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加多宝集团践行“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

薄利时代的慈善大爱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09日   05 版)

    加多宝集团负责人、中国青基会负责人共同开启2014“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

    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先生在捐助仪式上致辞

    爱不贵浓而贵长久。加多宝做慈善的信念,便是帮助别人,同时传递这份慈善大爱。于是“善”的精神在更多人身上凝聚,“善”的行动也帮助了更多人。一股清澈的慈善之流,从加多宝流出,并流入他人心中,流向更远的地方。

    今年是加多宝发起公益助学活动的第14个年头。9月1日,2014年“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捐助仪式在北京举行。如期而至的,还有2000名受助准大学生的名单。

    “加多宝集团自2001年至今,已经累计出资6000多万元,资助12175名学子圆梦大学。但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加多宝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秉承‘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企业公益理念,携手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圆梦大学,成长为栋梁之才,助力实现中国梦。”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说。

    加多宝的公益助学元年是2001年,这一年,规模还很小的加多宝怀着懵懂的慈善之心拿出5.3万元,在浙江省温州市发起了对13名当年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资助,也开启了这条漫漫助学路。“那个时候,我们对怎么做公益是没有概念的,只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有人有困难了,企业能赚到一点钱就帮助他。”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说。

    当加多宝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时,加多宝人就热心中国教育,积极探索让爱心持续传递的公益助学之路。14年来,加多宝对中国教育的关注覆盖了从贫困生资助、乡村教师资源支持、乡村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到高等教育学术发展等各个领域,并开创了发展型助学模式,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

    今年“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资助的是被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品德端正、积极进取、家庭经济贫困的高考生(免学费的高考生除外)。消息一经公布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寒门学子的助学申请,社会公众也积极推荐符合受助条件的学生。

    整整一个暑假,“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的报名专线一直没停下。除了贫困学子或家人来电询问资助标准等信息外,还有很多受到加多宝公益精神感染的读者和热心人士打来电话,表示希望加入“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中。

    为了给寒门学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更多贫困高考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爱心。加多宝集团“不愿意漏掉任何一个为寒门学子圆梦的机会”,在此次“加多宝·学子情”助学行动的报名工作中,不仅提供了电话咨询和推荐,众多学子及社会爱心人士还能通过“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的官方网站、合作媒体及各省市青基会报名申请。

    加多宝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经理夏楠说,除了继续出资帮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外,加多宝还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爱心岗位活动,为受助学子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并组织包括受助学子在内的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四川、浙江、广东等10省市开展“一堂课”支教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知识,引导受助学子实现从“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

    不让优秀寒门学子在大学门前却步

    每一个受到加多宝资助的寒门学子都是优秀的,他们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发奋学习,靠着自己的努力圆梦大学。对于很多高考生来说,考上大学之后就“解放”了,但对于寒门考生来说,经历被大学录取的短暂喜悦之后,还需要发愁学费问题。为了让这些优秀的寒门学子上得起大学,加多宝进行了多方面的寻访和帮助。

    师学胜是今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高考文科状元,他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样的好消息让他喜忧参半,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爷爷奶奶正经营着的小卖部,可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他的学费。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虽然有心,却也“无力去种家里的几亩田地”。

    这个少年在2012年经历了母亲离世之痛。曾经考过全县中考第二名的师学胜,首次高考成绩只高过当年甘肃省一本线16分。“失魂落魄”的他甚至把填报志愿的提交码都弄丢了。在这次打击后,他收起曾经的自怨自艾决定复读,“坚强面对曾经发生的一切”,更“坚强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他相信,“转机就在不远处”,最终他考上清华大学。

    作为本届“加多宝·学子情”的合作媒体,中国青年报社承担了10个加多宝公益助学名额的寻访和招募。通过申报推荐后,中国青年报社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资助对象评定审核小组,最终确定师学胜为受资助对象。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今年以635分夺得全县第二名的康圣洋,被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录取。但对他而言,被华科大录取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随之而来的高昂学费和大学的日常开销让他陷入了苦恼。

    康圣洋出生在贵州大方县,“从家里要走将近3个小时的蜿蜒山路,才能走到有水泥地的地方”。在母亲患肺癌的情况下,康圣洋没有放弃奋斗,在中考中考了全校第8名。几个月后,母亲走了,康圣洋“感觉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高中的两个暑假,康圣洋孤身一人前往湖南、江苏打工。“高三的其中一个学期只拿了父亲1000元,剩下都是我自己解决的。”说出这番话时,康圣洋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高中三年的考试康圣洋始终稳定在年级前30名,最终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父亲早已步入中年,他深知家庭现在的经济状况无法支付这笔“巨款”,“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团湖北省委学校部部长徐本禹得知这一情况后,告诉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希望通过媒体推荐的方式圆康圣洋的大学梦。7月中旬康圣洋递交了申请表,8月初,一通北京打来的电话告诉了他申请通过的喜讯。

