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淮海路香港广场。一家奢侈品牌门店旁的空中走廊上,海南省海口市火山口地区博学村的村民陈统奎和副村长王才运,带着几个村民一道,在这里支起了一个舞台。
这几个海南农民要在这一毗邻上海繁华地段、众多老外天天出没的地方,为自己的“良心荔枝”办一个荔枝节。他们的荔枝不使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仅使用低毒低度的农药。
就在上海办展前不久,荔枝旺销的季节,博学村一户与陈统奎签约种植荔枝的农户刚刚退出了品牌荔枝“火山村荔枝”的供货商队伍。“他使用了化肥,只能退出。”陈统奎说。以他目前的营销能力,他仅与博学村的8家农户签约种荔枝。未来,他的目标是把“火山村荔枝”及其副产品卖得更好,能接下整个乡域、县域,甚至全海南的荔枝,“让所有农民都用涵养生态的‘自然农法’去种植荔枝,有不错的收入,能跑赢工业开发”。
进城、辞职、返乡、卖荔枝、搞社区营造
每年的6~7月,只有短短两周左右的时间,是荔枝上市的季节。陈统奎的“良心荔枝”价格不菲,一份198元,每份1.5公斤,全国送货上门。“火山村荔枝”没有实体店,只在一号店、淘宝、火山村微信公众号上有售。从海南火山口博学村农民的田间摘下,直接快递到客户家门口。
今年,“火山村荔枝”第一次对外销售,卖了4000多份。明年,陈统奎想搞深加工,把荔枝做成荔枝酥来卖。除了卖荔枝的两周,一年里剩下的时间,陈统奎都在做“火山村荔枝”品牌营销。这与他过去的生活大相径庭。
返乡卖荔枝以前,他是博学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从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先后在《新民周刊》和《南风窗》当过记者。干了7年新闻,认识了一堆名人之后,2012年,这个原本被村民们认为再也不会回来的青年才俊,突然回村了。
他拉上两个亲弟弟和一个堂弟,一起卖起了荔枝。在博学村,荔枝几乎家家都种,每年都会有人来田里收荔枝。陈统奎的做法有些不同。他与8家农户签约,以较市场收购价每斤高出3元的价格向农户购买荔枝,并提出各种要求——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只用低毒低度农药,且摘果前至少20天不准使用农药。
每家供应的荔枝样本都会被送到中科院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不能说是100%的有机荔枝,但确实是‘良心荔枝’。”陈统奎说。
一次赴台湾采访的机会,他见到一大批作家、记者、歌手,甚至是化学家,放弃了原本在城市的生活,返乡搞“社区营造”。这事儿令他感到耳目一新。
“社区营造”也叫做社区培立,是指对一个社区的环境和整体氛围的建设。在台湾,社区营造大约有10多年的历史,而在日本,这一观念已经被提了40多年。一个营造得很好的社区,区域内的民众爱他人,爱社区环境,爱本社区的文化,也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
陈统奎也想把自己从小生活的博学村“营造”好,自己种的荔枝自己拿去卖,挣些钱,再反哺农村,把家乡建设好,维持农村生态。
然而,这个“听上去很美”的愿景,到了住在火山口地区的贫穷农民那里,有人会信吗?
不花钱想要农民的地,可能吗?
从2012年决定返乡创业到2014年第一批荔枝向全国售卖,中间的两年,陈统奎一直在做博学村村民的工作。他坚持,先做社区人的营造,再做社区生态文化的营造,最后再向荔枝产业发展“要资金”。
回到农村,他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包装荔枝然后高价售卖荔枝,而是给村里修路——不是修一条普通的水泥路,而是修一条山地自行车道。
“营造一个博学村适合骑车玩的氛围。”学新闻出身的陈统奎,粗略地在村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就是那条后来承办了海南省级自行车锦标赛的山地自行车道的原型。
他先自掏腰包出了3万元,再在村里开了一个借款大会。全村60多户人家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借款会上,有人还为要不要“众筹修路”吵了起来。
这条时髦的路,会占用全村每户人家的一些土地,还要让村民们自己出钱修葺,这在很多乡镇干部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一名乡镇领导听说后笑得不行:“不给农民钱,想占农民的地?还要农民自己出钱修路?可能吗?”
