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30日电(记者黄丹羽)8月28日,第129期“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励志教育访谈在京举行。走进中青在线演播厅的是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本科生刘晓楠,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吕仲浩,他们都是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大一时,刘晓楠就加入了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并凭借超声波处理有机污水和一款水处理装置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的两项大奖。
科技创新必会经历失败。刚进入实验室不久,刘晓楠就在做一个共振模型时遇到挫折。一个月的心血白白浪费,刘晓楠很难过,但她迅速振作起来。“在科学实验中这些错是很正常的,错了就一步步去改。”刘晓楠说,“实验室是一个团队,无论你是中流砥柱,还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都不能掉链子。我的个性是不服输,遇到困难非要把它解决掉。”
在许多人看来,实验室的工作是枯燥的,但刘晓楠觉得很快乐。“人生的过程就应该是奋斗的,收获成果那一瞬间是个驿站,你可能得奋斗好久才能到达驿站,但奋斗的过程是很充实、很快乐、充满激情的。”她说,“到达一个驿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所以科技创新奖既是对我们之前努力的肯定,又是鼓励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一种鞭策。”
吕仲浩最得意的成果,是“太阳能追光控制系统”:“它像向日葵一样追着太阳走,解决了历代太阳能光电池板利用太阳能效率不高的问题。”
吕仲浩正读高三,面临高考,兼顾学业和实验室工作是他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坦白来说当前我应该以学业为重,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处于中等偏上,在班级也不拔尖。”吕仲浩说,“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看重高考,更重要的是放眼未来。”
面对挫折,吕仲浩从不选择放弃。“如果遇到挫折当时就放弃,这个项目很有可能一败涂地,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他说,“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毅力,人们才能不断进步。”
面对高考这个最紧要的任务,吕仲浩仍把“科研”这件事时刻放在心上。“我要规划自己,也要认清现实,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必须要实事求是。”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