    受助学生袁飞的圆梦大学路也很坎坷。和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出生在贵州习水县的袁飞从小见到父亲的次数屈指可数。“我刚刚生下来的时候,爸爸就出去打工了。通常都是二月就出去打工,临近过年才回来。”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对他的看护十分有限。照顾袁飞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中考时,他不负众望,被当地的最好高中录取。然而,刚进高中的时候,袁飞并不能完全适应。在这种生活和学习状态下,袁飞的成绩遭遇了“滑铁卢”。“当时总分150分的数学就只考了二三十分!”

    幸好,袁飞收起对于学习的惰性,找回了那个初中的自己。他给自己制定了近乎严苛的作息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细分到每一分钟去制定计划。凭着这股劲头,袁飞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被贵州大学录取的喜悦还未散去,高昂的学费又成为摆在袁飞面前的拦路虎。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需要一笔不菲的药费开销,家中的几亩地仅仅够维持日常生计,父亲在外打工的工资在自己的学费面前也显得杯水车薪。

    “当时团县委知道我的情况后,马上给我推荐了‘加多宝·学子情’这个资助项目。”这让当时的袁飞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收到袁飞的申请后,团习水县委联系了中国青年报社,把袁飞的情况告诉了项目负责人。两者一拍即合,袁飞的学费问题顺利解决了。

    湖南永兴的朱明志,也有着坎坷的求学路,他高中3年坚持带着瘫痪妈妈上学。在朱明志5岁那年,母亲陈清香从楼上摔下来,下半身多处骨折,腰椎严重挫伤,父亲随后外出打工,至今杳无音信。十几年来,朱明志和母亲相依为命。

    靠着学校及好心人的帮助,朱明志一边照顾瘫痪的母亲,一边努力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长沙理工大学。打算继续“背着妈妈上学”的他,最渴望的就是有人帮助他完成上大学的梦想。

    “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举办的“寻找寒门追梦学子”活动组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来到湖南,探望了朱明志瘫痪在床的母亲。在了解朱明志的现状后,将朱明志纳入2014年“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资助体系,提供5000元助学金,帮助他圆梦大学。

    构筑“发展型助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公益新生力量

    在14年的公益历程中,加多宝突破了单纯的用资金资助学生的传统模式,通过为受助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参与公益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进而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角色转变,从公益活动的“受助者”成长为“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助与助人的成就感,这也正是加多宝独有的“发展型助学”模式的价值所在。

    受助的学生们被加多宝的慈善之心感染,纷纷加入到公益行动中。

    “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善无大小,爱无止境,只要你有热情,为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尽一份力,传递一份正能量,你的所作所为,便是公益。”在来自黑龙江农村的孙钰涵看来,加多宝提供的助学金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希望,这也让他对公益有了更深的体会。2013年,孙钰涵通过加多宝资助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后,就尽可能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也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以不辜负父母和帮助我圆了大学梦的加多宝的期望”。

    康圣洋对于公益事业也情有独钟。他在“加多宝·学子情”助学金的申请表上也写到“大学期间想多参加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一直都很向往大学生活,现在有了加多宝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让我有机会长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朱明志表示,自己日后也一定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我知道‘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在申请资助的时候,有一份《“1 帮2”助学志愿书》,我一定要签这个志愿书。我觉得,只要有心,时时刻刻都可以帮助别人,未来,我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我非常感谢加多宝的好心人,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改变未来的机会!”这是2012年“加多宝·学子情”一位受助学子的肺腑之言。

    在申请“加多宝·学子情”的资助时,学生们都会收到一份《“1帮2”助学志愿书》,尽管签署志愿书并不是接受资助的前提条件,但大部分学子都积极响应助学倡议自愿签署。每一年,受助学子与其他在校大学生、社会人士一起奔赴贫困地区支教,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一堂课”支教源于“加多宝·学子情”从2006 年开始推出的公益岗位活动,旨在鼓励包括受助学子在内的在校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践行公益、传承爱心。每一年,“加多宝·学子情”支教团队,都会奔赴全国多省的农村地区,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送去知识和关爱,践行和传播“加多宝·学子情”倡导的“人人公益,全民助学”理念。加多宝“一堂课”支教以艺术教育为主,为山区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艺术之窗。支教小组的辅导对象主要是留守儿童,虽然支教时间只有短短两周的时间,但激发了孩子的艺术兴趣。

    边远农村的一位小学校长非常感激“加多宝·学子情”一堂课支教活动。他说,支教就像一把钥匙,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梦想的大门,这个梦想就是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贫困的现状。“非常感谢加多宝集团组织这样的活动,欢迎他们明年再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新鲜的知识和真诚的关爱!”

