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17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苦练半年不分昼夜,克服恐高只是第一步——

“筑梦之塔”是怎样建成的

本报记者 慈鑫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17日   04 版)

    8月16日,青奥会开幕式节目“筑梦之塔”。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

    在节俭办赛的大原则下,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依然做到了圆满、精彩。“追梦、筑梦、圆梦”三部曲很好地诠释了开幕式的主题“点亮未来”。其中,三部曲的核心部分“筑梦”章节堪称全场文艺表演的高潮,120多名武校学生在空中演绎了高难度的“筑梦之塔”。

    短短10分钟的表演,却是100多名学生半年艰苦训练的结果。

    “我站在训练场上指挥学生在高空训练,只感到他们的汗水像雨水一样滴洒在我身上。”河南少林塔沟武校教练苗攀登用这一场景描绘学生的艰辛。

    武校学生因为长期参加武术训练,身体素质好,这是青奥会开幕式主创团队选用武校学生担纲“筑梦之塔”表演的一大原因,但武校学生即使各个身强力壮,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免除人类天生的“恐高”困扰。

    14岁少年李永琦是站在“筑梦之塔”塔尖上的两名演员之一,离地高度42米,别看小伙子虎头虎脑,但想起自己第一天被吊上“威亚”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字——“怕”。徐博威处在“塔身”部分,他记得最初开始高空训练时,绝大多数队员都出现了不适反应,“头晕目眩,下地后呕吐,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之后,学生吊在高空一两个小时都已经不会有任何不适。

    没有什么能阻挡学生们参演的热情,苗攀登介绍,武校每个适龄学生都争抢着入选表演队的机会,“全校3万多人,最终只选了400多人,其中空中120多人,地面300多人”。徐博威表示,“对于学生们来说,谁都不愿错过参加青奥会这个极具荣誉感的机会。”

    “恐高”只是学生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由于空中表演完全没有借力点,队员需要强化腹、腰、臂等部位的力量,“每组做50个俯卧撑,连续做7到8组,这是每天都要进行的训练。”队员蔡建峰表示,“半年多里,队员的力量明显见长。”

    高空“威亚”表演,全靠钢丝牵引着学生,100多名学生聚在一起做各种动作,钢丝很可能缠绕在一起,苗攀登回忆,“一开始,每次把他们升到空中,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钢丝绕在一起,或出现其他问题,虽然没有出现过大的人身伤害,但小碰小伤却不可避免。”

    蔡建峰露出右臂,一条条伤痕清晰可见,这都是钢丝缠绕、碰撞、摩擦时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由于长期被钢丝牵引,徐博威的两胯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训练的过程枯燥而艰辛,苗攀登介绍,“训练最苦的时候,每天从早上5点多一直练到晚上10点。”正是在这样的艰苦付出后,导演创意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被学生成功展现出来,学生练了100多个动作,最终在开幕式呈现的动作只有30多个。

    在已经进行的几次彩排和今晚的开幕式上,“筑梦之塔”的表演都博得了全场观众最多的掌声。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在8月14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曾点名推荐“筑梦之塔”。

    苗攀登难掩自豪之情,他表示,“开幕式主创团队原本为塔沟武校安排了西班牙专业高空表演团队作为顾问,但最终,这个顾问团队变成了学习团队。”

    本报南京8月16日电

青奥会不是迷你版奥运会
“动商”能否成为青奥会最大的遗产
“筑梦之塔”是怎样建成的
“六朝元老”王玥的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国象男队终破欧美垄断
古井贡酒 年份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