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07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奋战在废墟上的“乌蒙铁军”

——记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上)

特约记者 银军 通讯员 向辉 凌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07日   01 版)

    炊烟袅袅升起,村民在田里打核桃、摘花椒、挖土豆……中秋节前夕,在云南鲁甸地震重灾区包谷垴乡,地震带来的创伤正一点点愈合。

    不久前,被誉为“乌蒙铁军”的陆军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从这里撤离。包谷垴乡新坪村桥边社村民陈开丕是个朴实的庄稼汉,平日不善言谈,送别团长陈勇时,却有说不完的话。

    地震时,陈开丕怀孕的妻子毛永兵由于受到惊吓,没到预产期就出现临产状况。陈勇带领官兵把毛永兵从安置点紧急护送到卫生院。由于抢救及时,毛永兵顺利产下一男婴,取名“巧军”,寓意巧遇解放军。

    “你们就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等巧军长大了,我带他来给你们磕头!”陈开丕一遍又一遍地对陈勇说。

    灾区百姓不会忘记“乌蒙铁军”。8月3日地震发生后,该团700名官兵第一时间就抵达鲁甸县火德红镇和巧家县包谷垴乡两个重灾区,以“互建、互学、互帮、互促”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军地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创活动,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面对灾难,军地基层党组织实现无缝对接

    “地震了!”8月3日下午,在昆明出差的火德红镇镇长王小虎,突然接到地震的消息,立即驱车往镇里赶。

    几乎与此同时,在曲靖野外驻训的陆军第14集团军某炮兵团迅速集结,分两个梯队赶往火德红镇和包谷垴乡。

    由于下暴雨,加之一路堵车,王小虎直到次日凌晨两点才赶回镇里。和镇党委书记臧尔方一碰头,他差点瘫倒:全镇6个村(社)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遇难54人,失踪13人,受伤197人,房屋倒塌1.4万多间、严重受损1万多间。

    大街上,救护车来回疾驰,受灾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哭声、呼喊声撕扯着镇党委“一班人”的心。

    “‘乌蒙铁军’来了!”4点左右,贴有“乌蒙铁军”标志的车队驶入镇里。王小虎连忙迎了上去,找到政委朱江,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

    摊开地图、介绍灾情、明确任务……不到10分钟,朱政委作出部署:兵分三路,由镇村领导当向导,立即深入受灾最为严重的王家坡村、李家山村和南筐村展开紧急搜救。

    雨越下越大。通往李家山村的路,山体塌方完全中断,同行的镇党委副书记保德富和64岁的老党员李天富带领官兵,在崇山峻岭间左拐右绕,几经周折把部队带进了大山。

    在包谷垴乡,陈团长带一营官兵刚下车,就从镇党委书记方永远那里得到消息:新坪村受灾严重,仍有大量伤员没有转移出来。“党员突击队,跟我上!”陈团长立即带领官兵赶去救援。

    深夜,一天的紧张救援结束后,军地领导坐到了抗震救灾指挥帐篷里,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军、地救灾各有优势,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实现救灾效益的最大化?

    “抗震救灾的特殊时刻,军地基层党组织必须联起手来,实现无缝对接,实行统一领导。”军地领导达成了共识。

    经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军地相关领导批准,他们开展了军地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创活动:采取编外任职、挂钩兼任、业务嵌入的方式,团5名常委分别到受灾最为严重的5个行政村党总支任副书记、28名营党委委员担任各自然村党支部副书记,207名党员加入151个村民党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形势分析、帮难解困、责任问效等制度。

    并肩作战,军地基层党组织拧成一股绳

    第一次联席会议在8月5日凌晨召开。会上,军地双方明确了工作重点:抢救生命、打通道路、转移群众。

    目光,首先聚焦在牛栏江堰塞湖上。

    由于地震造成的山体垮塌,牛栏江红石岩水电站段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位不断攀升,严重威胁江边数百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严重的是,地震摧毁了依江而建的红石岩珍珠温泉景点,在景区的游客生死未卜;在江边居住的许多群众,也还没及时转移出来。

    “政委,你们参加过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有经验。”挂钩该镇的副县长胡小兵向朱政委表态,“我们都是你的兵,听你的指挥。”经过周密计划,朱政委大胆拍板:挺进堰塞湖,展开大搜救。

    堰塞湖暗流涌动,两边山体像被斧头劈开一样,不时有滚石滑落。在朱政委和胡小兵的带领下,16名党员骨干搭乘两艘冲锋舟,沿江搜救。奋战了整整一天,他们成功转移出16名群众,从堰塞湖中打捞出3具遇难者遗体。79岁的梁奶奶说:“看见水暴涨,房子没有了,田地没有了,想死的心都有。幸亏你们及时赶到。”

    军地协同的战斗,一场更比一场激烈。

    当时,堰塞湖对岸的红石岩村,还有10名群众被困。面对地图,拿出指北针,陈团长对村总支书记蒋先林说:“书记,请你把这些群众的居住地和途经路线在地图上标绘出来。”

    随即,村里的12个壮小伙站了出来,30名官兵出列。科学编组后,官兵和村民一起翻过3座大山,闯过6处塌方体,靠人背肩扛,将被困群众转移了出来。

    据统计,“黄金72小时”内,军民携手共抢救轻重伤员150余名,转移安置群众3400多人,挖掘、处理遇难者遗体9具,抢运、卸载救灾物资1000余吨。

    离别情不断,军地基层党组织血脉相连

    8月17日,根据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乌蒙铁军”将在第二天一早回撤。

    晚上,陈团长、朱政委分别与包谷垴乡、火德红镇领导举行座谈会。会上,依依不舍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陈团长和朱政委与地方领导立下一个“盟约”:3年之后,官兵将重返灾区,共同见证重生的辉煌!

    会后,火德红镇副镇长李文才有些失落,总觉得亏欠了官兵。他拿出家里的一坛老酒,赶到部队宿营地,想为官兵一一斟杯酒。

    “老李,你知道我们部队的纪律,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更不能饮酒!”在朱政委的再三劝说下,李文才将酒抱回,但留下一句话:“酒我留着,你们说好了3年后要回来的,到时候我们再喝庆功酒!”

    送别那天,李文才哭得稀里哗啦。他甚至不顾自己领导干部的“形象”,带着群众拦下军车,把苹果、土豆一筐一筐往车里倒。

    “乌蒙铁军”回撤后,火德红镇党委书记臧尔方依然经常和朱政委通电话,灾后重建的大事小事,都喜欢他谈谈。还别说,几次“电话会议”开下来,臧尔方还真找到了“诀窍”: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后期开发,可参照唐家山堰塞湖开发模式,打造成遗址性景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能弱化,灾后重建更要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集中安置点许多群众的家都在十里八乡外,没办法干农活、搞生产,长期“闲”下去不是个办法。在朱政委的启发下,臧尔方走了三步棋:鼓励有劳动条件的村民外出打工;组织妇女绣十字绣,联系商家购买。这样,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受灾群众自救自助的积极性。

    “‘乌蒙铁军’和我们立下的3年盟约,既是鼓励,更是鞭策。”鲁甸县副县长胡小兵说,部队虽然回撤了,但“铁军”的精神还在。“相信我们,3年过后,火德红镇必将更加红红火火!”

北大新生报到 农村籍学生比例创近年新高
习近平向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致贺信
奋战在废墟上的“乌蒙铁军”
“偏门”项目成为浦东共青团重点工作
80后核雕师卜云鹏:老手艺新传承
化解袭击事件造成的“安全焦虑”
鲁甸地震灾区学生中秋节前吃上月饼
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