    不同于普通意义上对贫困学子的单纯捐助模式,加多宝在捐助学子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受助者的主动性,关注受助者的未来成长以及公众的参与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子资助、“一堂课”支教、爱心义卖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助学体系,在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使这种体系成为带动人才回流的一种可持续性助学模式。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认为,加多宝14年的坚持助学,不仅是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学生,给他们提供圆梦的机会,更是通过自身的行动示范,带动形成社会化、常态化的助学机制,“这也符合现代公益的核心价值观——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已有近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一堂课支教活动,活动覆盖全国百余所贫困小学。在这些志愿者中,有很多“加多宝·学子情”的受助学子,他们的行动不仅将爱心传承,更生动地诠释了“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深刻内涵。

    公益专家高度赞赏“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支教是爱心,更是责任。‘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跳出了单纯的资金资助,构筑了“发展型助学”这样一个体系化的助学模式,让受助学子参与到爱心岗位和一堂课支教活动中,既锻炼了自己,又塑造了‘一带二、二带三’的爱心传承效应。加多宝的这种公益行为不仅促进了善意、善行的种子不断成长,为社会培养了公益新生力量,更从根本上践行了‘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凸显了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以一个善念激发每一个人心中的善念,以一个善行推动无数善行

    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加多宝自成立之初就已具备公益基因。这一基因推动着加多宝在取得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14年来,加多宝不断创新企业参与公益的方式,以“加多宝·学子情”为助学品牌项目探索发展型教育,引导受助学子“以善促善”、反哺社会,完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转换;以玉树灾后扶贫项目,探索建设型扶贫模式,帮助当地人民自力更生重振经济,实现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协同发展;同时以加多宝之善行,大力支持公益传播,倡导全民参与。

    据王月贵介绍,加多宝目前的公益投入板块主要有4个:一是“发展型助学”,以助学支教为内容,不仅有“学子情”、“一课堂”,还有“阳光操场”、“爱心书包”等几个小项目;二是“建设型扶贫”,支持中国灾害救助和扶贫;三是环保公益,水资源的保护等;四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把凉茶品牌打响做好。

    不论是发展型助学,还是建设性扶贫,加多宝10多年来在公益事业上探索和投入的脚步从未停歇。关于这份执着背后的驱动力,夏楠认为“跟公司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也有关”。加多宝的企业文化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个人核心能力”4个层面,其中“个人核心能力”的第一条就是仁爱廉洁。“我们认为爱其实是一种能力,你能够去爱别人,一定有能力把这种爱转化为一种行动。在这种基因的传承下,加多宝才会坚持不懈地去做公益事业,通过这种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去推广,坚持下去。”夏楠说。

    在助学新10年开始之际的2011年,加多宝集团与5A级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根据社会反响追加1020人,当年总资助人数高达2020人,资助总金额1000万余元,还前瞻性地提出了“人人公益,全民助学”的目标以及“1帮2”助学的先进理念,这也标志着加多宝集团由企业公益向社会公益的成功转型。

    2012年,加多宝公益助学项目正式更名为“加多宝·学子情”。这个看起来普通的更名行为,实际上蕴含了另一番深意:加多宝集团表示,这次更名不仅是加多宝公益助学品牌的全面升级,更意味着加多宝将倾集团之力笃行公益事业。当年,加多宝继续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出资1000万元,资助2000名贫困学生,并组织包括受助学子在内的大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义卖、“一堂课”支教活动,继续践行传承“1帮2”爱心助学理念,同时借助微公益平台吸纳更多社会资源的加入。

    今年该活动扩大了战略合作伙伴,希望影响更多公众加入公益助学的行列中,共同寻找身处寒门、仍坚持梦想的学子,帮助他们走进理想学府,改变命运。中国青年报社就在全国范围内寻访10名高考成绩在本科分数线以上并被高校正式录取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此外,CCTV-1《开讲啦》也成为“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的合作栏目。

    加多宝认为,公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政府、企业或是团体行为,更应该是社会全体民众的集体意识。加多宝愿意负起表率的责任,通过对社会公益的投入与探索,为公众树立信心,引导公众共同参与,以一个善念激发每一个人心中的善念,以一个善行推动无数善行。

    (惠滢)

薄利时代的慈善大爱