结果是,农民们不仅把地拿了出来,众筹了7万多元,还家家户户都出人去扛石头修路。
陈统奎挨家挨户地去谈自己的打算,几乎是一帆风顺,农民们全都参与了修路。路修好了,地方政府的领导也坐不住了,看着陈统奎递交上来的村域发展规划蓝图,领导们破天荒地给博学村批了近20万元,给村子通水、通电;一些环保公益人士也加入进来,捐款捐物帮助村子改变。
“一件好事情,只要你坚持做,大家总会支持你。”有了一条时髦的路,陈统奎又给博学村换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博学生态村,尽管目前,全村还未达到一个完全友善耕作的状态,但未来的目标就是“生态村”。
“良心荔枝”的存在,不仅能为村民带来更高的收入,还能从市场的角度,来调控村民进行“友善耕作”。
连续数年,全国两会期间,“土壤污染与餐桌安全”问题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面对不可逆的土壤污染,有人建议立法,有人建议公布数据。但谁也没有提出“说服农民”的良策。
创办农业社会企业或是解决之道。陈统奎正在做这项试验,“与其跟政府领导谈环境污染、土壤污染,不如直奔农村,找农民谈。农民凭什么听你的?你得让他觉得友善耕作也能挣钱”。
“Farmer4”要在上海“真人秀”,售出数百张门票
最近,陈统奎和另外3个返乡进行农业创业的年轻人一起自创了一个组合——Farmer4。这4个人,一个肄业,一个从大学退学,一个大学没能拿到学位证,一个数学从没及格过,却要于9月10日在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搞真人秀。
门票价格从100~1880元不等,如今已售出数百张门票。
那个名叫刘敬文的男生,跑到南疆喀什,带着维吾尔族农民一起创办了“维吉达尼”品牌,卖起了“有信仰的干果”;那个名叫赵翼的男生,大学时编写农村科普丛书《乡土乡亲》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赞许,却在大学毕业前“断了自己当公务员的后路”选择肄业,创立“乡土乡亲”品牌,售卖“海峡两岸最干净的好茶叶”;那个名叫钟文彬的男生,广告专业毕业后,创办了“新农堂”品牌专为农业企业提供市场推广服务。
陈统奎告诉记者,Farmer4的真人秀,其实就是一次品牌营销。此前,他还通过“火山村荔枝认养计划”,卖出了10大份(每份内含50小份,每小份3斤荔枝)荔枝共10万元,其中的利润被用于10名博学村村民的培训——他们将在10月赴台湾考察那里的“社区营造”项目,看看台湾人是怎么保护村落生态、销售生态农产品的。
这些农民,被认为是博学村的“珍珠”。他们未来,将成为博学村“社会营造”的骨干力量,以带动更多的村民对土地进行友善耕作。
如果“荔枝酥”项目可以做成的话,陈统奎觉得,这将带动更多的海南农民主动涵养生态,“荔枝酥可以全年销售,我可以高价收购更多的‘良心荔枝’,更多农民将从中获益”。
在短短两年的社会企业创业过程中,陈统奎觉得,与村民沟通其实不难,种植高品质的荔枝也不算太难,最难的就是“品牌营销”——你怎样让人心甘情愿花较高的价格购买你的产品。
台湾“微热山丘”凤梨酥的商业模式,给他一些启发——是否可以在上海最中心的地段,开一家体验式门店,凡是到店的客人,都送上免费的一杯茶、一块荔枝酥,“买不买都无所谓,我只是做一个品牌”。
这个体验式门店的坐标,陈统奎放在了陆家嘴核心区域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香港一名长期从事社会企业研究的学者曾提醒前去考察的上海社会企业创业者,社会企业的创业成功率较普通企业更低,大约只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