他再来授课;对于差评较多的外教,不再合作。”
调查中,51.7%的受访者建议学校设立明确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51.4%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对外教资格的把关,50.4%的受访者建议外教课设立明晰的教学计划与任务,34.2%的受访者建议学校为学生提供反映意见的渠道,33.4%的受访者希望外教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
本报记者 王琛莹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