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76.8%受访者支持保护高校古迹作为校史象征

老建筑如何规划处置?60.1%受访者认为应广询意见再出方案

本报记者 孙震 实习生 冯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05日   07 版)

    漫画:沉  石

    国内许多高校历史长,如今校内建筑多成为文物古迹,甚至成为学校标志。然而,近些年陆续出现一些高校在扩建中大肆征用、拆建这些古迹的做法,不仅在决策时未广征意见,新建后同学们也多不支持。

    对此,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进行的调查中,2140名大学生认为,5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学校确有古迹等文物保护对象;对于这些古迹的现状,47.5%的受访者表示被保护性使用,如做教学楼或遗址,但也有16.4%的受访者表示古迹已经被破坏性开发或被拆除。

    昔日建筑今何在?47.5%被保护性使用,16.4%被破坏 

    调查中,5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学校有古迹等文物保护对象。

    而各学校对于这些古迹的处置方式各有不同,47.5%的受访者表示被保护性使用了,如做教学楼或遗址等,其次是“被修缮保护,对外开放”(29.2%),但16.4%的受访者爆料说古迹已被破坏性开发或拆去,还有16.3%的受访者表示“空置没人管”。

    就读于中山大学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李孟徽介绍,中山大学的老建筑一般是3种使用方式:学校办公和教学;对外开放,接待游客;或不用做任何用途,直接保存。“比如说学校的小礼堂,建校的时候就有,现在仍作毕业典礼和重要会议等使用。而像陈寅恪故居则作为一个景点开放,里面会陈列资料供游客观赏。”

    李孟徽认为,一所学校因为有了老建筑才创造出有别于外面世界的氛围。“学术氛围其实也是靠老建筑和景观营造出来的。中山的校园很有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对古迹的保留,新生会因此看到历史沿袭脉络,校友也会因此留下更多记忆。”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曾组织过多次古文物修缮工作的古建筑保护专家柳肃认为,即便是像湖南大学这些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的老建筑,同样是可以利用的,“作为文物保护的建筑它照样可以用,而且,文物要利用才行,不用空着在那里反而容易坏。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人在里面工作至少可以在里面打扫灰尘,防止它长霉长虫”。柳肃表示,在保护它原有形状的前提下,老建筑的里面是可以进行装饰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

    对于这些古迹,76.8%的学生认为应该“好好保护,是学校历史荣誉的象征”,52.2%的学生建议应“有限地在公益、公共服务范围使用”。仅有4.3%的学生认为“应该拆掉建新楼”。

    70.3%大学生不支持学校频繁扩建翻建    

    虽然一些高校频繁扩建和翻建,但调查发现,70.3%的大学生并不支持这一做法。

    吉林大学新闻专业大二学生李楠(化名)说他的学校就是中国高校扩建、翻建的代表。“去年翻修了一栋楼,原本花斑白的围墙变成咖啡色,风格变了,同学们并不买账。”

    据李楠介绍,他们学校“大兴土木”的做法已严重危及学校的财务状况,“吉大是中国负债最高的学校,钱都花在了新修校舍上。”他同时指出,学校的路面破损很快,“工程质量太差,几乎每年都要大修,这让人怀疑里面是否存在腐败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的谭思瑶表示,对老建筑要区别对待,“用于观赏的那种老建筑,它的设计可能非常雅致,比如说未名湖周边的一些古迹,还有静园这4个院系四合院似的设计,在功能和样式上的表现都很有代表型,这个绝对不能拆,这是学校蕴含的文化价值的体现。但是像那种老的宿舍楼,它的价值不是很大,只是比较旧,我觉得那种可以拆了新建现代的设施。”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袁倩倩认为,无论学校在规划中是拆旧还是建新,都应该遵从建筑规划专家的意见,学生的意见也许只是提起注意,而专家才知道老建筑应该怎样被保护。“老师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活动者,有权发言,但在具体施行上,还应该尊重专业做法。”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郭世佑把学校的老建筑视为学生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他认为学校的扩建、翻建行为将校园变为了工地,不利于高校做学术所需要的氛围,学校扩建、翻建“破坏了校园的宁静感,影响学校的整体规划,破坏了历届学生他们共同的记忆”。

    对于自己学校的决策反馈机制,71.3%的大学生直言不满意。

    老建筑如何规划处置?60.1%受访者提出应先征询意见再出方案    

    在受访者看来,对于校内老建筑使用方案的产生,60.1%的人认为“应该在规划前就广泛征求意见再出方案”,53.8%支持“学校决策者规划后公示再投票”,36.0%的受访者建议“简历畅通决策反馈机制,随时提问及时回复”。还有17.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决策者直接实施,效率更高”。

    李是厦门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厦门大学保留了一些校主陈嘉庚建校时期的老建筑。她认为那时“戴斗笠穿西装式”、中西结合的老建筑体现了学校的独有精神。“如今新建的翔安校区,学校在规划时就把六七种方案做成模型,在学生活动中心展示,公开征求意见,最终落成的实体规划是多数人同意的结果。这让全校师生都有一种参与感。”

    郭世佑强调,对老建筑的规划处置方案需要有教代会、工会等组织的有序参与,“不仅是校领导、校领导书记拍板,还要开教代会,会议结束以后工会要行使它的职能,它应该要有这些程序”。同时学校还应该尊重应届毕业生以及校友的感受,“这些东西可能跟他们的晨读有关系,甚至跟他们的初恋记忆有关系,你不能随便去把它破坏,不然多年以后他们回到校园就找不到那种归属感了”。

本报记者 孙震 实习生 冯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8月05日 07 版

51.7%受访者建议外教课应明确教学质量标准
68.3%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
古巴满大街跑的都是中国宇通客车
76.8%受访者支持保护高校古迹作为校史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