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8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大家说话

《中国好声音》训练“中国好观众”

杨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26日   09 版)

    《中国好声音》已进入第三季,在各个卫视眼花缭乱的比拼中仍有独占鳌头之势。这档从荷兰舶来的节目模式确实好使。所以在第三季里,新老导师们的戏码更足,学员们的精彩呈现异彩纷呈。一句话,这相当于请来了个主帅范加尔,真正踢起来,还得罗本、范佩西、斯内德们各展拳脚。

    坐在屏幕前,每每真心地为一段好声音而感动后,回过神来,才发现真正的吸引力还是在那些戏剧元素——对抗、争抢、感人的故事、精心设计出来的随性。归根结底,电视综艺节目是拍给“无脑人”看的。若眼光太毒辣、神智太清醒,都不是地道的“中国好观众”。

    至于在排行榜上与《中国好声音》不分伯仲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亮点也着实不少。不过,孩子们和爸爸们的“表演”痕迹,越来越藏不住了。当几乎所有人——爸爸、孩子、导演、观众,都清楚地知道这个节目的基本魅力从哪儿来、基本套路怎么玩时,那种最质朴原真的呈现,已经永远地在两百里地以外了。

    苛刻地说,《爸爸去哪儿》最好的一集,恐怕还是第一季的第一集。那时的爸爸们和孩子们还比较懵懂,导演们对模式宝典的掌握也还不够娴熟,谁都不知道播出后会是什么反应,更无从想象那些娃儿将会有多么走红。那时的感动,似乎是更纯真的感动。从那个起点以后,节目便会走上一个情感逻辑的悖论:越真才能越红,越红却难越真。

    这是价值连城的模式宝典也回答不了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节目模式必然的局限性。你不能要求它既有情怀上一以贯之的超凡脱俗,又有实惠上永远爬高的石破天惊。随着N多季的延展,“看破红尘”的中国好观众注定越来越多。

    模式好仿,模范难当。我想,在模仿某种模式成为一种浪潮之时,并不是谁有钱都能玩得好。每一个模式都只提供了一条通向珠穆朗玛峰顶的捷径,但最后能不能攀到峰顶,还得看宝典之外各自的家底儿有多厚。

    于是,那几个“有家底儿”的卫视,终归做得熟练些、耐久些。人们也逐渐会领悟,原来除了神奇的宝典,还需要神奇的团队。拼来拼去,拼的还是人。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多路径,多层次,多样化。不必拘泥于一条道,更不必让各有千秋的创新非要比个高下。有人在《中国好声音》里寻找好感动,有人只是想从《爸爸去哪儿》的孩子的纠结中找找育儿经验。摆脱模式依赖的最好办法,就是节目的创新性和深度挖掘。电视综艺节目终究是这个时代的一道文化快餐。制作快餐的终极宝典是触碰观众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杨禹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8月26日 09 版

追忆杨沫:永唱青春之歌
尹韵公:改革终究要靠年轻人
《熊出没》衍生产品须受保护
热心人暑期开办“学生档”义演
《中国好声音》训练“中国好观众”
国博成立“石鲁艺术研究中心”
走,去首都机场看敦煌莫高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历史文物展”亮相国博
《丝海梦寻》再现海上丝绸之路
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